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字思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72190
- 條形碼:9787532872190 ; 978-7-5328-72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思維 本書特色
《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為山東省宣傳文化專項基金項目,主要研究了中國語言文化的漢字轉向問題,立足于漢字本身固有的特點,綜合利用語言學、解釋學和文化學的*新成果,梳理、提煉并構建漢字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文字的固化和語言的泛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與保存,進而探究民族心理與特質形成的文化路徑。叢書力求穿透語言與文化分析中華文化的特有基因,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學理基礎。
漢字思維 內容簡介
申小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理論語文學研究主任。著有《中國句型文化》等專著20部;主編有《新文化古代漢語》等高校教材3部、“中國文化語言學”等叢書3套、《當代中國語言學論綱》等論集5部。
漢字思維 目錄
前言
**章 漢字思維的基礎——象意性
**節 漢字的意指方式:從甲骨文談起
第二節 意指方式的概念及研究綜述
第三節 甲骨文意指方式之意義關系具體研究
第四節 甲骨文標記關系的意指原理分析
第二章 漢字的字形思維
**節 漢字構形的辯證思維
第二節 漢字構形的主體思維
第三章 漢字的字義思維
**節 漢字雛文的辯證構義
第二節 漢字字義的辯證引申
第三節 字義轉化的語境制約
第四章 漢字的字音思維
**節 漢字聲母的象征功能
第二節 漢字韻母的象征功能
第三節 漢字一字多音的文化整合功能
第四節 漢字的諧音妙用
第五章 漢字的敘事思維
**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建構
第二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運作
第三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觀念形態
第六章 漢字的文學思維
**節 漢字的特色成就漢語文學奇葩
第二節 漢字組合創造文學語匯
第三節 漢語文學人物命名的意境
第七章 漢字的意象陳述功能
**節 漢字的意象性
第二節 漢字意象的詩性
第三節 漢語的“組塊結構”與“名詞中心”
第四節 名詞的意象陳述功能
第八章 樓盤命名中的漢字思維
**節 樓盤命名的漢字視角
第二節 漢字的音節特征對樓盤命名的影響
第三節 樓盤通名中的漢字
第四節 樓盤專名中的漢字
第五節 漢字音韻在樓盤命名中的功能
第六節 漢字字形在樓盤命名中的功能
第九章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思維
**節 對外漢字教學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對外漢字教學調查研究
第三節 教學策略與方法
漢字思維 節選
在中國遠古歷史上,商代曾將神鬼凌駕于人與人事之上。我們在漢字的構形中看到,許多自然現象被神靈化。例如: “神”字,《說文》解釋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然而這個引出萬物的天神,其形象在漢字上卻是附會于空中的閃電! 暗邸弊郑玖x為天帝!渡袝涡獭分杏小吧系郾O民”的說法。《說文》釋“帝”為“王天下之號”。然而“帝”的神靈,在漢字構形上卻是附會于草木花萼。殷商時人敬事鬼神,或迷信占卜,事無巨細,均求卜于鬼神,依鬼神的“指令”行事,如出入之兇吉、旬夕之安否、年歲之豐歉、風雨之有無等等;或以祭祀賄賂鬼神,幻想神靈趨從于主祭者的請求,于是有伐鼓而祭,舞羽而祭,獻酒肉黍稷而祭! ≌疾,多用燒灼龜甲,根據燒后的裂紋預測吉兇。甲骨文的“卜”字形像龜甲上因占卜燒過后出現的裂紋形!墩f文解字》:“卜灼剝龜也,像炙龜之形。一日像龜兆之從橫也。”“卜”也是象聲字,其讀音有如占卜時龜甲灼熱爆裂時的爆裂聲! ∫蟮弁踉谝荒365日中,幾乎無旬不祭,真可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可以消災彌難,祈求福祉,報謝神靈。然而虛幻的宗教在中土終究不能持久。當風雨不驗,禍福不靈,豐歉不時,吉兇不預之時,人們就開始懷疑了。殷后期卜辭中出現的“天”字,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天”字的構形,下方的“大”是一個正面舒展雙臂的人形,上方的“一”指示人的頭頂。由此可見,天的概念是和人的概念聯系在一起的。《說文》在解釋“大”的字形時說:“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在解釋“天”的字形時更認為:“天,顛也,至高無上!倍@個“至高無上”,不是神學意義上的,而是人倫意義上的。段玉裁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闡釋:“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始者,女之初也,以為凡起之稱,然則天亦可為凡顛之稱。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民于食者皆曰天是也。”天的人倫意義顯示出人對神的超越,人對主體自身價值的反思與肯定。 事實上,“天”字產生的時代,人們已經開始懷疑對神靈的執迷。殷代晚期的帝乙帝辛就已經不信任貞人的占卜,而開始自貞自占自卜了。根據《史記·殷本紀》的記載,當時的人已敢于“作木偶人,謂之天神,與之搏。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據《尚書·微子》的記載,當時的帝辛敢于“沈酗于酒,乃罔畏畏”,而“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牲用,以容將食,無災”。商朝的滅亡,更使周朝的統治者“事鬼敬神而遠之”,因為鬼神并未保佑虔誠事神的殷人,世間可畏的不是神而是民,與其殘民事神,不如敬天保民。《尚書·康誥》記周公對康叔的誥語云:文王滅殷是由于“克明德慎罰,不敢悔鰥寡,庸庸(任用可用的人),祗祗(尊敬可敬的人),威威(畏可畏的事),顯民”。他要求康叔“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義民,汝丕遠惟(思)商荀成人宅(揣度)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他還指出:“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乃盡心,無康好逸豫,乃其義民。”在這里,人畏已經壓倒了天畏。 春秋時代,人的地位進一步升高,“民為神之主”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人們認為“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傳·桓公六年》),“祭祀以為人也”(《左傳·僖公十九年》),“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懊裰毂貜闹保ā蹲髠鳌は骞荒辍罚暗湼o門,惟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子產更明確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
漢字思維 作者簡介
申小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理論語文學研究主任。著有《中國句型文化》等專著20部;主編有《新文化古代漢語》等高校教材3部、“中國文化語言學”等叢書3套、《當代中國語言學論綱》等論集5部。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