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護理倫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16628
- 條形碼:9787564516628 ; 978-7-5645-166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護理倫理學 內容簡介
護理是愛的職業,護理倫理學是關于愛的學科,護理工作者是愛的化身。 人類的價值觀和理想,為我們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的道德行為(包括護理道德行為)提供了目標與方向。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缺陷和易于發生)中突的世界里,因此,我們必須用規則和標準提供生活的指導方針,以求指導人們如何使個人與社會的發展符合人類的理想與價值觀。這些指導方針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能為我們調整與其他人、與世界之間相互關系提供具體指導方針的規則;第二種是那些指導我們思考在特定環境中應如何行動的規則。 當代護理倫理學背負著人類的命運,主要研究公民健康權利的增進與維護等重大社會與時代問題,是生命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聯系的紐帶,是與生命科學相關的人文學科的核心,業已成為護理學、哲學與倫理學中的焦點學科。當然,它尚在演化之中,其理論與體系還不夠成熟,許多基本問題還難以解決,而生命科學技術、藥械研發、護患沖突、醫療公正和衛生改革等問題又亟待理論與政策的回應。護理倫理學正積*面對這一現實,對有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還存在許多分歧和爭論。護理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護理工作者應該具有哲學家的創造心理,并應成為關注現實生活的實踐家。 人的精神活動有一定的規律,盡管它跟從多元的文化和多態的道德人格而有一定變化,但人*終總會按一定的道德標準、訓誡或道德心理暗示生活。為了保證我們護理倫理學的意義和愛的價值,我們必須建構一個正義客觀條件理論,限制脫離實際的理論家。我們編寫這部教材,在守望理論園地和致力于形上之思的同時,一邊規范學科,構建學術邏輯體系,一邊用生命倫理生活或歷史事件作為載體,努力思考、探索作為形而下的護理實踐。 護理倫理學猶如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倫理與道德、職業道德與護理道德、倫理學與護理倫理學等基本概念是根系、是基石;美德論、道義論、功利論等基本理論是樹干;尊重原則、不傷害原則、行善原則和公正原則等是枝條;基本規范是樹葉;倫理問題抑或倫理難題是果實;評價、教育與修養是調理劑;歷史與展望是沃土。根深才能葉茂,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唯有愛、責任與擔當,這棵大樹才能生根、發芽、成長、成材。
護理倫理學 目錄
**節 護理倫理學的基本范疇
一、倫理與道德
二、職業道德與護理道德
三、倫理學與護理倫理學
第二節 護理倫理學的主要內容
一、護理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護理倫理學的研究內容
第三節 護理倫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護理倫理學與護理學等生命醫學科學的關系
二、護理倫理學與行為科學的關系
三、護理倫理學與護理心理學的關系
四、護理倫理學與衛生法學的關系
五、護理倫理學與美學的關系
第四節 護理倫理學的學習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護理倫理學的意義
二、學習護理倫理學的方法
第二章 護理倫理理論基礎
**節 美德論
一、美德論概述
二、美德論的內容
三、對美德論的分析
四、美德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第二節 道義論
一、道義論概述
二、道義論的基本內容
三、對道義論的分析
四、道義論在護理中的應用
第三節 功利論
一、功利論概述
二、功利論的歷史發展
三、功利論的基本思想
四、對功利論的評價
五、功利論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第四節 美德論、道義論、功利論的關系
一、區分三種理論的簡便方法
二、美德論、道義論和功利論的關系
第三章 護理倫理基本原則
**節 尊重原則
一、尊重原則的含義
二、尊重原則的依據
三、尊重原則的具體內容
四、尊重原則的應用
五、尊重原則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第二節 不傷害原則
一、不傷害原則的含義
二、醫療傷害
三、不傷害原則的內容
四、不傷害原則的應用
五、不傷害原則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第三節 行善原則
一、行善原則的含義
二、行善原則的依據
三、行善原則的具體內容
四、何時可以停止行善
五、行善原則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第四節 公正原則
一、公正原則的含義
二、公正原則的具體內容
三、公正原則的應用
四、公正原則在微觀上分配的具體標準
五、實現公正原則的要求
第五節 護理倫理基本原則的沖突
一、尊重原則與不傷害原則的沖突
二、行善原則與尊重原則的沖突
三、不傷害原則與行善原則的沖突
四、公正原則與其他原則的沖突
第四章 護理倫理基市規范
**節 護理關系及其道德規范
一、護理倫理規范概述
……
第五章 當代醫學實踐中的倫理問題
第六章 護理道德評價、教育與修養
第七章 護理倫理學的歷史與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護理倫理學 節選
