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8818
- 條形碼:9787101068818 ; 978-7-101-0688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 內容簡介
《焚書》和《續焚書》是明代思想家李簧的重要著作。李簧(一五二七——一六○二年》號卓吾,福建泉州人。做過二十余年小官,后來從事著述和講學。他不滿當時大地主、大官僚的腐朽統治,抨擊道學,非孔反儒,屢遭迫害,*后被加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入獄,死在獄中。他的著作雖被明、清統治者嚴令禁毀,但大部分仍然流傳下來。
《焚書》《續焚書》是李簧的詩文集,收綠了他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論、詩歌等,也選人了他的其他著作中少量的文章。在《藏書》中,李簧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表達其歷史觀,而《焚書》和《續焚書》則更多地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所謂“近世學者”即道學家。其中有不少尖銳潑辣、富有戰鬬性的書信、雜文等,和道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還有一些和朋友論學的書信、文章,較多地表達了李贊的哲學思想。兩書還反映了李贅一生特別是后期生活和寫作的基本情況。李簧知道這些“蓄極積久,勢不能遏”的離經叛道之作,必然會引起地主階級當權派和道學家的恐懼和仇恨,他說:“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所以取名《焚書》。
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 前言
《焚書》和《續焚書》是明代思想家李簧的重要著作。李簧(一五二七——一六○二年》號卓吾,福建泉州人。做過二十余年小官,后來從事著述和講學。他不滿當時大地主、大官僚的腐朽統治,抨擊道學,非孔反儒,屢遭迫害,*后被加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入獄,死在獄中。他的著作雖被明、清統治者嚴令禁毀,但大部分仍然流傳下來。
《焚書》《續焚書》是李簧的詩文集,收綠了他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論、詩歌等,也選人了他的其他著作中少量的文章。在《藏書》中,李簧主要是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表達其歷史觀,而《焚書》和《續焚書》則更多地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所謂“近世學者”即道學家。其中有不少尖銳潑辣、富有戰鬬性的書信、雜文等,和道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還有一些和朋友論學的書信、文章,較多地表達了李贊的哲學思想。兩書還反映了李贅一生特別是后期生活和寫作的基本情況。李簧知道這些“蓄極積久,勢不能遏”的離經叛道之作,必然會引起地主階級當權派和道學家的恐懼和仇恨,他說:“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所以取名《焚書》。
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 目錄
李氏焚書序
李溫陵傳
卷一
書答
答周西巖
答周若莊
輿焦弱侯
答鄧石陽
交答石陽太守
答李見羅先生
答焦漪園
復丘若泰
復鄧石陽
復周南士
答鄧明府
答耿中丞
又答耿中丞
與楊定見
復京中友朋
又答京友
復宋太守
答耿中丞論淡
答劉憲長
答周友山
答周柳塘
與耿司寇告別
答耿司寇
答鄧明府
復周柳塘
寄答耿大中丞
卷二
書答
與莊純夫
復焦弱侯
又與焦賜侯
復鄧鼎石
寄答京友
與會中野
與會樅泉
答劉方伯書
答莊純夫書
與周友山書二首
與焦漪園
與劉晉川書
與友朋書
答劉晉川書
別劉肯川書
答友人書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復耿侗老書
與李惟清
與明因
與焦賜侯二首
與方伯兩柬
與楊定見
與楊鳳里二首
與梅衡湘答害二首附
復麻城人書
與河南吳中丞書
答陸思山
與周友山二首
寄京友書
與焦侯窖
復士龍悲二母吟
復晉川翁書
書晉川翁壽卷后
會期小啟
與友人書
復顧沖庵翁書二首
又書使通州詩后
附顱沖老運行序
復澹然大士
為黃安二上人三首
復李漸老書
卷三
雜述
卓吾論略
論政篇
何心隱論
夫婦論
鬼神論
戰圃論
兵食論
雜說
童心說
心經提綱
四勿說
虛實說
定林庵記
高潔說
三蠢記
三叛記
忠義水游傳序
手由解老序
高同知獎勸序
這鄭大姚序
李中丞奏議序
先行錄序
時文后序
張橫渠易說序
龍溪先生文錄抄序
闡王告文
李中溪先生告文
王龍豁先生告文
羅近溪先生告文
祭無祀文
篁山碑文
李生十交文
自贊
贊劉諧
方竹岡卷文
書黃安二上人手冊
讀律膚說
卷四
雜述
解經題
……
卷五
卷六
增補一
增補二
中國思想史資料叢刊---焚書 續焚書 節選
答周西巖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二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無情,難告藷也;賢智愚不肯不可使知者,以共有情,告語也。除是二種,則雖牛馬驢駝等,當共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
據渠見虛,恰似有人生知,又有人不生知。生知者便是佛,非生知者未便是佛.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不幾于日用而不知乎?不知街可,更白謂目前不敢冒認作佛。既目前無佛,他日又安得有佛也?若他月作佛時,佛方真有,則今日不作佛時,佛又何處去也?或有或無,自是識心分別,妄為有無,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
且既自謂不能成佛矣,亦可自謂此生不能成人乎?吾不知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間也。既無以自立,則無以自安。無以自安,則在家無以安家,在鄉無以安鄉,在朝廷無以安朝廷。吾又不知何以度日,何以面于人也。吾恐縱謙讓,決不肯自謂我不成人也審矣。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