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15626
- 條形碼:9787511615626 ; 978-7-5116-156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應該如何開發?其產業化進程應該如何推進?這兩個問題是本文試圖研究的主要問題。類似問題不僅存在于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而且在熱區其他作物種質資源中也一定程度存在。研究目的是為了探索熱區作物種質資源及其產業化的有效、高效發展途徑和模式,論證中國熱區種質資源分層次開發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鄭曉非著的《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是在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理論和農業產業鏈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文獻查閱、專家訪談和實地調研等方法,對中國熱區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通過實證分析與案例分析,探討了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本質,并提出了發展對策。為政府、野生稻產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員正確認識中國熱區產業鏈提供依據,從而推進野生稻種質資源分層次開發,提高中國熱區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益參考。 為達到擬定的研究目標,《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共分為12個部分,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如下。 **部分介紹了本項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然后對已有文獻進行客觀評述,并闡明本論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和技術路線,*后提出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的開發具有分層次的客觀性及其開發配套政策具有分層次的客觀性兩個經濟學假設。 第二部分對中國野生稻種植史,尤其是海南野生稻的栽培史進行了綜述。并對水稻的自然屬性行了系統研究;介紹袁隆平發現野敗,把野敗培育成超級稻的案例。說明超級稻對世界和我國稻米產業的巨大影響;對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發展優勢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 第三部分系統研究種質資源的經濟價值分類體系、指標體系、評價方法以及核算的理論框架等方面的問題。 第四部分系統闡述了信息經濟學產生的現實背景、學科背景,介紹了信息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信息經濟學的內容和主要成果,信息的費用與效用,信息資源的配置與管理,信息系統的經濟分析;重點指出了信息與經濟間關系的研究信息經濟學在產業組織理論方面的研究。并把信息經濟學與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相結合進行理論研究。 第五部分系統闡述了信息經濟學基本概念和網絡信息生態系統。信息經濟學是指對信息及其信息技術技術與信息產業所改變的經濟進行研究的經濟學,也就是對經濟活動中信息因素及其影響進行經濟分析的經濟學。 第六部分系統闡述了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表現,自然界生態系統研究的主要問題是生態的污染和失衡,同樣,在網絡信息生態系統中,平衡也是相對的,非平衡的網絡信息生態失衡是在所難免的,其基本目標就是要防止網絡信息生態環境的惡化,像愛護自然生態一樣愛護信息生態。 第七部分系統闡述了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原因分析。信息不對稱是導致網絡信息生態系統失衡的重要原因,*終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產生。縮小網絡信息生態主體之間以及與網絡信息生態環境之間信息差距,消除網絡信息生態中的信用缺失,有利于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生態的信息傳遞功能,有效改善網絡信息生態。 第八部分系統闡述了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對策研究。分析了導致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現象的原因,從宏觀的改善網絡信息環境和微觀的構建網絡信息污染測評體系等方面分別提出了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解決對策。 第九部分對農業產業鏈理論進行研究。在農業產業鏈理論的基礎上設計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的模型。并對中國熱區產業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找到了其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中國熱區產業鏈的對策。 第十部分以開發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產品一一“ 火山香米”為研究案例,對野生稻種質資源開發的現實案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在分析價值鏈、信息鏈、組織鏈、物流鏈、技術鏈5個方面的基礎上,提出提出了“火山香米”項目的運營模式和策劃全案。 第十一部分對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理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需要在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中國熱區種質資源開發的結論。 第十二部分概括總結了**部分至第十一部分研究的基本結論,*后證實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的開發具有分層次的客觀性及其開發配套政策具有分層次的客觀性這兩個經濟學假設,并提出海南島種質資源分層次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通過分析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的開發現狀,分析不同層次的主要影響因素,研究熱區農業發展的層次性,確立“分層次推進、各層次均優增長,優先發展有競爭力層次的熱區作物種質資源”的戰略思想。 主要研究結論: (1)研究認為,傳統種質資源開發理論通常把種質資源抽象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資源稟賦、技術、制度等要素(自變量)對其發展的影響,忽視了農業分散生產所引發的不平衡發展和農業內部各生產部門多層次的真實情境。所以,認識到種質資源開發的層次野生影響其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 (2)研究認為,海南種質資源分層次開發能有效解釋“因地制宜”發展觀的合理性。 (3)研究發現,海南種質資源開發的層次是自然資源、勞動者、科技進步長期博弈的均衡。 (4)研究認為,通過對海南種質資源產業鏈組織模式進行比較,鑒于產業鏈組織的形成條件、市場發育程度、地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較大差異,為獲取較高的產業鏈運行績效,各主體必須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宜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5)研究認為,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包括優質稻品種選育、優質稻生產、優質稻谷供應、野生稻加工、野生稻貯運、野生稻銷售、消費等功能環節,并對應不同的功能主體,各功能主體之間通過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相互聯系、相互競爭。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文是在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理論和農業產業鏈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文獻查閱、專家訪談和實地調研等方法,對中國熱區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通過實證分析與案例分析,探討了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本質,并提出了發展對策。為政府、野生稻產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員正確認識中國熱區產業鏈提供依據,從而推進野生稻種質資源分層次開發,提高中國熱區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益參考。 通過分析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的開發現狀,分析不同層次的主要影響因素,研究熱區農業發展的層次性,確立“分層次推進、各層次均優增長,優先發展有競爭力層次的熱區作物種質資源”的戰略思想。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 目錄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圍和意義 1.3 國外對野生稻種質資源的評價和利用 1.4 國內研究動態 1.5 國內外研究動態評述 1.6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術路線 1.7 研究中存在的創新和可能的不足2 實證考察:野生稻種質資源 2.1 中國野生稻栽培史 2.2 海南野生稻栽培史 2.3 野生稻種質資源 2.4 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 2.5 袁隆平與“野敗” 2.6 從“野敗”到超級稻 2.7 中國稻種質資源的主要繁種技術3 理論研究:種質資源的價值及其評估體系 3.1 種質資源的概念 3.2 種質資源經濟價值分類體系 3.3 種質資源經濟價值評價的指標體系 3.4 種質資源經濟評價方法 3.5 種質資源價值核算的理論框架4 信息經濟學的發展及在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的運用 4.1 信息經濟學的產生背景 4.2 信息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4.3 信息經濟學的內容和主要成果 4.4 我國信息經濟學目前研究的薄弱環節5 信息經濟學和網絡信息生態系統概述 5.1 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5.2 網絡信息生態系統6 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表現 6.1 網絡信息污染 6.2 網絡信息失真(虛假) 6.3 網絡信息過時 6.4 網絡信息侵犯 6.5 網絡信息爆炸 6.6 網絡信息匱乏 6.7 網絡信息壟斷7 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原因分析 7.1 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網絡信息環境下的信息交流障礙 7.2 道德風險引起的網絡信息活動的失控 7.3 網絡信息消費者的“逆向選擇” 7.4 網絡信息生態系統失衡的其他原因8 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網絡信息生態失衡的對策研究 8.1 網絡信息生態系統中的激勵機制 8.2 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與共享 8.3 構建信息失衡測度指標體系 8.4 改善網絡信息生態環境9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9.1 農業產業鏈理論 9.2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產業鏈現狀 9.3 中國熱區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9.4 野生稻種質資源產業鏈設計 9.5 海南島野生稻種質資源產業鏈開發建議10 案例研究:海南火山香有機米產業鏈研究 10.1 海南省農產品運銷有限公司簡介 10.2 火山香米產品介紹 10.3 火山香米價值鏈 10.4 火山香米信息鏈 10.5 火山香米組織鏈 10.6 火山香米物流鏈 10.7 火山香米技術鏈 10.8 火山香米項目運營模式 10.9 火山香米項目營銷策劃方案11 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分層次發展 11.1 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理論的提出 11.2 海南經濟發展特性分析 11.3 熱區農業分層次發展模型 11.4 農業分層次發展的數理證明 11.5 熱帶農業及其產業化分層次發展的swot分析 11.6 熱帶農業分層次發展的菱形路徑12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經濟學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12.1 結論 12.2 海南種質資源分層次開發的建議參考文獻后記
中國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研究 作者簡介
鄭曉非博士個人簡歷 鄭曉非,男,1979年4月26日生,漢族。籍貫山東省青州市,出生地北京市東城區。 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海南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種質資源經濟學方向攻讀農學博士研究生。師從海南大學傅國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熱區種質資源分層次理論。 2012年9月至今,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師從羅微研究員農業工程學專業農業信息經濟學方向攻讀工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熱區種質資源信息經濟學理論。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