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10221
- 條形碼:9787550710221 ; 978-7-5507-102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本書特色
本書是行走文叢系列叢書中的第五本,本書獻給許許多多曾經以及正孤獨行走在路上的人們! 這部作品中多數篇章系作者朱千華先生為著名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撰稿的原始文本。 作者有著精湛與嫻熟的寫作能力,史識、史才也很了得,在寫作上運用了正史、地方志、少數民族文獻相關史料等,還注意口述史的運用,親自采訪、錄音。敘述、議論、夾敘夾議、手記的文字,圖片等等,都很能打動人。選題視角好,文字好,有可讀性有觀點。書具有很強烈的家園意識與人文精神。本書中我們將一起踏遍那些秀麗的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封的遺跡以及瑰麗的塞外和神秘的邊境,傾聽那些人文地理、歷史背后的故事,感受這片古老土地的地理文化內涵。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內容簡介
《行走文叢:一個人的國家地理》這部作品是人與大地的結合、地理與文化的結合。《行走文叢:一個人的國家地理》中,我們即將看到許多似曾相識但依舊陌生的秀麗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封的遺跡以及瑰麗的塞外風光和神秘的邊境風情,這些人文地理、歷史背后的故事,讓那些漸行漸遠的動人往事重新煥發生機,讓那些生活在遠古自然之中的先人們變得生動可感。從地理史到自然史,從異域風情到中原厚土,全方位關注中華地理文化的內涵、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這是對這片古老土地及其人類文明的一次重新尋找與發現。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目錄
第二章 下馬關——一個人的長城
第三章 千年窯火——廣西宋代古瓷秘錄
第四章 帕米爾高原——中國西極的冷峻與絢麗
第五章 去往阿須鎮的路上——追尋格薩爾王的腳步
第六章 東極——烏蘇里風情錄
第七章 小寨天坑——世外的桃花源
第八章 行走在寧夏腹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第九章 銀坑村移民史——“鬼村”的傷痕
第十章 九道村一飲一瓢水就是天堂
第十一章 嶺兩座,隔三秋——尋找秋天的圖騰
第十二章 石漠化的山野——“石魔”狂舞,絕地逢生
第十三章 尋找“阿著底”——水與石間的天堂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節選
讀過中國古代史的人對于無定河的印象,更多的是它的蒼涼與悲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這兩句詩太有名,意象太凄美了。在燦若星河的唐代詩人中,陳陶并不有名,但他在詩中把人世的這種悲劇寫到極致。生與死決然峙立,卻又渾然統一在相同的時空里,產生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無定河邊已是白骨累累,那個可憐的江南女子還在閨中望穿秋水。若有一天她醒來得知夢中人已化為白骨,她該如何絕望?但無定河從不是一條簡單的河流,它在很多時候碧水澄澈,一派塞北江南的景色。兩岸紅柳金沙,碧水藍天,五彩繽紛,蘇東坡曾寫下“應知無定河邊柳,得其江南雪絮春”的名詩。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噓唏感嘆的同時,恰恰忽視了無定河那種神秘莫測的魔幻意味。河流的所有特征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只是你無法確定它在什么時候會顯露。無定河在很久以前有個很形象的名字,叫作晃忽都河,即恍惚,模糊不清,難以捉摸。恍惚首先表現在它的河道經過毛烏素沙地時常常改變,這種改變與黃河改道有很大的區別:黃河是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改道,而無定河常常斷流,它忽然就在沙地里不見了,去向哪里也不知道。有時到第二年春天,它又在別處汩汩流淌,這就是“無定”二字的主要由來:河道無定、淺深無定、季節無定、水量無定、清濁無定等等。 無定河跨越長城內外出入沙漠,是一條著名的“北方之河”,是塞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條動蕩不定的河,給整個塞北邊陲帶來曠日持久的動蕩,同時也帶來了農耕與游牧文化的相互融合。無論無定河怎么變幻無定,那都是一片空闊無垠的荒寒野水。真正永恒的,是蒼茫天穹下風吹草低、無定如帶,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北方山河。 ◎無定河,為什么改道?2010年秋天,我和楊攝影師行走在陜北榆林——那是我**次和無定河的親密接觸。我們打開地圖一遍又一遍地尋找著無定河的源頭、走向以及它所經過的土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無定河像一條完美的弓背向著北方。“弓”的寓意在這里特別明顯,似乎在訴說著“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三千年邊塞烽火。“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從秦漢開始,直到宋明時期,這里一直是中原漢族與北方大漠游牧民族反復爭奪的熱土。古老的氐、羌、鮮卑、匈奴等民族在這里留下了征戰的痕跡,每個行走于無定河邊的人都能感到遠古的戰馬嘶鳴、鼓聲如雷,喊殺聲震耳欲聾。 攝影師說,無定河也像一道完美的彩虹。盡管把無定河滿是風沙彌漫、丘壑縱橫的荒漠景象與彩虹聯系在一起又有些牽強,事實上這里曾經是彩虹滿天的地方。秦漢時期,無定河一帶沃野千里、倉稼殷實、水草豐美、群羊塞道,是個豐饒的農牧業區,在這青山碧水的自然環境中,孕育出了秦漢輝煌的農業文明。如今的無定河也有了一片廣闊的濕地,良田葦叢交接,野鴨天鵝翩躚。你無法相信塞外大漠有如此生動的水澤風光,如果此際天邊升起一道彩虹,一定是絕美的景致。 但是,飽經滄桑的無定河更像一位年邁的母親,她佝僂著腰在大漠里行走,越過風沙灘涂、河源深澗、丘陵溝壑等荒涼之地。她用自己的軀體年復一年地阻擋著鄂爾多斯高原凜冽的寒風和毛烏素大漠的沙塵。 無定河是黃土高原的主要河流,發源于陜北定邊、吳旗、靖邊三縣交界的白于山,在唐代以前叫“奢延水”。白于山是陜北幾條大河的發源地,洛河和延河都向東南流去,唯有無定河由南向北,將自己的身影淌進北方大漠。 氣候干燥,沙漠中的河流容易蒸發,滲漏。秋冬季節,水淺流緩,沒辦法把泥沙帶走,河床逐漸堵塞,升高,有的地方甚至高過河岸。到來年春末,上游水又卷帶著泥沙沖刷而下,河床就不得不改道。這樣年復一年,河流不斷地在地面上變更著主河道。舊河床堵了,新河床又產生,以致沒有固定河床,沒有一定流向,也因之被稱為無定河。 ……
一個人的國家地理 作者簡介
朱千華,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作家。長期浪跡天涯,四處漂泊。其文字多以陌上田野之事為素材,關注人與自然,他善于把樸實僻遠的鄉村風物寫成優美的人文地理華章。這些年來遍踏荒山野嶺的經歷,鍛造了他文字獨特的風骨和人文氣息。他的文字流露出來的不是淺薄的傷感,而是悲天憫人的仁慈和寧靜淡遠的高致。 代表作品:“嶺南文化三部曲”、《像麥子那樣金黃》、《中國美女地理》等十余部。 作品榮譽:榮獲首屆朱自清文學獎。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