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13-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172599
- 條形碼:9787509172599 ; 978-7-5091-725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3-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17章,分別介紹了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清潔、飲食與排泄、臥位管理技術、常見癥狀的護理技術、皮膚/傷口/造口護理技術、氣道護理技術、引流護理技術、圍手術期護理、生命體征的評估與常用檢測技術、常用急救技術、常用標本采集、給藥治療、化學治療、生物治療及放射治療的護理、孕產期護理技術、新生兒/嬰幼兒護理技術、血液凈化專科護理操作技術以及心理護理。每一項操作都包括“操作目的、操作評估、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健康教育、注意事項”6個部分,每部分均賦予了參考分值,既方便教學,又有利于護士在自我練習時使用。本書涵蓋面廣,既注重基礎操作,又注重專科技術;既注重對病人和環境的評估,又注重護士溝通能力和健康教育意識的訓練。本書可供護理管理者、臨床護士、護理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從事各層次護理專業教學人員使用。
13-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 內容簡介
《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共同組織編寫的《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為藍本,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理部組織既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又有較高理論水平的護理專家編寫完成的。編寫《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的指導思想在于統一規范護理實踐行為,培養護理人員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技術水平。在編寫體例上,突出了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和臨床護理新業務、新技術、新觀念,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程序和護理行業標準、規范,強化了護患溝通和健康教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使護理專業和護理工作更進一步“貼近臨床、貼近病人,貼近社會”。 全書共分17章,涵蓋面廣,既注重基礎操作,又注重專科技術;既注重對病人和環境的評估,又注重護士溝通能力和健康教育意識的訓練。每一項操作都包括“操作目的、操作評估、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健康教育、注意事項”6個部分,每部分均賦予了參考分值,既方便教學,又有利于護士在自我練習時使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護士規范化培訓教材。本書可供護理管理者、臨床護士、護理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從事各層次護理專業教學人員使用。
13-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 目錄
一、病室環境管理
二、床單位準備
三、晨晚間護理
四、口腔護理技術
五、會陰部護理技術
六、皮膚護理技術
七、頭發護理技術
第2章 飲食與排泄
一、協助進食(水)
二、腸內營養技術
三、胃腸外營養技術
四、排尿異常護理技術
五、排便異常護理技術
六、導尿技術
七、灌腸技術
八、持續膀胱沖洗技術
第3章 臥位管理技術
一、常用臥位護理技術
二、制動護理技術
三、變換臥位技術
四、患者運送法
第4章 常見癥狀的護理技術
一、呼吸困難護理技術
二、咳嗽、咳痰護理技術
三、咯血護理技術
四、惡心、嘔吐護理技術
五、嘔血、便血護理技術
六、腹脹護理技術
七、心悸護理技術
八、頭暈護理技術
九、抽搐護理技術
十、疼痛護理技術
十一、水腫的護理
十二、發熱的護理
第5章 壓瘡、傷口、造口護理技術
一、壓瘡預防護理技術
二、壓瘡護理技術
三、傷口護理技術
四、造口護理技術
五、靜脈炎預防及護理技術
六、燒傷創面護理技術
七、供皮區皮膚護理技術
八、植皮區皮膚護理技術
九、糖尿病足患者預防技術
十、糖尿病足患者護理技術
十一、截肢患者護理技術
第6章 氣道護理技術
一、氧氣吸入技術
二、有效排痰技術
三、口咽通氣道放置技術
四、氣管插管配合技術
五、人工氣道固定技術
六、氣管導管氣囊壓力監測技術
七、人工氣道濕化技術
八、氣道內吸引技術
九、氣管導管氣囊上滯留物清除技術
十、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技術
十一、拔除氣管插管的配合
十二、氣管切開傷口換藥
十三、氣管切開套管內套管更換及清洗
十四、無創正壓通氣
十五、有創機械通氣
第7章 引流護理技術
一、胃腸減壓技術
二、腹腔引流護理技術
三、“t”形管引流護理技術
四、經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術(ptcd) 護理技術
五、傷口負壓引流護理技術
六、胸腔閉式引流護理技術
七、心包、縱隔引流護理技術
八、腦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護理技術
第8章 圍手術期護理
一、術前護理
二、術中護理
三、術后護理
第9章 常用檢測技術與身體評估
一、體溫監測
二、脈搏、呼吸監測
