-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18524
- 條形碼:9787030418524 ; 978-7-03-0418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 本書特色
因疾病、創傷、人口老齡化及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臨床上對骨修復、頜面及口腔修復等硬組織修復材料的需求巨大。納米技術的發展為組織再生材料的設計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以作者研究團隊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較系統地介紹了多級微納結構組織修復材料的微納制造新技術及其應用于硬組織再生修復的研究進展和發展現狀,以及納米顆粒的生物學新效應。其中,第1~4章重點介紹多級微納結構硬組織修復材料設計和構建;第5章介紹生長因子在多級微納結構材料中的固載與控釋;第6章介紹微納結構材料在體內非骨環境中構建骨修復體的效果;第7章介紹微納結構材料在口腔頜面部修復中的應用;第8~11章著重介紹人工關節和種植牙等金屬材料表面微納涂層技術及其修復效果;第12章介紹納米顆粒的抗腫瘤生物效應。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 內容簡介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內容豐富、翔實,語言簡練、準確,力求通俗易懂。《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可作為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供納米醫藥、生物醫學工程、再生醫學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 目錄
前言
第1章多級微納結構生物材料
1.1引言
1.2高嶺土增強大孔-介孔微納支架的制備與性能
1.2.1高嶺土增強大孔-介孔微納支架的制備
1.2.2高嶺土增強大孔-介孔微納支架的性能
1.2.3高嶺土增強大孔-介孔微納支架的細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1.3“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硅基支架材料以及高活性bmp-2的固載
1.3.1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硅基支架的制備
1.3.2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硅基支架的性能
1.3.3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硅基支架的細胞相容性及成骨活性
1.4具有多級結構表界面的高分子基復合支架
1.4.1表面涂層大孔-介孔復合支架的制備
1.4.2表面涂層大孔-介孔復合支架的性能研究
1.4.3表面涂層大孔-介孔復合支架的細胞相容性及成骨活性
1.5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復合支架的制備及其修復兔臨界骨缺損的研究
1.5.1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復合支架的制備
1.5.2大孔-微孔-介孔三級微納結構復合支架修復兔臨界骨缺損研究
1.6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骨組織材料的微納制造
2.1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2.2生物材料的微納米化及實現途徑
2.2.1納米粉體材料
2.2.2模板誘導與自組裝制備生物材料
2.2.3生物材料的微球化技術
2.3骨組織修復支架材料的微納制造
2.3.1骨組織修復支架的制造方法
2.3.2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數字化設計和制造
2.4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納米骨修復材料的仿生制備
3.1引言
3.2有機-無機復合骨修復材料的制備策略
3.2.1混合成型
3.2.2共沉積
3.2.3靜電紡絲
3.2.4凝膠表面沉積
3.2.5礦化自組裝凝膠體
3.3膠原納米骨修復材料
3.3.1膠原骨修復材料的發展
3.3.2礦化膠原策略
3.3.3膠原的自組裝特性
3.3.4二維纖維組裝結構
3.3.5三維類細胞外基質
3.3.6膠原溶液中的礦化行為
3.4膠原納米骨修復材料的仿生合成
3.4.1膠原-羥基磷灰石骨修復材料
3.4.2多組元膠原納米骨修復材料
3.5膠原納米骨修復材料制品的構建技術
3.5.1基于合成羥基磷灰石粉體構建骨修復材料制品
3.5.2基于合成礦化產物構建納米骨修復材料制品
3.5.3基于復合凝膠體構建膠原納米骨修復材料制品
3.6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4章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和骨修復
4.1生物活性玻璃的發展
4.1.1熔融法制備生物活性玻璃
4.1.2溶膠凝膠法制備生物活性玻璃
4.1.3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備及性能
4.2.1eisa法制備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2兩步酸催化法制備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3不同形貌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4多元組分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5不同基團功能化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2.6幾種特殊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4.3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應用
4.3.1藥物和生長因子的負載
4.3.2組織工程支架
4.3.3與其他材料的復合
4.4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成骨相關生長因子的固載與控制釋放
5.1成骨相關生長因子簡介
5.1.1骨形態發生蛋白-2
5.1.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5.1.3成纖維生長因子
5.2硅元素摻雜對rhbmp-2成骨活性的影響
5.2.1含硅磷酸鈣骨水泥支架材料的制備
5.2.2cspc材料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5.2.3硅對rhbmp-2結構和活性的影響
5.2.4cspc/rhbmp-2支架體內異位誘導成骨研究
5.3生長因子在零維材料表面的固載與控釋
5.3.1rhbmp-2在納米氧化硅球表面的固載
5.3.2rhbmp-2吸附在氧化硅表面的二級結構的研究
5.3.3吸附在納米二氧化硅上的rhbmp-2的生物活性
5.4生長因子在一維納米表/界面的固載
