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9400
- 條形碼:9787516139400 ; 978-7-5161-394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 本書特色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以“人之存有”為題,《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以先秦儒學對人類真實向度的討論為論述標的,內容包括主體論、人性論、兩性論,以及對現實人群常態特性、情感反應原理的歸納。《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首度超出一般思想史以文獻先后為分析主軸的做法,更就文獻各自專對的論述層面加以厘定,不僅為文獻價值做出更客觀之確認,也使先秦儒學人論的完整性得以呈現。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先秦人論為研究范圍,同時包括先秦主體論、人性論、兩性論,以及對現實人群常態特性的歸納。相對于其他研究先秦人性論的著作,本書對“人”的觀照更為全面;而與一般以歸納史料或詩文民俗材料為主的人物現象研究相較,本書之論述角度則偏重思想性,更意圖展示人物現象的背后原理。而在選材上,之所以將儒學置于主要地位,則與儒學(包括五經及孔孟荀等儒家文獻)在先秦、乃至中國傳統中向來的顯學地位有關;另一方面,先秦人性論述確實也唯有儒家自覺從事,包括孔、孟、荀或近世出土文獻中的系列專論所達到的理論高度,都較其他諸子、策士的片段見解更為可觀。*后,本書對主體論、人性論等各方面的分析,均已是針對其中至突出之典型為論,這包括在理論上至為完整、深入,或在對「人」的理念上具備啟示性、足以反映文明獨特精神者。其目的在借選材之典型性,將人之存有向度(對人自身而言之真實向度)展示出來,以作為對先秦人道觀的說明。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 目錄
一理所當然的早期想象
二天與人
三人,或人作為主體
四人存有向度之移動
人性
一論人性論之目的與基礎
二論善與不善之因
三論人性之獨立
四論人性主體
五論人性之現實實踐
六論人性與人性之道
(一)人性之性質,及總論人情時“性善”之意思
(二)心,與四端之心之意義
(三)道與德
詩性
一抒情傳統論述作者論商榷
二情感主體的成立
三詩性主體的成立
民性
一民性,及民性之善
(一)論民之知見,民之好惡
(二)論民之于他人,民之于自己
(三)論民與物之一體
二現實中民之淳樸與生命力
(一)論民作為現實中不變之本真
(二)論民與上位者之界線
(三)論民與現實之交接
三現實中民之扭曲與困境
(一)論民在現實中之無理性
(二)論民在現實中的感性原理
(三)論自我之意義
(四)論上位者對民之責任
天性
一論天性差異
(一)天性使然之傾向
(二)天賦之生命模態
(三)不同天性者之安身立命
(四)主體之唯二形態
(五)主體于共體中之職志
(六)主體于人倫中之職志
二論相異者面對面之道
(一)兩性關系分析
(二)心作為關系之*后真實
三論天性于人之意義
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 作者簡介
簡良如,臺灣清華太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中圈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先秦經學與子學思想、先秦迄六朝文論。著有《交心雕龍之作為思想體系》、《詩經論稿·卷一》、《文心雕龍研究—個體智術之人文圖象》及其它思想研究論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