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58018
- 條形碼:9787544058018 ; 978-7-5440-580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 本書特色
劉明今編著的《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上中下)》對我國傳統戲劇及其各種環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對戲劇的起源以及戲劇創作、文本流變、舞臺演出、觀眾和批評做了系統的分析和探索,特別是對戲劇的審美趣味、創作追求做了非常細致的挖掘和整理,對總結戲劇學研究成就、鉤稽其本來面目、闡述其發生、發展的規律有很大的學術價值。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 內容簡介
劉明今編著的《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上中下)》是一套以時間為順序,以文學體裁為研究主題的文學學史專著。作為**套分體文學學史,叢書在文學研究目前具有明顯的開創性和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上中下)》分詩、詞、散文、小說、戲劇五種,主要從“學”與“術”兩個角度切入,對中國古代認知文學、研究文學變遷的歷史作一全面、系統、歷史的梳理和總結。各分體文學學史根據不同的文體,保持一定的個性,自成體系,但同時注意與其他各文體相呼應,從而構成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學學史”,以求能堅實地確立起“中國文學學史”學科,進一步加深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與傳統的研究方法,把握住中華民族的文學精神,促進當代科學的文學理論體系的建立。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 目錄
**章 早期戲劇文化諸傳統及種種戲劇觀念的形成與影響
**節 俳優傳統及戲謔、扮演、諷諫觀念
第二節 樂舞百戲傳統及形容展示、伎藝、淫侈觀念
第三節 說話傳統與敘事、寓言、敷演觀念
第四節 曲唱傳統與以曲為劇觀念
第五節 儀式傳統及民俗、高臺教化觀念
第二章 元前史家、雜學家、藝文家對戲劇現象的審視
**節 史家的褒與貶
第二節 雜學家的記載與考索
第三節 藝文家的評賞
第三章 元至明初的北雜劇學
**節 元代北雜劇學產生的契機
第二節 胡、楊、陶、夏諸家戲劇觀念的演進
第三節 曲律學的奠基之作――《中原音韻》
第四節 戲劇學的奠基之作――《錄鬼簿》
第五節 明初北雜劇學的推進
第四章 弘、正、嘉、隆時期戲劇批評風尚的形成
**節 詩文家曲話之興
第二節 南曲聲律的改進與探索
第三節 徐渭《南詞敘錄》
第五章 萬歷時期戲劇創作、品評之學
**節 關于文辭家劇作的評論
第二節 文人傳奇形成過程中的聲韻格律問題
第三節 沈?《南曲全譜》的制訂
第四節 湯顯祖戲劇創作思想與湯、沈之爭
第五節 王驥德《曲律》――文人傳奇創作規范的制定
第六節 呂天成《曲品》――戲劇文學品評角度的確立
第六章 明代戲劇史學與文獻學
**節 戲劇史學的發展
第二節 戲劇文本的著錄與選輯修訂
第七章 明代戲劇文本的評點
**節 戲劇文本評點之興
第二節 《西廂記》評點
第三節 《琵琶記》評點
第四節 “四夢”評點
第五節 一般戲劇文本評點的不同取向
第六節 明代戲劇評點的盛衰演化
第八章 晚明劇論新思潮
**節 戲之為戲的二元界定
第二節 “情”的抉發與探索
第三節 “奇”的追求與反思
第四節 戲劇中悲情的欣賞
第九章 由明入清傳統戲劇學的成熟與定型
**節 關注中心由案頭向場上的轉移
第二節 戲劇創作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沈寵綏及曲唱聲韻之學的發展
第四節 南、北曲譜的更訂
第五節 李漁的實用戲劇學
第十章 清前期戲劇評點的新貌
**節 新變的動因與概況
第二節 金圣嘆批評《西廂記》
第三節 舊本評點的多樣化發展(上)
第四節 舊本評點的多樣化發展(下)
第五節 時人新劇的序評及凡例
第十一章 清中后期戲劇學的新變
**節 花、雅盛衰變遷下曲論類著作內質的變化
第二節 溯源考辯之學
第三節 目錄提要與本事考訂
第四節 譜律聲韻之學的集成與實用化發展
第五節 飾演伎藝之學
第六節 諸家賞劇談藝之著
第十二章 清末民初傳統戲劇學的現代轉化
**節 清末諸家對戲劇價值的再認識
第二節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及新的研究范式的確立
第三節 宏揚民族文化意識下傳統戲劇學的新貌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分體文學學史:戲劇學卷 節選
《詞謔》一書實分為“詞謔”“詞套”“詞樂”“詞尾”四部分,故“詞謔”并非全書之總稱!霸~謔”記曲詞中可供諧謔者,或有關劇、曲的趣事,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以曲傲世、諧世的生活!霸~套”是曲選,間亦附以曲評。所選套曲包括散套與劇套,自稱:“豈但作詞為難,選詞亦豈易事也!钡谌糠帧霸~樂”是曲之表演,包括曲唱與人物扮演,以及演奏樂器的伶工。*后“詞尾”,稱寫曲當重視末數句,所謂“詩頭曲尾”,并以例說明。合以上四部分,可知《詞謔》的體例實承詩話而來:“詞謔”部分是詩話中“資閑談”者;“詞套”包括評與選,上承詩話中的《詩林廣記》《竹莊詩話》及《瀛奎律髓》等,選錄佳篇進行品評本是詩話中的常例;末“詞尾”近乎詩話的論作法或摘句選評?傊铋_先寫作的《詞謔》,實沿襲了詩話冗雜的體例,其關注點亦是近乎詩的劇曲。盡管李開先是一“善作而能歌”的戲劇家,雪蓑漁者《寶劍記序》稱他時時“編捏南北詞曲”,但他在《詞謔》中卻無一語涉及戲劇的故事結構。
李開先以“詞”稱曲,又以“曲”概劇,這在當時文人中相當普遍。如丘汝乘《嬌紅記序》稱“是詞所能”,康!稕c東樂府序》稱“南詞主激越”,王九思《書寶劍記后》稱“詞為詩外一重天”,徐渭敘南戲稱《南詞敘錄》,魏良輔論曲唱稱《南詞引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論劇、曲部分標日“詞曲”。以“詞”稱曲,元人早已如此,如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有“正語作詞起例”“作詞十法”,鐘嗣成《錄鬼簿》有“占詞場老將伏輸”語,均以“詞”作歌詞解,泛指曲唱之曲;但若專稱便是“樂府”“傳奇”或“雜劇”,這便與李開先等人不同。李開先稱元曲為“元詞”,商調曲為“商調詞”,《西廂記》為《春秋詞》;雜劇《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為“詞”,戲文《寶劍記》亦為“詞”,民歌時調也是“詞”。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