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05621
- 條形碼:9787566805621 ; 978-7-5668-056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本書特色
孔子是圣人,這是中國人婦孺皆知的。不過,這只是孔子身后人們對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先師、文圣、太師、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等等頭銜與官爵,那都是虛的,是歷朝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鉗制人們思想的政治權術,是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價值而已。 其實,拂去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外加光環,還原歷史,孔子并非是讓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個讓人即之可溫的鄰家老伯而已。 不過,由于孔子是兩千多的前的人物,是一個遠去的歷史影像。從《論語》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像;由《史記·孔子世家》,我們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語》,人們也不能還原出一個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為如此,對于孔子的認識,歷來的人們都是見仁見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 但是,不論怎么不同,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身上可能有平凡人所沒有的特質,但絕對具備平凡人所共具的人性弱點。他有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某種氣質,但絕對是生活于我們之中的肉身凡胎,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祉, 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 孔子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因為身處中國歷史上巨大的社會變動時期,他抱守的理想不切實際,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個失敗主義者。他的理想只是鏡中之月,水中之花,可遠觀而不可近褻,可向往而不可實現。 孔子是個失敗主義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成功者,因為任何時代的任何帝王將相、任何風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 孔子的理想永遠只是理想,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但它卻像一盞萬古不滅的明燈,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讓人們覺得這個世界還有希望,還有為之努力奮斗的動力。 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孔子》,以史料為依據,以孔子的生活現狀與奮斗掙扎為主線,對春秋時代動蕩的時局與人心進行了生動地敘寫,不僅生動地再現了孔子的音容笑貌,而且也還原了歷史上真實的孔子肉身凡胎形象。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內容簡介
本書系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禮權博士所著。分別于2013年10月與2014年4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暨南大學出版社以繁體與簡體兩個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發行。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目錄
**章少年心事當拿云
1.葬母
2. 傷心饗士宴
3.初出茅廬
4.雪夜訪郯子
5.聞樂見文王
第二章三十而立
1.杏壇聚徒
2.見景公
3.會晏子
4.悼子產
5.周室觀禮
第三章奔齊
1.魯國之難
2.苛政猛于虎
3.割不正不食
4.景公問政
5.三月不知肉味
第四章返魯
1. 禍在旦夕
2.嬴博觀葬
3.山水故國情
4.入晉暢想
5.學而時習之
第五章四十不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昭公歸葬
3.隱公問禮
4.中則正,滿則覆
5.陽虎饋豕
第六章知天命
1.小子何莫學夫詩
2.陽虎叛魯
3.中都執政
4.代攝魯相
5.夾谷會盟
第七章治國平天下
1.道之以政
2.強公室
3.隳三都
4.四國來朝
5.女樂風波
第八章去魯適衛
1.匡之危
2.蒲之困
3.見南子
4.衛靈公問兵
5.喪家之犬
第九章六十耳順
1.聽其言,觀其行
2.刑不上于大夫
3.無禮則手足無所措
4.生事盡力,死事盡思
5.禮不足而哀有余
第十章游楚
1.厄陳蔡
2.往者不可諫
3.葉公問政
4.楚王欲封七百里
5.人不知而不慍
第十一章在衛
1.必也正名乎
2.吳魯之戰
3.絕弦之哀
4.齊魯之戰
5.和風細雨
第十二章哀公問政
1.何為則民服
2.懷忠信以待舉
3.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
4.事任于官,無取捷捷
5.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第十三章傳道解惑
1.季康子問學
2.閔子騫問政
3.子張問入官
4.子夏問詩
5.子貢問賢
第十四章從心所欲
1.韋編三絕
2.吾道窮矣
3.傷顏回
4.哭子路
5.夢周公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相關資料
吳禮權教授為大陸年輕一輩學者中的俊秀之士,30多歲就以突出的學術成就破格拔擢為復旦大學百年史上最年輕的文科教授。吳教授不僅以修辭學與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突出成就享譽國內外學術界,而且在文學創作方面也嶄露鋒芒。所著《遠水孤云:說客蘇秦》、《冷月飄風:策士張儀》兩部長篇歷史小說,2011年和2012年分別以正、簡二體在海峽兩岸同步發行,引起廣大的回響。
