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7246
- 條形碼:9787516137246 ; 978-7-5161-372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 本書特色
賀俊、黃陽華編寫的《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 論與中國經驗)》從生產的“組織結構”的視角來理 解中 國的技術進步和技術趕超過程。全書共九章,分 別從“治理”、“規模”、“專業化”和“政 策”四個維度研究中國情景下產業組織對技術創 新的影響問題。在問題的設定上,研究既重視理 論的“新穎性”,同時兼顧中國問題的“特定 性”。在治理層面,我們重點從組織而不是個 人、從控制權而不是所有權的角度切入創新型企 業的治理和組織問題;在企業規模層面,我們更 加關注不同規模企業的“能力差異”,而不是 “規模經濟”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在“專業化” 層面,我們主要探討“一體化”和“產業鏈”等 組織方式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在政策層面,我們 重點對技術創新政策的實施效果、而不是政策設 計進行經驗實證研究。《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 與中國經驗)》填補了從產業組織角 度對中國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趕超問題進行實證研 究的空白,對推進我國的創新問題研究做出了一 定的貢獻。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 內容簡介
賀俊、黃陽華編寫的《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從生產的“組織結構”的視角來理解中國的技術進步和技術趕超過程。全書共分為中小型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特征的實證分析;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背景下的技術創新等九章內容,填補了從產業組織角度對中國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趕超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的空白,對推進我國的創新問題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 目錄
總論**章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可收益性視角 一 可收益性問題的來源和內涵 二 制度性收益機制 三 策略性收益機制 四 進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二章 創新型企業的治理與組織特征:理論分野與融合 一 主流企業理論:所有權與創新 二 對主流企業理論的補充和修正:控制權與創新 三 理論的比較、綜合與拓展第三章 r&d投人與技術創新績效:研發投人增長并不必然導致產業趕超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模型構建與數據處理 三 結果分析與解釋 四 主要結論及政策含義第四章 中國大型企業技術創新的產業組織特征:專業化還是一體化? 一 研究回顧和問題界定 二 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組織方式的獨特性 三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激勵 四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分工與協調 五 作為技術創新引擎的一體化大企業的有效邊界 六 結論與政策含義第五章 中小型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特征的實證分析 一 問題提出 二 創新的產業特征 三 創新的所有制特征 四 創新的企業規模特征 五 結論第六章 供應鏈組織方式與新產品創新 一 問題提出 二 文獻綜述 三 供應鏈組織方式、協調機制與新產品創新 四 中國供應鏈組織方式與新產品創新:以汽車產業為例 五 結論及政策含義第七章 產業政策與企業創新:對國家科技計劃實施效果的計量分析 一 引言 二 文獻綜述 三 研究方法與數據 四 實證分析結果 五 結論第八章 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背景下的技術創新 一 引言 二 文獻評述 三 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技術創新的兩種機制 四 模型設定 五 數據與變量 六 實證結果及討論 七 結論和進一步討論第九章 金融組織特征與技術創新 一 引言 二 理論假說與模型 三 實證檢驗 四 結論參考文獻
產業組織與技術創新-理論與中國經驗 作者簡介
賀俊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小企業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和企業戰略。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等十余項課題,在《財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學術月刊》、《產業經濟評論》、《經濟管理》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