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4244
- 條形碼:9787516144244 ; 978-7-5161-442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給研究 本書特色
公共物品是人類公共利益的載體,是滿足社會公 共需要、實現社會共 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急劇 轉型期,伴隨整個社 會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公眾對公共物品需求的層次與 特征等方面都發生了 質的變化,越來越注重公共物品的質量。事實上,隨 著社會公眾對公共物 品需求的多樣性、復合性的發展,公共物品供給模式 也在不斷處于嬗變之 中,公共物品的單一供給正被混合供給取代,供給主 體的單一性正朝著多 主體、多中心方向發展。 公共物品供給主體可分為政府組織、企業和非營 利組織三大部門。隨 著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非營利組織逐步開始加入 公共物品供給的行列 中來,并被視為面對公共物品供給中的政府失靈和市 場失靈的一種有益補 充,其被定位為“以志愿求公益”,其作用是面向社 會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承擔一些政府和企業都無法充分 實現的社會職責。而 且,非營利組織自身的貼近基層、靈活創新、效率公 平相結合的優勢也使 其為公眾提供公共物品的實現提供了依據。隨著社會 發展,政府權力逐漸 回歸社會,非營利組織會不斷壯大,其涉及的領域也 越來越廣泛。非營利 組織在中國社會和經濟領域的影響和作用日益明顯。 基于政府、市場、非 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具有各自特點與優勢,在它們 之間建立一種協調機 制尤為重要。借鑒公共管理學的“公益人”、“道德 人”理論假設,冷功業的《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 供給研究》 提出了較有特色的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模式,強調公民 應被關注,并作為主 體納入公共物品供給模式之中,構成“政府一市場一 社會一公民”多元 供給模式。公民的主要職責就是利益需求表達,政府 、市場、非營利組織 在尊重公民權利基礎上,三者形成互動供給。非營利 組織與政府、市場是 分工、合作、互補與伙伴關系,而不是替代、對抗關 系。 本書結合中國實踐,分析了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 物品的機制,指出公 益型npo和互益型npo應該提供不同的公共物品,起源 于政府的npo、 起源于市場的npo、起源于社會的npo、市場與政府結 合型npo、社會 與政府結合型npo也應分別滿足不同性質的公共利益 ,供給不同的公共 物品。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給研究 內容簡介
該書結合中國實踐,綜合運用經濟學、財政學、公共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有關理論,對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這一主題進行了跨學科研究,分析了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的機制,指出公益型NPO和互益型NPO應該提供不同的公共物品,起源于政府的NPO、起源于市場的NPO、起源于社會的NPO、市場與政府結合型NPO、社會與政府結合型NPO也應分別滿足不同性質的公共利益,供給不同的公共物。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給研究 目錄
**章 導論 **節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 西方國家關于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文獻綜述 二 中國關于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 文獻分析與比較分析相結合 二 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 三 理論分析與實際分析相結合 四 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本書結構 一 研究思路 二 本書的結構 第五節 創新與不足 一 本書的創新 二 本書的不足第二章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基本理論分析 **節 相關概念界定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分類 二 公共物品供給的概念界定 三 非營利組織的概念 四 公共物品供給機制和公共物品供給主體 第二節 公共物品志愿供給的形式和模型分析 一 公共物品志愿供給的含義和形式 二 公共物品志愿供給的模型分析 第三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必要性分析 一 仁慈型政府供給公共物品的效率分析 ——一個基準模型 二 經濟人假設下政府供給公共物品的效率分析第四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可行性分析 一 基于公益人假設的解釋 二 基于非營利組織優勢的解釋 三 基于公共物品理論的解釋第三章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機制與風險 **節 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機制 一 人類社會的運行機制 二 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給機制 第二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機制 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機制的類型 二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機制的特點 三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機制的實現 第三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具體方式 一 非營利組織獨立提供公共物品 二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合作提供公共物品 三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提供公共物品 四 非營利組織對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及企業的監督 五 非營利組織在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溝通協調 第四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缺陷及風險分析 一 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缺陷 二 非營利組織供給準公共物品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第五節 政府促進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功能 一 政府在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中的功能 二 政府促進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功能實現的措施第四章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考察 **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現狀 一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概況 二 中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營利組織發展情況統計分析 第二節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主要領域 一 中國非營利組織活動領域的統計分析 二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主要活動領域及其作用 三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主要方式 第三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分類體系 一 根據非營利組織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劃分 二 根據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性質劃分 三 根據非營利組織起源的不同劃分 第四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的機制分析 一 社會公益的類型及其提供主體 二 公益型np0與互益型npo的公共物品供給 三 從起源的不同考察非營利組織的公共物品供給 第五節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阻力和障礙分析 一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阻力和障礙的表現 二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阻力和障礙的成因第五章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證分析 **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的實證分析 ——以福利彩票為例 一 中國福利彩票融資的現狀 二 影響中國彩票發行量的主要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 中國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公共物品供給的概況 第二節 中國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的實證分析 ——以環境保護為例 一 中國enpo的基本情況 二 中國enpo行動的價值含義:公益與私益的對立 三 市場經濟條件下enpo的資金問題第六章 發達國家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考察 **節 美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 一 美國非營利組織的概況及其特點 二 美國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共物品供給的概況 三 美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模式的運作方式 四 美國非營利組織在履行公共服務職能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節 英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 一 英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現狀 二 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特點 第三節 德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 第四節 日本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 一 日本非營利組織的概況 二 日本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韓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實踐 第六節 發達國家和地區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經驗與啟示 一 中外非營利組織發展的不同特點 二 發達國家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經驗 三 發達國家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的有關啟示第七章 構建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供給模式的政策建議 **節 構建公共物品多元供給的新格局 一 構建中國公共物品多元供給模式的原則 二 轉變政府職能,拓展非營利組織發展空間 三 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第二節 強化政府在非營利組織供給公共物品過程中的作用 一 管理非營利組織事務,塑造共同價值 二 構建非營利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分權式管理 三 培育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改善準公共物品供給質量 四 推行項目管理,建立新型的監督評價機制和經驗分享機制 五 明確非營利組織自身使命,努力實現管理創新 六 構筑科學透明的運行機制,提高非營利組織公信度 七 擴大非營利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 第三節 以“多元互動關系”指導中國事業單位改革 一 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改革 二 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 三 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 第四節 改革和完善非營利組織監管的法律、政策和體制 一 改革現行的非營利組織的登記許可制度 二 改革現行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雙重管理的體制 三 理順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管理體制 四 政府要對非營利組織實行分類指導和規劃 五 健全非營利組織行為方式和運行機制 六 建立和完善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體系 第五節 配套改革措施 一 大力發展中介組織,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 二 倡導社會主義價值觀,增強公民“回報社會”的意識 三 促進公共物品的公眾協作供給 四 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 五 優化稅收制度設計 六 完善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財政政策參考文獻后記
中國公共物品非營利組織給研究 作者簡介
冷功業,男,1970年生,山東臨清人。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聊城大學商學院副教授。1992年畢業于聊城師范學院(現聊城大學)歷史系,獲史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山東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收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進入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財稅理論與政策、稅收籌劃、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在《經濟日報》(理論版)、《中國財經信息資料》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編《財政學》、《財政與金融》、《中國稅制》、《經濟法》等教材4部。曾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橫向課題多項。現主持聊城大學校級重點課題1項,主研國家社會基金項目1項。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