吳教授的歷史小說在創作理念與寫作風格上,與臺灣著名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近似。吳教授的古文根柢極好,史學基礎扎實,對歷史地理頗多涉獵。因此,創作的歷史小說極有可觀。他在史料處理上,能以史學家的眼光予以觀照;在生活細節與風物描寫等方面,又能充分發揮了文學家的想象力;至于書寫的語言,則善用他作為修辭學家鋪采摛文、妙筆生花的特長。如果要對吳教授的歷史小說特點予以概括,那就是八個字:“實的更實,虛的更虛”,與古典歷史小說巨著《三國演義》最為神似。
吳教授的這部《鏡花水月:游士孔子》,同樣體現了上述的特點,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富有文學趣味,讓人一覽之下,欲罷不能。吳教授生動鮮活地再現了一個真實的孔子:那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也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家;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師,也是一個不太稱職的丈夫與父親;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卻始終是一個落魄潦倒的書生。在吳教授的引領下,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孔子的人格、見解、修養、懷抱、理想,甚至缺憾。他平凡處,讓我們備覺親切;他智慧處,給我們無限啟示。
寫歷史小說能臻至這種境界,寫孔子能寫出這種味道,應該說是這部歷史小說最成功的地方。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原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何寄澎
復旦大學吳禮權教授的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游士孔子》,實際上是一部用小說筆法寫成的孔子傳。它是一部很好讀而又很耐讀的書。好讀,是因為它人物形象鮮活,語言流暢,讀起來很有吸引力;耐讀,是因為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思想內涵深厚,且能深入淺出。
吳教授的這部小說以史料為依據,思接千古,視通百代,以編年紀事的基本架構和靈活巧妙的穿插倒敘,以無數精彩的對話和戲劇化場面,帶領我們重回兩千多年前的歷史現場,讓我們仿佛置身于春秋時代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陪同孔子度過他不平凡的一生,從他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直至他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和最后逝世。小說最可貴之處在于洗盡了歷代統治者為把孔子裝扮成圣人而涂抹在他身上的種種油彩,也蕩滌了那些攻擊謾罵孔子的不實之詞,從而還給我們一個真實的、充滿人情味而又極具人氣的孔子。
在吳禮權教授筆下, 孔子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更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但這些遠不是孔子形象的全部。吳教授所塑造的孔子既有著常人所不可及的地方,也有著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和人性共同的弱點。正如作者在小說《卷首語》中所說,真實的孔子,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即之可溫的鄰家老伯。得意時, 他會喜形于色, 甚至手舞足蹈;失意時, 他會垂頭喪氣,甚至大發牢騷;悲傷時,他會痛哭流涕,甚至呼天搶地;生氣時,他也會破口大罵,顯得毫無涵養。他有著崇高的理想,有著多方面的杰出才能,但他并不是登高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相反經常處境尷尬,甚至狼狽到被人笑為凄惶無依的喪家狗。他一貫重視倫理親情, 可是作為丈夫和父親卻實在不稱職。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他成年累月周游列國,東奔西跑,哪里還顧得上關愛妻子,教育兒孫!其實他心里不是沒有他們,當他聽到老妻在家寂寞死去,兒子也先他而亡,他和那些普通老頭兒一樣,痛不欲生,傷心得幾次昏死過去。還有,他最講究師道尊嚴,可是對學生卻極為開明平等,沒有幾個學生真的怕他;他固然志存高遠,高倡克己復禮,一心為天下大同的宏偉理想獻身,可是他也很會生活, 對飲食相當考究,宣布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鮮不吃,沒有好醬不吃!真實的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多面體的、活生生的、充滿了矛盾的性情中人。
總之,讀《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會讓你懂得,孔子原來并不是以往歷史教科書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謂圣人,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而是一個有著豐富感情,經歷過無數挫折,一生很不得意的游士。他一輩子都在為理想奮斗, 在現實中搏擊和求索, 是一個生活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之中、無比痛苦卻又無法解脫的書生。
吳禮權教授寫過不止一部歷史小說和小說史著作,既有創作理論,實踐經驗也很豐富。在這部小說中, 他刻意將書卷語與口頭語, 文言詞與白話詞恰到好處地揉和融會,使敘事語言顯得優雅,人物對話顯得活潑,以讓讀者能夠真正體會到“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之真諦。還采用”對話敘事”手法,使人物聲口畢現,描述靈動如畫。他力克歷史小說往往冗長沉悶的弊病,有意要讓讀這本書的人像是在聽一位老人親切地“講古”,或者像是在看一群朋友煮酒烹茶閑話古今。他希望讀者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以聆聽教誨的態度來讀這部小說,而是放松心情,就像讀一首詩、一闋詞、一則小令那樣放松,那樣隨意,以便收獲一種愉快的閱讀體驗。
我很欣賞吳禮權教授的創作理念。我要補充的是,由于作者是位語言學家,精熟儒家經典和歷史故籍,并且旁涉野史雜傳筆記小說,所以他的這部書在史學考訂和文學描寫上都達到很高水平。讀者不但能夠從輕松閱讀中獲得藝術享受,而且可以得到不少知識,特別是歷史和文化知識。如果你的閱歷夠深,又善于思考,那么書中對人性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對政治智慧、外交辭令、教育方法等等的描寫,都將給你一些啟示,使你深感開卷有益之樂。倘若猶不滿足,或因讀小說而對據以敷演的史料產生興趣,那么,根據吳教授在書后提供的參考書目錄,作擴大深入的閱讀和探究,當更受益匪淺。
