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6652
- 條形碼:9787516136652 ; 978-7-5161-366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 本書特色
20世紀已站成歷史,“上個世紀”的內涵也被一次刷新。方濤編著的《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以專題研究的方式,依循點面結合、縱橫交織的思路來對創作文本和文學現象,對創作經驗理論和文學影響變化的實現方式等進行綜合化、系統化的比較分析以及解讀闡釋,從書寫模式看20世紀中國文學的經緯,在司空見慣中尋找新的思想空間。
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 內容簡介
20世紀已站成歷史,“上個世紀”的內涵也被一次刷新。方濤編著的《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以專題研究的方式,依循點面結合、縱橫交織的思路來對創作文本和文學現象,對創作經驗理論和文學影響變化的實現方式等進行綜合化、系統化的比較分析以及解讀闡釋,從書寫模式看20世紀中國文學的經緯,在司空見慣中尋找新的思想空間。
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 目錄
前言
上篇 現代文學社會批判創作模式再審視
現代文學社會批判創作模式再審視
啟蒙與批判:文學社會功能的發現和強化
轉換與延伸:新詩關于解放的抒情及視點
放縱與疏離:文化視域中的詩人郭沫若及其《女神
棄絕與“舶來”:現代戲劇的開放品格與特征
歷史缺失與時代印記:現代戲劇的悲劇化選擇
雙峰并峙:“載道”與“言志”的共榮
真實的文學圖景:茅盾早期創作中的自然主義傾向
吳蓀甫和周樸園:比較視野下中國**代資產者
不同的悲劇形態
新奇而睿智:梁遇春散文的文體風格
中篇 現代文學政治敘述模式的形成與消解
現代文學政治敘述模式的形成與消解
排他性與整合性:文學政治化敘述模式
理想性與工具性: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嬗變
形成與解構:當代詩歌泛政治化之抒情模式
詩歌觀念的變化與現代敘事詩的脈沖式繁榮
政治權威與民間訴求的背離:新民歌運動的導向性
時代的投影:意識形態規訓下第三代的曲折前行
農民務實精神對趙樹理小說創作的影響
從“缺席”到突顯:文化與政治擠壓下的母親形象
下篇 新時期文學多元化人性書寫模式漸成主流
新時期文學多元化人性書寫模式漸成主流
消解與趨同:開放語境中的人性化書寫
新劇與舊曲:當代戲劇發展的藝術形態與價值取向
自由表達與個性突顯的新時期散文
歷史與現實共存:中國電影的雙重鏡像
質疑與重建:80一90年代小說的集體主義認知視角
人性張揚時代文學媚俗化寫作現象
消費主義主導下的文學轉型
沖突與崛起:朦朧詩潮成為永恒的風景
審視與重估:“尋根文學”的文學史價值
缺失與期待:當代科幻小說的文學幻想性
獻禮季大銀幕的歷史想象與表達策略
后記
20世紀中國文學書寫模式散論 作者簡介
方濤,重慶人。1978年2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1982年1月畢業后一直在高校任教,現為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著有專著《精神的追問》、《中國新詩民歌化路徑選擇》(合著)等;在《文藝爭鳴》、《文藝評論》、《小說評論》、《南方文壇》等學術刊物發表關于現當代文學、新詩研究和民間文學學術論文多篇;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若干。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