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9990
- 條形碼:9787010129990 ; 978-7-01-01299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本書特色
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們黨進一步地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是事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事關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項戰略任務。為了從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上加深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了解,蔣金鏘主編的這本《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撰寫了自先秦至辛亥革命數千年中六十個有影響的人物故事,按愛國主義及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共五個章節加以編輯。在每章開頭簡要介紹了它的具體內涵、形成過程和地位作用,在每章結尾簡要說明了我們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升華,以及新形勢下發揚民族精神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本書運用行文與引詩結合,敘事與點評結合,從實與敘情結合的文體,力求通過有血有肉、生動鮮活、具體形象的人物故事,詮釋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內容簡介
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們黨進一步地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是事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事關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項戰略任務。為了從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上加深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了解,《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撰寫了自先秦至辛亥革命數千年中六十個有影響的人物故事,按愛國主義及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共五個章節加以編輯。在每章開頭簡要介紹了它的具體內涵、形成過程和地位作用,在每章結尾簡要說明了我們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升華,以及新形勢下發揚民族精神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運用行文與引詩結合,敘事與點評結合,從實與敘情結合的文體,力求通過有血有肉、生動鮮活、具體形象的人物故事,詮釋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目錄
一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
引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忠貞愛國的屈原
“過秦”為鑒“治安”有策——善為國謀的賈誼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堅守氣節的蘇武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忘身憂國、嘔心瀝血的諸葛亮
赤膽忠心如鐵石智勇兼備成大業——為國效力的鐵勒人契苾何力
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盡忠報國的岳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浩然的文天祥
死后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蒙冤仍念守衛江山的袁崇煥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收復臺灣的鄭成功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近代反帝斗爭先鋒林則徐
老弱饋食丁壯赴戰——以韋紹光等為代表的三元里廣大人民開展的反侵略斗爭
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蒙古族愛國將領裕謙
誓守鎮江以身殉國——滿族衛國名將海齡
英勇善戰寧死不屈——太平天國杰出青年將領陳玉成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衛海英雄鄧世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舍身變法的譚嗣同
碧血橫飛浩氣四塞——遺絕筆書赴難的黃花崗烈士林覺民
立誓救國救民吹響革命號角——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
振興中華的先驅引領巨變的偉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結語
二團結統一:中華民族精神的鮮明特征
引言
巾幗英雄**人衛國定邊善三朝——嶺南冼夫人
效力統一功績長存——高頰為結束分裂一統中國作出歷史貢獻
謀華夷一統重安定人心——耶律楚材立制治國
為國事重不敢顧私——施瑯為臺灣回歸建功立業
被迫離鄉念祖國堅忍不拔萬里歸——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重投祖國懷抱的英雄史詩
舉國一統心之所向——五世達賴、六世班禪朝覲
心向祖國血染高原——十三世達賴與近代西藏軍民的反英侵略斗爭
輿櫬出關衛國建功——左宗棠抗擊外敵、收復新疆
衛國土屢建戰功反割臺浴血沙場——臺灣徐驤率義軍英勇抗日
結語
三愛好和平: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
引言
止戈為帛和睦共處——魏莊子以德綏戎
聞道尋源使從此天路回——張騫開拓絲綢之路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昭君出塞
致遠之路揚德之道——甘英出使大秦
和親萬里會柏海漢藏一家傳世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歷經艱辛牽手文明——唐玄奘印度取經
交流之使友好之旅——鑒真和尚六次東渡
遠航奇跡和平見證——鄭和七下西洋
放眼世界學通中外——嚴復譯述西學
結語
四勤勞勇敢:中華氏族精神的美德傳統
引言
南北船不斷五系水相通——自吳國夫差起修建數十代的京杭大運河
水利奇跡福萬世天府之國緣此起——李冰父子率眾創建都江堰
勵志勤力質樸儉約——陶侃憂勞防逸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憂國憂民
秉正無私執法如山——包拯扶正鋤邪
不畏艱難勇于革新——黃道婆推廣紡織技術
剛直不阿清正廉潔——海瑞的志氣、正氣、勇氣
悲壯別故地披荊向前程——從田青說到走西口
艱苦卓絕的移民史奮勇開拓的創業歌——從朱開山說到闖關東
血淚工程惠及遠域——從李龍基老人接受道歉追記赴加華工修筑鐵路事
結語
……
五自強不息:中華氏族精神的本質體現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節選
胸羅文章兵百萬 膽照華國樹干臺 賈誼受到文帝的冷落和疏遠,以及權貴的攻訐和誣陷,帶著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心情,從長安出發,前往遙遠的南蠻之地長沙,內心是該怎樣的憂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路過湘江,賈誼想到一百年前,忠潔不阿的屈原受讒流放該地,與自己境遇何其相似!尤其是屈原《離騷》篇尾中“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的悲嘆,更引起他強烈的共鳴。他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寫下被劉勰稱為“體同而事核,辭清而理哀”的名篇《吊屈原賦》。他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憂思融匯在一起,發出了生不逢時、宏圖難展的慨嘆。但他依然以天下事為己任,對朝廷的政治和經濟大事,繼續予以很大關注。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朝廷人事有了很大變化,原壓制過賈誼的灌嬰已死,周勃被赦免后回絳縣封地,已不參與政事。文帝想起賈誼,又將他從長沙召回長安。這在賈誼的心頭再次燃起希望之火。但文帝并沒有委他重任,只是讓他做了梁懷王的太傅。 對賈誼來說,他*看重的,并不是自己職務的升降,而是國家的政治形勢。在當時,西漢王朝的政治局勢雖基本穩定,但也潛伏著危機,并逐漸尖銳化。賈誼看到了這個問題,內心深為關切和憂慮。他接連多次向文帝上疏,陳述自己的政見,其中《治安策》(也稱《陳政事疏》)*為著名。 此文充滿居安思危的思想。在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治之時,獨賈誼以為“未也”。《治安策》一開頭,賈誼就大聲疾呼:天下形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在他看來,當時的政治形勢是“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就像“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一樣,不過是火還未燃起而已。 在《治安策》中,賈誼列舉了“可痛哭”、“可流涕”、“可太息”的社會危機,即朝廷同諸侯之間的矛盾,漢同匈奴的矛盾,社會內部上與下、貧與富,以及其他種種矛盾,并一一想定了對策。他鑒于分封的危害和“大都強者先反”的歷史教訓,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針。 ……
閃耀民族精神的中國故事-(先秦至辛亥革命) 作者簡介
蔣金鏘,原武警部隊副政治委員。先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職。參加過浙東剿匪、志愿軍入朝抗美援朝、藏區平叛。在團、師、軍、大區政治機關工作時間較長。曾進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12期)和國防大學進修系(21期)學習并結業。長期堅持自學。退下后,曾被中宣部理論局聘為“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和全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討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研討會入選論文評委成員;被《人民日報》理論部聘為特約高級編輯;應邀參與過中宣部組織的重要理論問題的調研、《人民日報》撰寫的重要文章的研究和《求是》課題組韻研討。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發表文章一百余篇,在《求是》、《解放軍報》發表文章各十余篇。著有《機遇論——鄧小平機遇思想與當代中國》、《進學新程》、《新旅紀學》、《江山增瑩寸草吟》(詩詞)、《論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合著)等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