5.4.1單壁碳納米管
5.4.2生長因子在單壁碳納米管上的固載
5.4.3碳納米管表面bmp-2的微觀結構分析
5.4.4吸附在單壁碳納米管上的rhbmp-2的生物活性變化
5.5生長因子在二維材料表面的固載與控釋
5.5.1納米羥基磷灰石涂層的制備
5.5.2rhbmp-2在hap納米涂層表面的吸附
5.5.3alp活性
5.5.4摻鎂納米hap涂層
5.6生長因子在介孔載體中的固載與控釋
5.7地塞米松與rhbmp-2的協同誘導成骨活性的研究
5.7.1地塞米松和bmp-2協同誘導多能干細胞的成骨分化及其機理
5.7.2地塞米松和bmp-2協同誘導c2c12細胞成骨分化
5.7.3ph響應的殼聚糖/msns負載dex和bmp-2
5.8其他成骨相關生長因子的控釋
5.8.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控釋
5.8.2多生長因子緩/控釋系統
5.9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6章利用三維多孔支架在體內非骨環境構建骨修復體
6.1體內非骨部位誘導成骨
6.1.1骨誘導現象的歷史衍化
6.1.2骨誘導性概念
6.1.3骨發生和骨形成
6.1.4骨生長因子的作用
6.1.5三維多孔組織工程支架
6.1.6骨修復體的體內組織工程培養技術
6.2具有骨誘導性的生物材料
6.2.1材料化學因素的作用
6.2.2支架宏觀孔隙結構特征的作用
6.2.3支架表面微納米結構特征的影響
6.3材料骨誘導性機制
6.3.1異位骨形成的生理介導機制
6.3.2異位骨形成的激發機制假說
6.3.3材料誘導成骨的動物模型因素
6.3.4植入部位與誘導成骨的關系
6.3.5材料理化特征誘導成骨機制
6.4體內構建自然骨特征的骨修復體
6.4.1體內骨組織工程化
6.4.2血管化的重要性
6.4.3生物力學特征
6.4.4骨缺損修復的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
6.5挑戰與展望
6.5.1體內非骨環境構建骨修復體面臨的挑戰
6.5.2展望
參考文獻
第7章口腔頜面部骨組織再生的研究與應用
7.1概述
7.2種子細胞
7.2.1成骨細胞在頜骨組織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2.2間充質干細胞在頜骨組織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3成骨誘導因子
7.3.1bmp-2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3.2pdgf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3.3nell-1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4生物支架材料
7.4.1材料離子組成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4.2微納結構修飾材料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研究
7.4.3新型蛋白緩釋支架材料在頜骨再生中的應用
7.5血管化及骨結合研究
7.5.1血管化
7.5.2骨結合
7.6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8章納米氧化鈦涂層制備及其抗菌和成骨性能調控
8.1鈦-氧二元體系
8.2納米氧化鈦涂層制備
8.2.1等離子體噴涂制備納米氧化鈦涂層
8.2.2水熱反應制備氧化鈦涂層
8.3納米氧化鈦涂層性能調控
8.3.1紫外輻照調控納米氧化鈦涂層抗菌和成骨性能
8.3.2離子交換調控氧化鈦涂層的成骨性能
8.3.3銀注入調控氧化鈦涂層抗菌性能
8.4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仿細胞外基質納米梯度復合涂層的制備與性能
9.1引言
9.1.1金屬植入體表面改性研究的進程
9.1.2細胞外基質的作用
9.1.3膠原在金屬材料表面的嫁接
9.2膠原/磷酸鈣納米梯度復合涂層電化學制備及其物化性能
9.2.1電化學沉積(制備)參數影響
9.2.2復合涂層物化性能
9.3膠原/磷酸鈣納米梯度復合涂層電化學沉積機理
9.3.1涂層微納結構分析
9.3.2沉積機理
9.4膠原/磷酸鈣納米梯度復合涂層生物學效應
9.4.1涂層生物學效應
9.4.2負載抗菌藥物涂層生物學效應
9.4.3負載bmp涂層生物學效應
9.5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10章納/微米多層鍍技術及其在體內植入物中的應用
10.1引言
10.2納米?微米多層鍍技術
10.2.1多層鍍薄膜的基本概念
10.2.2多層鍍薄膜的特性
10.2.3多層膜的強化機制
10.3納微米多層鍍技術的常用方法
10.3.1離子束輔助沉積
10.3.2電子束真空蒸鍍
10.3.3多弧離子鍍
10.3.4磁控濺射
10.4微納米鍍技術在體內植入物中的應用
10.4.1鍍層技術在封堵器和血管支架中的應用
10.4.2在人工晶體中的應用
10.4.3在口腔科中的應用
10.4.4骨科中的應用
10.4.5在抑菌中的應用
10.5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1章牙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及臨床應用
11.1光滑表面與粗糙表面
11.1.1光滑表面種植體
11.1.2粗糙表面種植體
11.1.3種植體表面處理方式
11.2種植體表面納米改性
11.2.1納米表面幾何形貌
11.2.2納米化鈦種植體表面的生物學性能
11.2.3抗菌性納米化鈦種植體表面的制備與性能
11.2.4常用鈦種植體表面納米化方法
11.3納米表面種植體的臨床應用
11.3.1sla表面與slactive表面
11.3.2osseotite表面與nanotite表面
11.4tio2納米管表面
11.4.1tio2納米管陣列
11.4.2體外誘導羥基磷灰石形成的能力
11.4.3tio2納米管表面成骨細胞相容性
11.4.4tio2納米管作為模板的再修飾研究
11.5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2章羥基磷灰石納米顆粒的抗腫瘤生物效應
12.1羥基磷灰石納米顆粒的可控制備
12.1.1溶膠-凝膠法合成球形納米羥基磷灰石
12.1.2液相沉淀法合成短棒狀納米羥基磷灰石
12.1.3微波-超聲液相法合成介孔納米羥基磷灰石
12.1.4納米羥基磷灰石的熒光標記
12.2羥基磷灰石納米顆粒的抗腫瘤活性及其機理
12.2.1羥基磷灰石納米顆粒抗腫瘤活性的粒徑效應
12.2.2羥基磷灰石納米顆粒對不同類型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
12.3其他無機納米顆粒的抗腫瘤生物效應
12.3.1二氧化硅納米顆粒抗肝癌細胞活性及其機理
12.3.2雄黃納米顆粒抗肝癌細胞活性及其機理
12.4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彩圖
硬組織修復材料與技術 作者簡介
劉昌勝,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材料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醫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生物醫用材料及納米生物材料。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