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09706
- 條形碼:9787030409706 ; 978-7-03-04097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 本書特色
基于我國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水文過程各分量,定量評價典型森林植被對降水輸入過程的影響及調控機制和流域生態用水量。從坡面和流域兩個尺度,解析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機制,定量評價森林植被對流域徑流各組分的影響,揭示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影響的區域特征和變化規律,提出區域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的技術方案與對策。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 內容簡介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是作者在國家林業局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項目研究成果基礎上整理而成。主要對我國森林植被對降水輸入過程的調控機制、典型森林植被耗水規律進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森林植被的水資源影響評價和區域特征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區域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的技術方案與對策。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 目錄
叢書序前言引言第1章 研究區概況與分區 1.1 研究區概況 1.1.1 研究區域范圍 1.1.2 研究區域自然概況 1.1.3 研究區社會經濟概況 1.2 研究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1.2.1 東北地區 1.2.2 華北土石山區 1.2.3 西北黃土區 1.2.4 西北土石山區 1.2.5 西北高寒區 1.2.6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1.2.7 長江三角洲地區 1.2.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1.2.9 中南地區 1.2.10 華南地區 1.3 研究區域分區 1.3.1 東北地區 1.3.2 華北土石山區 1.3.3 西北黃土區 1.3.4 西北土石山區 1.3.5 西北高寒區 1.3.6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1.3.7 長江三角洲地區 1.3.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1.3.9 中南地區 1.3.10 華南地區 1.4 試驗區基本情況 1.4.1 東北地區 1.4.2 華北土石山區 1.4.3 西北黃土區 1.4.4 西北土石山區 1.4.5 西北高寒區 1.4.6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1.4.7 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 1.4.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1.4.9 中南地區 1.4.10 華南地區 1.5 研究技術路線與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術路線第2章 森林生態系統結構特征 2.1 典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與特征 2.1.1 東北地區 2.1.2 華北土石山區 2.1.3 西北黃土區 2.1.4 西北土石山區 2.1.5 西北高寒區 2.1.6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2.1.7 長江三角洲地區 2.1.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2.1.9 中南地區 2.1.10 華南地區 2.2 典型地區冠層結構特征 2.2.1 東北地區 2.2.2 華北土石山區 2.2.3 西北黃土區 2.2.4 西北土石山區 2.2.5 西北高寒區 2.2.6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2.2.7 長江三角洲地區 2.2.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2.2.9 中南地區 2.3 典型地區地被物層結構特征 2.3.1 東北地區 2.3.2 華北土石山區 2.3.3 西北黃土區 2.3.4 西北土石山區 2.3.5 西北高寒區 2.3.6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2.3.7 長江三角洲地區 2.3.8 華東山地丘陵地區 2.3.9 中南地區 2.3.10 華南地區 2.4 典型地區根系層結構特征 2.4.1 華北土石山區 2.4.2 西北黃土區 2.4.3 西北高寒區 2.4.4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 2.4.5 長江三角洲地區 2.4.6 中南地區 2.5 典型地區生態系統結構特征分析 2.5.1 華北土石山區 2.5.2 西北黃土區 2.5.3 西北土石山區 2.5.4 西南長江三峽庫區第3章 森林生態系統對降水輸入過程的調控機制 3.1 林冠層水分傳輸 3.1.1 林冠截留特征 3.1.2 穿透雨特征 3.1.3 樹干莖流特征 3.1.4 降水再分配特征 3.2 地被物層水分傳輸 3.2.1 枯落物蓄積量 3.2.2 枯落物層持水過程 3.2.3 枯落物持水能力 3.2.4 枯落物滯緩徑流能力 3.3 林冠層與枯落物層水文功能影響因素分析 3.3.1 林冠層水文功能影響因素分析 3.3.2 枯落物層水文功能影響因素分析 3.4 林冠結構與林冠層水文功能的耦合分析 3.4.1 非空間結構因素 3.4.2 空間結構因素 3.4.3 林冠層結構與水文功能的多因素耦合分析 3.5 地被物層結構與地被物層水文功能的耦合分析 3.5.1 *大攔蓄量 3.5.2 有效攔蓄量 3.6 森林植被對降水輸入過程的調控特征 3.6.1 林冠截留特征 3.6.2 森林植被結構對降水輸入過程的影響第4章 森林生態系統蒸發散與耗水規律 4.1 土壤蒸發過程特征 4.1.1 土壤蒸發過程 4.1.2 不同林分土壤蒸發特征 4.1.3 土壤蒸發日變化 4.1.4 不同季節土壤蒸發特征 4.2 植被蒸騰過程特征 4.2.1 喬木蒸騰日變化特征 4.2.2 植被蒸騰生長季月變化特征 4.2.3 林分蒸騰特征 4.3 蒸散發特征 4.3.1 林木蒸散動態分析 4.3.2 蒸散耗水分配 4.3.3 不同林分類型蒸散發季節特征 4.4 蒸散發影響因素分析 4.4.1 影響因素 4.4.2 環境因子分析 4.4.3 不同季節影響因素分析 4.4.4 特殊天氣對林木液流速率的影響 4.5 生態系統結構與土壤蒸發的耦合分析 4.6 生態系統結構與林木蒸騰的耦合分析 4.6.1 林分葉面積指數對林木蒸騰的影響 4.6.2 郁閉度與蒸散發的關系 4.6.3 生物量與蒸散發的關系 4.6.4 不同林分結構因子與林木蒸騰的綜合分析 4.7 生態系統結構與林分蒸散發的耦合分析 4.8 小流域生態系統蒸散發特征 4.8.1 小流域林地蒸散發量的季相變化 4.8.2 小流域森林生態系統耗水量估算 4.9 森林生態系統耗水規律 4.9.1 不同研究區森林生態系統耗水規律 4.9.2 森林植被對生態系統耗水規律的影響機制第5章 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5.1 森林植被對坡面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5.1.1 坡地徑流及其組分特征 5.1.2 坡面產流分析 5.1.3 暴雨徑流特征 5.1.4 坡地徑流及其組分形成過程 5.1.5 坡地徑流及其組分影響因素分析 5.1.6 坡地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坡地徑流及其組分的耦合關系 5.2 森林植被對小流域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5.2.1 小流域徑流及其組分特征 5.2.2 小流域徑流及其組分影響因素分析 5.2.3 小流域森林生態系統特征與徑流及其組分的耦合關系 5.3 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5.3.1 森林植被對坡面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5.3.2 森林植被對小流域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第6章 森林植被的水資源影響評價和區域特征分析 6.1 大流域/區域森林植被對徑流的影響 6.1.1 大流域/區域徑流特征 6.1.2 大流域徑流影響因素分析 6.1.3 典型流域森林植被對徑流變化的影響 6.2 大流域/區域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影響特征第7章 區域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影響的機制 7.1 森林植被對降水輸入過程的影響機制 7.2 森林植被對生態系統耗水規律的影響機制 7.3 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機制 7.3.1 森林植被對坡面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7.3.2 森林植被對小流域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 7.4 森林植被對區域水資源變化的影響第8章 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技術方案與對策 8.1 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影響的區域特征 8.1.1 中國林水關系特征 8.1.2 地區發展對林業的多功能要求 8.2 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技術方案 8.2.1 森林覆蓋率 8.2.2 植被建設技術模式 8.2.3 造林技術 8.3 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對策 8.3.1 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的基本原則 8.3.2 典型森林的經營管理模式與*優結構設計 8.3.3 典型地區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對策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國典型區域森林生態水文過程與機制 作者簡介
余新曉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院長,教育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林業局水土保持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