《護理倫理學》: 一、尊重原則與不傷害原則的沖突 這種情況多表現為醫護人員為尊重患者的自主性而無法選擇使患者不受到傷害的醫療行為。如患者家屬或其法定代理人已表明患者在某一情況下的價值觀,而醫護人員未將患者的愿望或利益列入倫理決策的考慮范圍,即構成對患者的傷害。如果患者家屬或法定代理人未表明其抉擇或不確定患者在該情況下可能的選擇,而醫護人員選擇給予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大于其可獲得之益處時,此治療行為對患者而言也是一種傷害。 有時護理人員認為對患者有益的事情,但是患者不能接受,也可能被界定為是種傷害。在醫護人員的基本職責中,“不傷害”的責任比“要盡力照護或協助患者”的責任受到重視。臨床上,“首先不要做對患者有害之事”是醫護人員的首要倫理原則,這就需要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可大大減少因溝通不足而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醫學高科技在為患者提供極大幫助的同時,也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新的傷害。一般來講,如果患者可由治療中受益且在知情同意下接受治療,即不構成傷害的問題。如未經患者或家屬同意,即給予末期或瀕死患者使用呼吸機,雖然醫護人員是本著保護患者生命的原則、竭盡全力救治患者、延長患者生命,但是這樣也可能傷害患者.因為對末期或瀕死患者而言,延長生命同樣也延長了死亡過程,增加患者痛苦并導致其人格尊嚴受到傷害。如果患者已事先表示希望能安詳、無痛苦的走完人生旅途的意愿,醫護人員除應評估患者情況與價值,提供可增進其身心舒適的措施,尊重患者意愿,不再實施積極治療,減少對患者的傷害,發揮生命的價值,讓瀕死患者無痛苦地面對死亡,是倫理道德允許的。 二、行善原則與尊重原則的沖突 這種情況比不傷害原則與尊重原則的沖突更為普遍,表現醫護人員的合乎科學的選擇與患者的自主決定不一致,一般多以患者有特殊原因(如經濟或情感等原因)為主,如某孕婦若繼續妊娠將對健康很不利,但孕婦出于某種原因抱一線希望要把孩子生下來,于是醫生出于孕婦的健康考慮,基于行善原則勸導孕婦終止妊娠的決定,與孕婦的自主決定就產生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有的醫護人員會一心為了行善而干預甚至違背患者的意愿,執行其認為對患者有利的醫護活動,有的醫護人員會讓孕婦和家屬商量好后拿主意,不論決定如何醫生都不會干預,在以往義務論占絕對優勢的年代,前一種做法比較普遍,而且由于患者權利意識并不強烈,患者也沒有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感覺,雙方的信任占主導地位,這種忽視患者的自主性,由醫護人員拿主意的做法稱作醫學父權主義。現在看來,持后一種做法的醫護人員數目大大增加,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患者自主性的重要。父權主義認為,對思者行普重于尊重思看的目主,因為醫護人員認為,疾病導致了患者自我決定能力的下降,或患者可能因選擇不當而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為患者的利益著想是醫護人員的天職,因而醫護人員常常根據其專業知識判斷,并在未告知患者的情況下,代替患者決定某些醫護活動,此情況即產生了行善與自主的沖突。如一位年輕的腿部患骨癌的女舞蹈演員,由于無法忍受手術造成的身體形象的改變而拒絕接受手術。對此患者而言,其價值觀認為身體的完整性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很明顯地醫護人員認為可以拯救患者生命的截肢手術不被患者接受。不過也有患者認為生命的延續重于身體的完整,會接受手術。因此,醫護人員對患者施予善行時,需要結合患者的價值觀,同樣的疾病,因所患病的人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意味著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的結果都是善,并不是說,某種決策是善,另外的就是惡,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另外,有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做出了看似自主的決定,而且醫生在當時很短的時間內無法否定患者的決定不是自主的,事實上要按照患者的決定執行,患者將會受到很大的傷害,而若按照醫生的決定執行,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的健康,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時對患者不會造成傷害(這一點至關重要),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行善原則和尊重原則沖突的結果是按照醫生的理智去執行。 三、不傷害原則與行善原則的沖突 這種沖突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為典型。如一足部有嚴重潰瘍的糖尿病患者,經治療病情沒有減輕,隨時有發生敗血癥的危險,此時為保住患者的生命選擇對患者截肢,從表面上看,這樣對患者將造成很大的傷害,但為了保全患者的生命,即更大的善,這樣是符合不傷害原則的。因為醫護人員的行為往往不單純給患者帶來益處,也常常伴有副作用,此時行善原則就要求醫護人員權衡利害,使醫療行為能夠得到*大可能的益處而帶來*小可能的傷害。 在人體實驗中,受試者本人可能并不得益,而且很可能受到傷害,然而這種實驗對其他大量的患者,對社會乃至對全人類有好處,那就是對社會多數行善,行善與不傷害就產生了矛盾。 四、公正原則與其他原則的沖突 每個人均為社會團體中的一分子,有享用社會資源的權利。當醫護人員為某些患者的健康與幸福努力時,亦應考慮是否威脅到其他患者的利益、需求與權利。當衛生資源不足時,誰先享用、如何公平分配等,這些均為公正與行善的倫理沖突。例如,一重癥監護治療病房現只有一張病床,但是有兩個患者都需要進來,怎樣分配?也可以這樣說,當行善對兩個人來說不可能同時得到時,只有采用公正原則來解決問題,這就是行善與公正的矛盾,同樣是社會現實/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公正原則與其他原則的沖突,主要體現在稀有的衛生資源分配中,由于資源的有限,既不能對所有的人保證不傷害、行善,也不能以患者的自主決定為依據。 ……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