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9501
- 條形碼:9787010129501 ; 978-7-01-01295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一書是從徐復觀在思想史、文學批評史與藝術研究的具體闡釋中梳理出其解釋學思想,解釋學本身就是人文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藝,解釋學研究可以應用于人文學科的各個方面,解釋學具有跨學科的綜合性特征。徐復觀的解釋學啟發自自身的文學批評史與藝術史研究,本書的立足點也在立足于文藝,打通文史哲藝。本課題從申報立項到*后結題都歸類在中國文學的文藝學學科。故此,在圖書分類是酌情考慮放在中國文學。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一書是從徐復觀在思想史、文學批評史與藝術研究的具體闡釋中梳理出其解釋學思想,解釋學本身就是人文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藝,解釋學研究可以應用于人文學科的各個方面,解釋學具有跨學科的綜合性特征。徐復觀的解釋學啟發自自身的文學批評史與藝術史研究,本書的立足點也在立足于文藝,打通文史哲藝。本課題從申報立項到*后結題都歸類在中國文學的文藝學學科。故此,在圖書分類是酌情考慮放在中國文學。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 目錄
簟一章思想史經驗中的解釋學
**節何謂中國解釋學
一、中國學術現代轉型中的徐復觀學術思想
二、解釋學視野里的徐復觀學術研究
三、解釋學與中國解釋學的內涵
第二節作為解釋學的“追體驗”
一、徐復觀藝術史研究中的“追體驗”
二、體驗的認識論涵義
三、“追體驗”乃原初意蘊與當代生命體驗間的碰撞
第二章回到古典的解釋動力
**節現代語境里的中國解釋學
一、中國文化的重建是思想史意義上的對傳統的現代闡釋
二、以西學為鏡,不應讓中學成為其注腳
三、像古人自己那樣理解他們
第二節解釋學的“憂患意識”
一、“憂患意識”標志著精神個體的發展
二、“憂患”及個體由責任感而形成族群的凝聚力
三、“憂患意識”是與宗教意識相對的道德自律意識
四、憂患意識內涵著憂樂意識
第三章現代考據的解釋學批判
**節解釋學視野下的考據學
一、現代考據的科學主義傾向
二、中國思想的非概念化、非體系性特質
三、訓詁與考據的釋義方法違背漢語的特性
第二節錢穆新考據學的解釋學批判
一、錢穆《莊老通辯》中新考據學的邏輯悖謬
二、中國思想多由實際生活之體驗而出
三、中國現代學術對考據方法的夸大
四、人文科學從根本上是解釋學
第四章徐復觀解釋學中的體驗
**節作為解釋學基礎的體驗
一、中國思想的內在性特質
二、工夫是儒道思想創造的根源
三、徐復觀與熊十力在工夫論上的異同
第二節孔子思想的內在脈絡
一、孔子思想是實踐哲學
二、孔子思想的范導性
三、工夫與解釋
第五章“追體驗”的解釋學
**節追體驗:意義與意味之間的張力
一、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理解要將文本必須還原為鮮活的生命
三、“追體驗”與“了解之同情”
四、“意味”是一種情調
五、“意味”是主客合一的審美體驗
第二節徐復觀與伽達默爾:解釋學的比較
一、前理解不能固化為“合法偏見”
二、“追體驗”與“重新體驗”的區別
三、“追體驗”承認原初意蘊的地位
四、“追體驗”是心向偉大精神的歷程
第六章解釋學的限度與重建中國解釋學
**節解釋學的邏各斯與道的解釋學
一、中國原初思想與現代人生存處境的激蕩
二、中國經典的解釋要立足生命經驗
三、道的內在性與哲學的思辨性
四、內在性由體驗把握
五、體驗通向內在性闡釋
第二節突破解釋學循環的中國解釋學建構
一、中國思想的條貫性與非邏各斯性
二、中國思想的“人文邏輯”
三、“追體驗”:進入立體的生命世界
第七章政治與解釋的張力
**節皇權政治與中國解釋學
一、皇權專制的權力特點
二、儒家思想對皇權專制政治的反抗
第二節隱微解釋學
一、思想史作為解釋學
二、儒家學術在皇權制度中尋找話語空間
三、隱微書法的必要性
四、乾嘉學派實證主義傾向的困境
五、思想史的解釋離不開具體的語境
第八章中國文學解釋學
**節中國文學研究中考據學方法的檢討
一、文學的真實與想象
二、藝術形象是想象的產物
三、體驗作者的“生命情調”
第二節文學解釋:回到中國文學的歷史語境
一、文學史研究中“動的觀點”
二、文學觀念不能背離文學實踐
三、純文學觀念在古典文學研究中的局限
四、進步論史觀對中國文學史的扭曲
第三節中國詩學解釋中的人格解釋學
一、“文如其人”與主體修養的關系
二、文體出于心靈
三、人格修養將個性擴大到社會性
第四節讀者理論的重建:以中國解釋學推進解釋學
一、審美鑒賞必須付諸于知性的理解
二、《錦瑟》詩解釋中作者中心與讀者中心的沖突
三、考證的合理性在于重建作者的心靈世界
四、作為召喚結構的作者原意
五、理解是主觀性與客觀性之間的張力
第九章中國藝術解釋學
**節解釋學視野下的《蘭亭序》真偽之辨
一、徐復觀對《蘭亭序》真偽的辨析
二、考據的問題在于用推理代替了實證
三、辨偽的考據演繹法遵循線性的邏輯
四、考據與解釋之間的張力
五、善,意前見的合理性
第二節文人畫與書、詩融合的美學解釋
一、“書畫同源”與藝術自律
二、書法對繪畫的影響
三、中國藝術形式與內容的互相涵攝
四、詩書畫融合的思想背景
五、文入畫凸顯了中國美學觀念
第三節莊子道藝觀的修養美學
一、庖丁解牛:技的“心靈化”
二、技藝來自身心合一
三、修養工夫成就“負的主體”
四、技道雙進
五、修養美學的當代意義
第四節中國藝術精神的內在超越解釋
一、作為思想史意義的現代藝術
二、對現代藝術精神根源的批判
三、現代藝術反映了現代精神品質變化
四、審美鑒賞成為提升主體心性的途徑
五、山水美學精神可嬗變于現代
……
第十章跨文化語境中的中國解釋學
余論徐復觀解釋學再思考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