——上海大學終身教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董乃斌
孔子可謂是中國最出名的一個人,不僅中國男女老幼時常念叨著他,就是外國人嘴里也時常冒出個“孔夫子”。正因為孔子太有名,想寫這樣一個有名的人物,特別是以長篇歷史小說的形式呈現他的形象,對很多人都是一種誘惑,卻又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就對史實的了解來說,研究歷史的學者最有資格寫孔子,但他們有一個難以回避的困難,就是不能用文學形象直觀生動地呈現出孔子的音容笑貌;就形象塑造的技巧來說,專業作家最有資格寫孔子,但他們對歷史缺乏研究,即使有研究,也功力不夠,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能寫出歷史的孔子;至于文學理論家與語言學家,雖然在創作理論與語言理論方面有優勢,但未必有實踐能力,就像美食家懂得美味,但未必能親自下廚,所以他們也不可能寫出理想的孔子形象。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的作者,乃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是著名的修辭學家,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而且有過歷史小說創作的成功經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遠水孤云:說客蘇秦》、《冷月飄風:策士張儀》,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大陸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步以繁簡兩種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發行,在讀書界與文學界早有影響。這部長篇歷史小說,則是吳禮權教授的第三部長篇歷史小說。讀這部長篇歷史小說,如果要問它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約略說來,主要有三點:一是它讓孔子走下了神壇,走進了我們普通大眾之中;二是它還原了歷史,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鮮活的孔子形象,讓人有一種即之可溫的親切感;三是它讓《史記·孔子世家》中的孔子摘下了圣人的冠冕,讓《孔子家語》中的孔子扯去了歷史的面紗,讓《論語》中與弟子坐而論道而又形象模糊的孔子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
作者以小說家的豐富想象力與修辭學家的語言功力,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情節與匠心獨運的細節描寫,讓孔子生活的歷史情境一一再現,讓孔子這個歷史人物踏著歷史節拍,穿越時空,走過兩千多年的歷史征程,款款地向著我們走來,一直走到我們的心靈深處,讓我們如沐春風,深刻難忘。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東方文學研究會會長王向遠
鏡花水月.游士孔子 作者簡介
吳禮權,字中庸,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學博士(中國修辭學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專任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等,上海市語文學會秘書長、副會長。 學術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語言哲學史》、《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表達力》、《修辭心理學》、《現代漢語修辭學》、《委婉修辭研究》等16部。另有《闡釋修辭論》、《中國修辭學通史》、《中國修辭史》、《20世紀的中國修辭學》、《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大學修辭學》等合著8種。學術論著曾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7項,專業類全國最高獎1項,國家教育部科學研究一等獎1項。三十多歲即成為復旦大學百年史上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輕的語言學教授與博導。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講學或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等許多國際知名學府作學術演講。 文學創作方面,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遠水孤云:說客蘇秦》、《冷月飄風:策士張儀》,2011年11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簡體兩種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峽兩岸讀書界與學術界產生了強烈反響。《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南方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均有大量報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鳳凰網等各大門戶網站亦有報道。另有歷史類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評點項羽》,2005年由臺灣著名出版機構遠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與日本“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的《項羽對劉邦》、臺灣作家陳文德的《劉邦大傳》為系列套書,是當年風靡于臺灣讀書界的暢銷讀物。另兩部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風:刺客荊軻》,分別于2013年10月與2014年4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暨南大學出版社以繁體與簡體兩個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發行。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