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26963
- 條形碼:9787514326963 ; 978-7-5143-269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本書特色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苦心經營近30年的北洋海軍一朝覆滅。這場曠日持久的海陸大戰,在此后長達120年的時間里,給中國人內心深處留下了隱隱傷痛,也讓大量的清軍遺物被擄至東瀛。時值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法制晚報》甲午遺證報道組遠赴日本,尋找那些曾經象征著中國戰敗恥辱的戰利品,撫摸流浪百年的靈魂。 兩甲子匆匆過去,歷史并未走遠,當年日軍的“戰利品”在日本并不難覓。面對這些“甲午遺證”,中國人當如何反思?日本人又當反思什么? 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但中華民族必須有以戰止戰、保衛和平的能力與決心。歷史可以有相似之處,但悲劇不能重復上演。 今天我們反思甲午戰爭,并不是簡單地反思戰爭勝敗,而是為了超越歷史、超越戰爭,是中國人、日本人乃至相鄰國家的相處與未來。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內容簡介
用定遠艦殘骸修建而成的“定遠”館,日方擁有者號稱要“申遺”、甲午戰爭大量清軍遺物在日本被標注成戰利品公開展覽…… 對于這場針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本人是沒有任何反思的,反而,對于侵略戰爭的勝利是赤裸裸的、不加任何掩飾的得意。 本書圖文并茂,以實地尋訪為線索,現場拍攝珍貴照片為憑據,再輔以甲午戰爭親歷者后人的采訪及史料,將中日甲午戰爭系統的、立體的呈現給讀者。 12件清軍遺物,二甲子風雨東瀛 這些象征著中國恥辱戰敗的甲午戰爭清軍遺物如今在日本是何處境?日本人是如何對待并處置它們的?如今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甲午戰爭的? 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鳳凰網、網易、鐵血軍事網專題報道并推薦!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 北京軍事博物館編號收藏!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近代海軍史專家許華、著名學者薩蘇聯袂推薦! 東京靖國神社內,清軍大炮被標“戰利品”,背后放日軍侵略旅順照 福岡定遠艦殘骸被建成別墅,日本文獻將其定義為戰利品,號稱要“申遺” 神奈川日本高中獲贈“鎮遠”遺物,“鎮遠“艦鐘掛校園,報時50年 岡山鎮遠鐵錨流落日本,當地人稱似牛鼻環,彈痕仍存被刻符號 大阪雨中探訪真田山陸軍墓,百年前客死他鄉的中國士兵。 長崎定遠四炮彈成日軍“祭品”,“定遠還不沉”120年后仍在唱 山口春帆樓日清議和紀念館,再現《馬關條約》簽署場景;石碑刻“日本國威之隆,實濫觴于甲午之役”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目錄
**章 日本福岡,太宰府天滿宮,“定遠”館
定遠艦殘骸被建成別墅
日本文獻將其定義為“戰利品”
今年6月起重新整修
擁有方稱要再使用100年
第二章 日本大阪,真田山陸軍墓地,清軍墓
陸地戰場上被俘虜
六清軍長眠真田山
與日本軍役夫混葬
風化嚴重碑文難辨
第三章 日本長崎,佐世保海軍墓地,定遠開花彈
定遠艦炮彈靜立日軍墓
伊東祜亨題“為慰靈魂”
當“戰利品”祭奠陣亡士兵
第四章 日本福岡,太宰府光明禪寺,劉步蟾辦公桌
定遠艦自爆沉沒后
辦公桌流落日本禪寺
劉步蟾曾用其發令
頭頂功德箱已百余年
第五章 日本岡山,吉備津福田海神社,平遠炮彈
黃海海戰打入日艦未炸
身上被刻“西京丸遺品”
深藏日本神社無人注意
第六章 日本神奈川,三笠艦公園,致遠機關炮
“致遠”遺物被標“戰利品”
在日本公園展出百年……
第七章 日本岡山,吉備津福田海神社,鎮遠主錨
鎮遠鐵錨流落日本
當地人稱似牛鼻環
彈痕仍存被刻符號
第八章 日本福岡,東公元元寇史料館,靖遠媽祖神位
靖遠沉沒媽祖神龕被打撈
流落元寇史料館少有人識
銘牌寫錯沉沒時間被提前
第九章 日本東京,靖國神社,旅順要塞炮
清軍大炮被標『戰利品』
炮口常被撫摸已發亮
介紹只字未提大屠殺
第十章 日本長崎,格拉巴公園,定遠舵輪咖啡桌
曾專供海員聚會使用
今蒙上桌布封存倉庫
園方將其當文物保管
第十一章 日本神奈川,小田原高中,鎮遠艦鐘
日本高中獲贈『鎮遠』遺物
成戰勝史教材已布滿銅銹
如今學生僅知其來自日艦
第十二章 日本山口,下關春帆樓,李鴻章小道
《馬關條約》簽署地建館
陳列日清談判所有物品
春帆樓旁小路無人問津
第十三章 甲午文學之戰
?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相關資料
我覺得作為一個媒體有系統性的對甲午戰爭中的遺跡進行一次徹底的尋訪,將這些真切的事情通過媒體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的話,等于是給全中國的人 上了一堂課。也就是讓大家知道,甲午不是一個過去的歷史,它在現實中還存在著,尤其是聯系到如今我們中國正是在大國崛起的階段,我們會突然發現,很多地方跟我們在百年前遇到的挑戰是很相似的,那么,這個時候把甲午的這種創傷(屈辱)清晰的梳理出來,我覺得可以讓現在的中國人再驚醒一下子。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 陳悅
甲午戰爭及其失敗,擊碎了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第一次強國夢想,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并迅速導致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成為幾代國人心中至今難以撫平的深重創痛。
120年后的今天,對于甲午悲劇的歷史反思,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家傳統的紙媒體,極富歷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的《法制晚報》,投入很大力量組織記者遠赴日本各地深入尋訪甲午戰爭的歷史遺存,精心制做出12集電視資料片并出版《甲午遺證》一書,以第一手生動形象的資料來引發國人對甲午歷史悲劇的深刻反思,對于我們今后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近代海軍史專家 許華
踏破萬里關山,完成對甲午戰爭的注釋,《甲午遺證》一書,以作者真實的尋訪歷程,尋訪那場戰爭在今天世界的遺蛻。斑駁的光影,與一百二十年前依然差相仿佛,但時間的齒輪,已經開啟二十一世紀的大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輪回,還有對一個時代的反省。感謝作者,完成一件對于歷史的解剖。
——著名學者 薩蘇
甲午遺證-赴日尋訪甲午戰爭清軍遺物紀實 作者簡介
《法制晚報》的前身是《北京法制報》,由北京青年報社創辦。2003年底更名為《法制晚報》。2004年5月18日,《法制晚報》正式創刊。 《法制晚報》發行量穩居北京零售市場前3位,日發行量30萬份。 2014年7月,時值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法制晚報》專門組織了甲午遺證記者報道組,前往日本尋訪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擄去的清軍遺物,并策劃整理成《甲午遺證》一書。
- 主題:題材好,內容水
這一單買的其他書都是低于5折到手的,只有這一本折扣略少,但是內容我最不滿意,就是《法制日報》報紙上刊登的注水報道的合訂本,拿到后當天就看完了,很想轉手賣掉。雖然題材少見,對于比較了解甲午戰爭的人來說感覺沒有太多收藏價值。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