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1977
- 條形碼:9787516141977 ; 978-7-5161-419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本書特色
由徐碧輝所著的《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開拓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新領域,**次深入系統地總結并反思了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程與思想的經驗教訓,**次全面敘述和分析了實踐美學這一曾經影響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啟蒙思潮、并且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學說。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既是對歷史的總結與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內容簡介
由徐碧輝所著的《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既有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產生發展過程的歷史敘述,同時又不單純是客觀敘事,而是把它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現代性追求聯系起來考察,把它作為中國現代性訴求的一個思想源流之一。這種歷史與理論的結合,使得本書能夠更為深刻地把握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地位、歷史使命與歷史局限性。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目錄
一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20—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醞釀和初創
(二)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質大討論與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的展開
(三)70年代末一80年代:實踐美學的誕生和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反思
(一)早期:功利主義美學
(二)中期:認識論美學
(三)成熟期:實踐論美學(實踐美學)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立
——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
一 《新美學》
(一)批判“舊美學”的錯誤
(二)美學研究的對象
(三)“美是典型”
(四)典型就是“本然的種類范疇”
(五)認識論美學
(六)美的種類
二 《新藝術論》
(一)論藝術和現實的關系
(二)藝術與科學
(三)論藝術典型
第三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上)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二律背反”
一 從康德的“先驗直觀”到“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的建立
二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20世紀50年代后期一6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萌芽與雛形
——“實踐論”與“自然的人化”的初步提出
(二)70年代末一8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形成與發展
——“主體性”與“積淀”說
(三)80年代后期以來:實踐美學的深入與分化
——“情本體”與“人的自然化”的提出
三 美學: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一)作為哲學美學的“實踐美學”
(二)從認識論到實踐論
(三)實踐本體論與歷史唯物論
(四)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四 “主體性”:從人類主體到個體主體
(一)《批判哲學的批判》——群體主體性的確立
(二)“主體性哲學”系列提綱——個體主體性
五 “自然的人化”:從“外在自然的人化”到“內在
自然的人化”
(一)“自然的人化”是個實踐過程
(二)“狹義自然人化”與“廣義自然人化”
(三)“外在自然人化”與“內在自然人化”
(四)“自然的人化”學說的批判與反思
六 “實踐”: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七 “積淀”:從“工具本體”到“心理本體”
八 余論
第四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下)
——朱光潛、蔣孔陽、劉綱紀
一 朱光潛后期:“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一)“物”與“物的形象”
(二)對世界的“藝術掌握”與“實踐一精神掌握”
(三)“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美是一種意識形態”
(五)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學習與探索
二 蔣孔陽:“以實踐論為基礎、以創造論為核心的
審美關系說”
(一)“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美學研究的出發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
(三)美的特點:“開放性系統”與“突創性”
(四)美的本質:“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與“自然的人化”
(五)美的規定性:“自由的形象”
三 劉綱紀:“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一)“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現”
(二)“實踐本體論”與“實踐的人本主義”
(三)“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第五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實踐美學的爭論
一 “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之爭
二 “新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的爭論
三 對實踐美學和后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一)對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二)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對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的雙方批評
(三)對實踐美學的客觀研究
四 90年代以后的實踐美學狀況掃描
(一)楊恩寰:“美的規律是自由的造形規律”
(二)朱立元:“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
(三)張玉能:“重樹實踐美學的話語威信”
(四)其他學者對實踐美學的辯護
(五)“實踐”概念的辨析
(六)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對具體美學問題的研究
(七)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建構新的美學理論
第六章 生存、實踐、自由與異化
——對“后實踐美學”所混淆的幾個基本概念的分析
一 人類的“生存方式”
二 美學的“邏輯起點”
三 “實踐”與“異化”
四 “自由”與“超越”
第七章 和諧社會的美學解讀
一 和諧離不開美
二 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生態美
(一)“生態美”的概念
(二)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本真化
(三)中國古人的生態智慧
三 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自然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和諧社會的理想
(二)生活環境的設計與和諧:走向“自然化”
(三)人與人的和諧:情暖人間
四 身心和諧:心理本體
(一)作為理性積淀的認識、倫理與審美
(二)工具本體與心理本體
第八章 美學何為
一 哲學:從“認識何以可能”到“人類何以可能”
二 美學:從“人活著”到“活得怎樣”
三 歷史:從工具本體到情本體
(一)歷史的底蘊——唯物史觀的發現
(二)歷史的基礎——工具本體
(三)歷史的未來——情本體的建立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作者簡介
徐碧輝,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美學》執行主編。1963年出生。1983年四川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9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導師楊辛教授;1993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導師黃楠森教授。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學術成果:《實踐中的美學——中國現代性啟蒙和新世紀美學建構》,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文藝主體創價論》,東北師大出版社1997年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