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青海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98105
- 條形碼:9787101098105 ; 978-7-101-0981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海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本書特色
謝佐編著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青海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各地文史研究館和館外專家用6年時間撰寫的學術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臺均有1卷。各卷上編縱向地描述當地文化的發展史,下編重點描述當地文化的特點和亮點。上起于遠古時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視為各地的“文化地圖”。《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青海卷)(精)》以學術性、現實性、可讀性三者的統一為目標,可供學者參考,也可供干部培訓及廣大讀者研習之用。尤其希望本書能對當前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青海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內容簡介
謝佐編著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青海卷)(精)》是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為響應“十七大”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牽頭,舉全國文史館之力編撰的一套大型文化叢書,是一項國家級的重點文化工程。《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青海卷)(精)》以文為主,適當配圖,年代上限自有文字記載開始,下限原則上截止到辛亥革命。本卷綜合、簡要、有重點地展示了青海地區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的傳統文化。
青海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目錄
緒論
**節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概況高寒缺氧的青海南部牧業區地質復雜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水草豐美的環青海湖地區耕牧相間的東部農業區
第二節 行政建置沿革概況
西漢至唐代的建置宋元明清的建置三個地方政權的建置土官、土司制度
第三節 青海文化的發展歷程
史前文明的曙光農耕文化的西漸唐蕃古道是一座文化金橋藏傳佛教諸派紛起與地域文化移民實邊中的“因俗以治”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相得益彰
第四節 青海歷史文化的特點
多民族文化交融與文化多樣性多宗教文化并存各民族對多元一體格局國家的認同
上編
**章 史前文明
**節 青藏高原久遠的人類蹤跡
青海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存小柴旦湖遺址——青海*早的人類遺址拉乙亥遺址——青海*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第二節 河湟谷地彩陶藝術奇葩
青海新石器晚期文化概述馬家窯文化的社會經濟形態馬家窯文化的藝術成就宗日文化的內涵
第三節 齊家文化先民——用銅、石開拓了文明的曙光
齊家文化概述尕馬臺遺址長寧遺址喇家遺址柳灣墓地
第四節 青銅器時代的古羌文明
青海青銅器文化概述卡約文化辛店文化諾木洪文化
第二章 先秦漢唐時期的羌文化
**節 戰國秦漢時期古羌人的興盛及其分布
古羌人的淵源西王母的歷史影子無弋爰劍與河湟羌人的興盛秦漢時期青海古羌人的分布
第二節 兩漢至唐代青海古羌人的活動概況
西漢時期青海羌人的主要活動東漢后期羌入的反抗斗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海羌人隋唐時期的羌人及其余緒
第三節 古羌人文化及其歷史貢獻
古羌人的社會文化及其變遷古羌人的大遷徙古羌人的偉大歷史貢獻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涼文化
**節 禿發鮮卑的崛起與南涼王國的興盛
禿發部西遷及河西鮮卑的形成與壯大南涼政權的建立與初步發展南涼王國的興盛
第二節 南涼由盛轉衰及其原因
禿發傅檀窮兵黷武內外交困撤離姑臧西征獲勝卻亡于強鄰
下篇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