三、無創血壓監測技術
四、有創血壓監測
五、心電監測
六、血糖監測
七、血氧飽和度(spo2)監測技術
八、中心靜脈壓監測技術
九、swan-ganz導管監測技術
十、容量監測儀(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
十一、二氧化碳分壓監測技術
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監測技術
十三、一般狀態評估
十四、循環系統評估
十五、呼吸系統評估
十六、消化系統評估
十七、神經系統評估
第10章 常用急救技術
一、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8歲)
二、環甲膜穿刺術
三、膈下腹部沖擊法(heimlich手法)
四、胸外心臟非同步直流電除顫術(成人)
五、洗胃技術
六、止血技術
第11章 常用標本采集
一、靜脈血標本采集
二、血培養標本采集
三、血氣分析標本采集
四、尿標本采集
五、糞便標本采集
六、呼吸道標本采集
七、導管培養標本采集
第12章 給藥治療
一、病區藥物管理
二、口服給藥法
三、抽吸藥液法
四、皮內注射法
五、皮下注射法
六、肌內注射法
七、靜脈注射法
八、密閉式靜脈輸液法
九、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輸液技術
十、中心靜脈導管(cvc)維護技術
十一、置入式靜脈輸液港(port)維護技術
十二、靜脈給藥輔助裝置應用技術
十三、密閉式靜脈輸血技術
十四、局部給藥技術
第13章 化學治療、生物治療及放射治療護理技術
一、化學治療的靜脈選擇
二、化學治療藥物靜脈外滲護理技術
三、化學治療引起口腔炎護理技術
四、脫發的護理技術
五、骨髓抑制護理技術
六、生物治療過敏反應護理技術
七、生物治療皮膚反應護理技術
八、生物治療流感樣癥狀護理技術
九、放療皮膚反應護理技術
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護理技術
第14章 孕產期護理技術
一、宮高和腹圍的測量技術
二、腹部四步觸診法
三、胎心音聽診技術
四、胎心電子監測技術
五、胎動計數法
六、分娩期護理技術
七、外陰部消毒技術
八、會陰保護術
九、會陰切開縫合術
十、會陰護理技術
十一、子宮復舊護理技術
十二、母乳喂養技術
十三、乳頭皸裂護理技術
十四、乳房按摩術
十五、產褥期保健操
十六、引產術護理
第15章 新生兒/嬰幼兒護理技術
一、眼部護理技術
二、新生兒臍部護理技術
三、臀部護理技術
四、沐浴技術
五、奶瓶喂養技術
六、非營養性吸吮
七、經胃管飼/十二指腸管飼喂養技術
八、經皮氧飽和度(tcso2)監測技術
九、吸氧技術
十、暖箱的使用技術
十一、光照療法
十二、氣管內吸痰技術
十三、臍靜脈插管換血療法護理配合
十四、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
十五、新生兒復蘇術
十六、體重測量技術
十七、身長測量技術
十八、頭、胸、腹圍測量技術
十九、喂養技術
二十、口服給藥法
第16章 血液凈化專科護理操作技術
一、血液透析技術
二、血液灌流技術
三、血漿置換技術
四、血液濾過技術
五、腹膜透析換液操作技術(簡稱capd)
六、自動化腹膜透析技術
七、更換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技術
八、腹膜透析導管外出口處換藥及護理技術
九、腹膜平衡試驗(pet)
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訓技術
第17章 心理護理
一、收集心理社會資料
二、護患溝通技術
三、患者情緒調節
四、壓力與應對
五、尊重患者權利
六、利用社會支持系統
七、疼痛評估與控制技術
八、臨終關懷
13-臨床護士規范化培訓教程 作者簡介
朱小平,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理部主任,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院長助理。湖北省高等職業院校第三批楚天技能名師,現任中華護理學會理事、湖北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護理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重癥監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北省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護理雜志》《護理學雜志》《中國臨床護理》編委,湖北省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編委。 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30年。先后工作于內科消化、呼吸、血液、泌尿、內分泌、心血管等專業并擔任護士長,2003年始調入護理部工作。曾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護理學院、香港護士基金會、臺灣護理學會、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法國公共管理學院學習訪問。 擔任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護理專業本科生的課堂教學工作,主講課程包括“護理管理學” “社區護理學” “護理學基礎” “護理教育導論” “內科護理學”“人類發展史”等。主編和副主編護理相關書籍6部,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衛生部規劃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規劃教材共15本。主持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和省級護理項目共5項,參加省教育廳教改項目1項。發表護理科研論文30余篇。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