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10151
- 條形碼:9787566810151 ; 978-7-5668-101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 本書特色
柯貴文編著的《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五邑大學文學院學人文叢》通過對現代小說物象與傳統詩詞意象的辨析,對現代小說物象的性質、類型及功能作了簡要的闡釋,進而通過對中國現代小說史(1917~1949)上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作家物象藝術的詳盡分析,粗線條地描述了中國現代小說物象藝術的發展史。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本書通過對現代小說物象與傳統詩詞意象的辨析,對現代小說物象的性質、類型及功能作了簡要的闡釋,進而通過對中國現代小說史(1917~1949)上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作家物象藝術的詳盡分析,粗線條地描述了中國現代小說物象藝術的發展史。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類型論
**節 物象:由詩歌到小說
一、詩歌物象
二、小說物象
第二節 古典主義小說:意境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意境理論
二、意境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第三節 現實主義小說:寫實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現實主義理論
二、現實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第四節 浪漫主義小說:抒情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浪漫主義理論
二、浪漫主義理論框架中的小說物象
第五節 現代主義小說:現代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現代主義理論
二、現代主義理論框架中的小說物象
第二章 20世紀2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魯迅小說物象
一、啟蒙主義小說理論與魯迅小說物象
二、實象:功能的全面拓展
三、比象:重在描物畫人及寓意
四、興象:源于傳統卻高于傳統
五、魯迅小說物象藝術的獨特性
第二節 20世紀20年代鄉土小說物象
一、關于“鄉土小說”
二、實象運用與風景畫的描摹
三、實象運用與風俗畫的展現
四、暗藏危機的興象
五、成績有限的比象
第三節 浪漫抒情派小說物象
一、關于浪漫抒情派
二、決定流派特征的興象運用
三、同寫性心理,用象各不同
四、未受重用的實象
第四節 廢名小說物象
一、廢名小說中的物象
二、繼承:《竹林的故事》及《桃園》物象
三、創新:《橋》的物象藝術
四、物象運用與小說文體
第五節 20世紀20年代女作家群小說物象
一、以季節山水為核心的興象
二、差強人意的比象
三、脫穎而出的凌叔華
四、物象運用與小說的藝術特征
第六節 20世紀2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第三章 20世紀3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早期普羅小說物象
一、關于普羅小說
二、有心力的興象創造
三、興象的比象化運用與傳統比象的翻新。
四、人體物象的意識形態化
五、物象羅列與激情表達
第二節 施蟄存小說物象
一、關于心理小說
二、綜合運用的實象
三、更為成熟的興象比象化運用
四、巧妙多樣的比象
五、施蟄存小說物象藝術特征。
第三節 新感覺派小說物象
一、新感覺派小說與消費社會
二、回歸于物本身的實象
三、比象: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的有效途徑
四、零星、片斷的興象
五、物象運用與小說形式創新
第四節 沈從文小說物象
一、湘西小說物象
二、都市小說物象
第五節 老舍小說物象概述
一、老舍小說物象
二、重在寫人并成就其“百科全書”風格的實象
三、比象運用與其語言風格的形成
四、別具特色的綜合性物象
第六節 20世紀30年代鄉土小說物象――以茅盾、吳組緗和葉紫為中心
一、關于20世紀30年代的鄉土小說。
二、實象藝術的新發展
三、興象運用與同期鄉土作家的另一副筆墨
四、乏善可陳的比象運用
第七節 巴金小說物象
一、巴金小說藝術風格
二、物象的獨創性與體系化
三、主觀色彩強烈的物象運用
四、有限的實象運用
第八節 20世紀3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第四章 20世紀4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張愛玲小說物象
一、張愛玲小說中的物象
二、物象的創新
三、物象運用手法的創新
四、物象功能創新與小說文體模式
第二節 蕭紅小說物象
一、景物作為小說的主角
二、人、物并置與比象運用手法的創新
三、東北地域色彩鮮明的民俗物象
四、物象運用與文體特征
第三節 《圍城》物象
一、取象范圍的空前擴大
二、物象功能的拓展
三、物象藝術的獨特性
第四節 趙樹理小說物象
