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跬步集-楊軍書學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669032
- 條形碼:9787535669032 ; 978-7-5356-690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跬步集-楊軍書學論文集 內容簡介
收入至《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中的《北宋翰林御書院研究》、《論唐宋科舉制度對書法的影響》、《北宋翰林御書院與書學研究》等文章,對北宋專門書法機構——翰林御書院、北宋科舉制度、書學制度等進行了研究,緊緊結合北宋推行的右文政策,提出了北宋科舉制度與書法風尚的形成、御用書家對時代書風的影響等觀點,其中的許多論述不乏真知灼見。比如說,為了防止徇私,宋代的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謄錄,這一新制度卻造成宋代楷書的式微。 《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中還是有一些論文專門討論名家書法,如研究歐陽修的書法和書學思想、蔡京的書法的論文。收入《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中的討論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介如何確立了蔡襄、蘇舜欽的書學地位的兩篇論文和《論蘇軾對歐陽修書學思想的繼承和創新》一文,著重分析了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交往,他們在書學方面的切磋、品評、揄揚、提攜,構成了北宋書家群體崛起的重要條件之一。 作者的文章通常篇幅不是很長,但都能扼要地點出問題的關鍵。他以其一系列富有新意的研究,拓展了北宋書學研究的視野,這不僅是書學領域里的新成果,也是對北宋文化史研究很有意義的貢獻。
跬步集-楊軍書學論文集 目錄
北宋翰林御書院研究
從《集古錄跋尾》看歐陽修的書學思想
北宋官法帖的刊刻與流布研究
論唐宋科舉制度對書法的影響
北宋皇家書法展覽——“曝書會”研究
論宋代楷書的式微
論宋代金石學家對隸書與八分的考辨
論蘇軾對歐陽修書學思想的繼承和創新
北宋時期汴京書畫市場研究
“書如其人”的理論建構及其負面影響
“蘇子歸黃泉,筆法遂中絕”——論歐陽修的推介對蘇舜欽在北宋書壇地位確立的意義
對蔡京書法史地位的再討論
“附名篇末,以永其傳”——論歐陽修的推介與蔡襄在北宋書壇地位的確立
北宋館閣書畫鑒藏研究
北宋宗室書畫鑒藏研究
北宋蘇易簡、丁謂、王溥書畫鑒藏研究
歐陽修書法芻議
北宋的書畫交易市場——汴京大相國寺
中國名山石刻文字漫談
春風秋月一才人——唐寅書法藝術探析
北宋翰林御書院與書學研究
后記
跬步集-楊軍書學論文集 節選
《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 由拳紙等,也都各有特點,負有盛名。四川是宋代造紙的一個重要地區,所產麻紙北宋以前就很著名馳名天下的薛濤箋,更是紙中珍品,深為世人所愛。 宋紙與前代相比,一個更大的進步是其紙幅大大增長了。《長物志》載:“宋有澄心堂紙,有黃白經箋,可揭開用。有碧云、春樹、龍鳳、團花、金花等箋,有匹紙長三丈至五丈,有彩色粉箋及藤白、鵠白、蠶繭等紙。”宋初學者陶谷《清異錄》載其家珍藏的上百幅徽紙,紙幅都在一丈以上。今天所見宋徽宗的墨跡《干字文》,紙長即達三丈余。紙幅的增長,也說明宋代造紙技術比前代有了巨大的進步。宋代造紙的原料有麻、竹、桑皮、藤、苔、麥莖、稻稈、楮等多種,也比前代擴大了。從制造工序和技術看,宋紙也比前代有了顯著改進和提高,除了上面提到的蜀箋制作技術外,一般紙的制作也要經過許多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特別是宋代開始用熏籠烘焙的方法代替把紙漿抄到墻壁上晾干的辦法,這一技術變革,使宋紙“自首至尾勻薄如一”,在質量上遠遠勝過前代。總之,宋代造紙技術和造紙業的進步是巨大的,無論從紙的產量或質量上都是前代所不能比擬的。 造紙業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時,北宋的制墨也較前代有巨大的進步。墨的生產以歙州李氏所造*為珍品。據宋人筆記所載,北宋元祐以前的著名墨工有陳瞻、董仲淵、張順、潘谷、沈桂等,崇寧、大觀以后有張孜、陳昱、關硅、梅鼎、張滋、田守元、郭遇明、張浩等。 北宋時期,摹拓法帖的用紙與用墨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摹拓《淳化閣帖》質量*上層的就是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淳化閣帖》雖為黃米掊擊,而今之書家莫不祖之。其澄心堂紙、李廷硅墨,而無銀錠紋者,初拓也,絕不易得。”由于澄心堂紙和李廷王豐墨在北宋極為珍貴,所以一般摹拓北宋法帖多用白麻紙,也就是后人所說的“北紙”,紙漿較粗,纖維較長,質地厚重,亦為摹拓法帖的上品。摹拓法帖用紙和用墨的不同,會產生“蟬翅拓”和“烏金拓”的區別。 ……
- 主題:楊軍書學論文集
《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中的《北宋翰林御書院研究》、《論唐宋科舉制度對書法的影響》、《北宋翰林御書院與書學研究》等文章,對北宋專門書法機構——翰林御書院、北宋科舉制度、書學制度等進行了研究,緊緊結合北宋推行的右文政策,提出了北宋科舉制度與書法風尚的形成、御用書家對時代書風的影響等觀點,其中的許多論述不乏真知灼見。比如說,為了防止徇私,宋代的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謄錄,這一新制度卻造成宋代楷書的式微。論文集中還是有一些論文專門討論名家書法,如研究歐陽修的書法和書學思想、蔡京的書法的論文。收入《楊軍書學論文集:跬步集》中的討論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介如何確立了蔡襄、蘇舜欽的書學地位的兩篇論文和《論蘇軾對歐陽修書學思想的繼承和創新》一文,著重分析了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交往,他們在書學方面的切磋、品評、揄揚、提攜,構成了北宋書家群體崛起的重要條件之一。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