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54221
- 條形碼:9787562054221 ; 978-7-5620-542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 本書特色
《“死刑程序研究”系列叢書: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章以死刑控制為研究主題,原因在于如果對死刑控制缺乏基礎研究,將無法導出證據制度對于死刑控制的重要意義。因此,**章將開宗明義,以對死刑控制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為研究重點,從死刑控制的界定、死刑的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兩方面對死刑控制的現有路徑進行概括與總結。在研究過程中,筆者觸碰到了解析死刑控制問題的第三種視角——證據視角,并以此為切入點,將證據視角引入死刑控制。此外,本章中還會對2010年我國兩高三部發布的《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及死刑證據問題的立法狀況進行梗概式介紹,為后文研究我國死刑案件中存在的證據問題的法律規制略作鋪墊。 在對死刑控制及其與證據問題的碰撞進行闡述之后,《“死刑程序研究”系列叢書: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會以證據的“漂移”過程為線索,選擇“死刑案件生產線”上存在較多問題的三個關卡,即取證、認證以及量刑程序中的證據與證明等三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第二章將“取證”作為研究對象。本章以現有死刑錯案為背景,結合新《刑事訴訟法》及兩個“證據規定”,對死刑案件取證環節的證據制度進行系統整合與梳理。從取證的基本原則、言詞證據的非法取證、實踐中問題較為突出的辨認程序、鑒定意見,以及死刑案件取證環節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等五方面,詳細闡述死刑案件針對不同類型證據的取證規則,盡可能地在偵查程序中嚴格把握證據的獲取與保存程序,避免非法證據及不具備證據資格的證據進入審判程序,落實取證的全面客觀原則和程序法定原則。 取證環節之后,證據將要經受的是法庭質證的洗禮,以確定其能否作為定案根據。通常,在質證環節時出現的問題有證人不出庭作證、交叉詢問等,而這也一直為學界所關注。但是,在法庭審判階段,證人作證與交叉詢問的問題更多的是從如何向法庭展示更可靠的證據的立場出發,而如果從死刑控制的立場出發,必然是希望法官在審查認定證據時能夠遵循審查認定證據的規則,合理地進行證據資格和證明力的評判,對于證據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如何進行把握同是否判處被告人死刑以及死刑的裁判質量息息相關。因此,第三章的研究主題被確定為“法官認證的問題與規則”,從一則真實的“兩可”案例出發,由現象認識本質,結合《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中對于證據的審查認定確立的相關規則,探討死刑案件中審判者應當如何遵守并貫徹證據的審查認定規則,以確保做出合法合理之證據裁判。 《“死刑程序研究”系列叢書: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的第四章將討論的重點定位于死刑案件量刑程序中的證據與證明。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量刑問題均為眾人所關注。
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 內容簡介
死刑控制不是一個新話題,從死刑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被質疑的那天起,死刑控制的研討就從未停止。對于21世紀的中國來說,在“保留死刑,但嚴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下,死刑控制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都經歷了一段艱難歷程。
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 目錄
**章 死刑控制與證據
**節 死刑控制的界定
第二節 死刑控制的現有框架
第三節 將證據視角介入死刑控制
第二章 死刑控制理念下的刑事取證
**節 取證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言詞證據的非法取證問題
第三節 刑事辨認錯誤與規則構建
第四節 司法鑒定與鑒定意見的相關問題
第五節 死刑案件取證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問題
第三章 法官認證的問題與規則
**節 從一則實例觀察我國死刑案件的認證活動
第二節 死刑案件法官認證之規則
第四章 死刑案件量刑程序的證據與證明
**節 程序背景
第二節 美國死刑案件量刑證據制度概覽
第三節 我國死刑案件量刑程序中的證據
第四節 量刑程序中的證明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死刑控制與證據制度 作者簡介
石巖,女,1982年11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先后從中國政法大學獲得法學學士、訴訟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與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后,主攻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學習和工作期間,先后在《人民日報》、《法律適用》、《中國審判》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參編著作一部。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