一、自然物象的全面退隱
二、實象運用的道具化
三、以寫人為目的的比象
四、現代小說物象藝術的“終結者”
第五節 后期浪漫派小說物象――以徐哥、名氏為中心
一、徐言于和名氏的浪漫奇情小說
二、奇象構奇境,奇境寫奇人、敘奇事
三、比象:奇象喻奇人
四、繼承與創新兼具的興象
五、物象鋪排與夸張手法
第六節 20世紀4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結語
參考文獻
**章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類型論
**節 物象:由詩歌到小說
一、詩歌物象
二、小說物象
第二節 古典主義小說:意境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意境理論
二、意境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第三節 現實主義小說:寫實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現實主義理論
二、現實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第四節 浪漫主義小說:抒情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浪漫主義理論
二、浪漫主義理論框架中的小說物象
第五節 現代主義小說:現代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說物象
一、現代主義理論
二、現代主義理論框架中的小說物象
第二章 20世紀2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魯迅小說物象
一、啟蒙主義小說理論與魯迅小說物象
二、實象:功能的全面拓展
三、比象:重在描物畫人及寓意
四、興象:源于傳統卻高于傳統
五、魯迅小說物象藝術的獨特性
第二節 20世紀20年代鄉土小說物象
一、關于“鄉土小說”
二、實象運用與風景畫的描摹
三、實象運用與風俗畫的展現
四、暗藏危機的興象
五、成績有限的比象
第三節 浪漫抒情派小說物象
一、關于浪漫抒情派
二、決定流派特征的興象運用
三、同寫性心理,用象各不同
四、未受重用的實象
第四節 廢名小說物象
一、廢名小說中的物象
二、繼承:《竹林的故事》及《桃園》物象
三、創新:《橋》的物象藝術
四、物象運用與小說文體
第五節 20世紀20年代女作家群小說物象
一、以季節山水為核心的興象
二、差強人意的比象
三、脫穎而出的凌叔華
四、物象運用與小說的藝術特征
第六節 20世紀2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第三章 20世紀3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早期普羅小說物象
一、關于普羅小說
二、有心力的興象創造
三、興象的比象化運用與傳統比象的翻新。
四、人體物象的意識形態化
五、物象羅列與激情表達
第二節 施蟄存小說物象
一、關于心理小說
二、綜合運用的實象
三、更為成熟的興象比象化運用
四、巧妙多樣的比象
五、施蟄存小說物象藝術特征。
第三節 新感覺派小說物象
一、新感覺派小說與消費社會
二、回歸于物本身的實象
三、比象: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的有效途徑
四、零星、片斷的興象
五、物象運用與小說形式創新
第四節 沈從文小說物象
一、湘西小說物象
二、都市小說物象
第五節 老舍小說物象概述
一、老舍小說物象
二、重在寫人并成就其“百科全書”風格的實象
三、比象運用與其語言風格的形成
四、別具特色的綜合性物象
第六節 20世紀30年代鄉土小說物象――以茅盾、吳組緗和葉紫為中心
一、關于20世紀30年代的鄉土小說。
二、實象藝術的新發展
三、興象運用與同期鄉土作家的另一副筆墨
四、乏善可陳的比象運用
第七節 巴金小說物象
一、巴金小說藝術風格
二、物象的獨創性與體系化
三、主觀色彩強烈的物象運用
四、有限的實象運用
第八節 20世紀3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第四章 20世紀40年代小說物象論
**節 張愛玲小說物象
一、張愛玲小說中的物象
二、物象的創新
三、物象運用手法的創新
四、物象功能創新與小說文體模式
第二節 蕭紅小說物象
一、景物作為小說的主角
二、人、物并置與比象運用手法的創新
三、東北地域色彩鮮明的民俗物象
四、物象運用與文體特征
第三節 《圍城》物象
一、取象范圍的空前擴大
二、物象功能的拓展
三、物象藝術的獨特性
第四節 趙樹理小說物象
一、自然物象的全面退隱
二、實象運用的道具化
三、以寫人為目的的比象
四、現代小說物象藝術的“終結者”
第五節 后期浪漫派小說物象――以徐哥、名氏為中心
一、徐言于和名氏的浪漫奇情小說
二、奇象構奇境,奇境寫奇人、敘奇事
三、比象:奇象喻奇人
四、繼承與創新兼具的興象
五、物象鋪排與夸張手法
第六節 20世紀40年代小說物象總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國現代小說物象研究 作者簡介
柯貴文,1965年生于安徽廬江,1993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五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推拿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