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情愛民國-民國文人的婚變微紀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15670
- 條形碼:9787512615670 ; 978-7-5126-156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愛民國-民國文人的婚變微紀錄 本書特色
本書輯錄了近150位民國文人的愛情、婚姻軼事,既有“寫意”式的記述,又有“工筆式”的描繪,對歷史人物,不溢美,不隱惡,以期通過婚戀這一課題展示人物復雜多元的歷史面目及其學術價值。它是札記,是文論,是歷史的碎片,是一個時代的吉光片羽……
情愛民國-民國文人的婚變微紀錄 內容簡介
民國是一個中西交流、風云激蕩的朝代,更是一個思想開放、自由浪漫的時代。梁啟超、魯迅、胡適、徐志摩、沈從文……這些文人在民國舞臺上次弟登場,他們不僅用強悍的精神引領時代,還有繾綣的柔情蜜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遺風尚在,但“自由戀愛”的瓊漿玉液,已經充滿蠱惑地擺在眼前。舊婚姻與新情感中的“夾縫人”,面臨著多么尷尬的人生抉擇,或是接受自小的定親,平靜而又平淡地度過一生,或是選擇為愛而不婚不娶,孑然一身,或是一如飛蛾,積蓄一生的力量撲向愛情的火焰,*后落個身心俱疲、苦樂參半…… 或許,正因為有了如此的矛盾,又有了那些才子佳人們的動情演繹,民國的情愛才會顯得這般典雅從容,或者這般驚世駭俗,始終充滿坦然率真之氣。
情愛民國-民國文人的婚變微紀錄 目錄
民國的上一站,是晚清。
從晚清走過來的文人,不得不面臨“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徘徊于傳統與現代之間。
無論守舊,還是革新,無論偉大,還是尷尬,他們的婚姻無一不流淌著千年的制度之血,沒有自由,缺少浪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之基;妻妾成群、兒女雙全,是婚姻之相;人倫綱常、大義存焉,是婚姻之本。
如今,婚姻選擇的空氣自由、民主,但婚姻竟又變得如此脆弱,難經一場風雨。
似乎,婚姻的幸福,無關乎制度。
第二章 “雙軌”的愛情
民國初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時代:舊思想與新文化,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小腳女人與新派女性……新舊交替,相互激蕩。色彩繽紛的背后孕育著整個社會的重大蛻變。
那個時代,“舊式婚姻”仍在,但自由戀愛之風已經浸漫開去。舊婚姻和新情感中的夾縫人,面臨著多么尷尬的人生選擇。從這些文人不同的選擇方式,就看出他們不同的“主義”。有的“雙軌制”,如魯迅;有的偶爾從舊婚姻中“開小差”,如胡適;有的堅守舊式婚姻,如俞平伯……
與那個時代一樣,這些文人的身上同樣充滿了矛盾:高貴而平凡,脫俗而市井,風流而堅守,孤傲而謙卑。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三章 那些“鴛鴦”那些“蝶”
民國有一群文人,曾經風采一時,如今卻已經被人淡忘。
他們或開書局,或辦報館,舞文弄墨,吟詩填詞,以賣文為生。
在他們的筆下,才子佳人“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蔭花下,象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他們的小說,廣受普通民眾的歡迎,又飽受新文學界的批評。
如同他們筆下的故事,他們的婚姻情愛同樣千回百折,愛恨情仇,演繹出一幕幕溫婉悱惻、纏綿動人的悲喜劇,讓人唏噓不已。他們的情、愛、欲,正是*普通人性的典范樣本。
他們的流派,叫“鴛鴦蝴蝶派”。
第四章 婚姻的大學
婚姻是一所大學。
在這所大學里,有著許多的課程:責任、感恩、包容、互助……而且,這些都是必修課。
在這所大學里,只有日復一日地學習,愛情才能進步,婚姻才能美滿。
從婚姻這所大學畢業,需要一分天資,兩分勤奮,七分智慧。
然而,總有人學不精,學不透,于是,婚姻成了沉重的負擔、窒息的枷鎖、愛情的墳墓。
十全十美的婚姻,并不存在,當然,理想的婚姻大學也不完全是烏托邦。
于是,民國大學里的愛情、婚姻,更值得去探究、體味和思索。
第五章 革命的愛情
民國,是一個革命的時代,充滿著青春的朝氣。
革命,以反抗現有秩序為目的,于是,當愛情與革命碰撞時,愛情就更顯浪漫。
青春,以滿腔熱血沸騰為特性,于是,當愛情與青春相遇時,愛情就更為躁動。
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這樣一幫青年,活躍在革命的前沿,青春、激情、理想,再加上流浪和窘困,“力比多”(性力)借助愛情釋放開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要么沉在海水里,要么燃在火焰里。
于是,他們的情愛顯得那么精彩多元,又那么驚世駭俗。
第六章 才女的花樣人生
她們,或出身名門,家世顯赫;或卓爾不凡,秀外慧中;或美艷優雅,儀態萬千。
行走時,香風細細,坐下時,掩然百媚,如一樹靜美的桃花絢麗開放。
身為女子,她們渴望愛情的滋潤,正如蘇青所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身為女子,她們經受婚姻的冷暖,正如張愛玲所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紅顏如花,開時極盡妖嬈芳華,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花樣人生,無怨,無悔。
讀民國女人,總能品味一種淡淡的哀愁,飲盡涼薄的愛之味。
第七章 詩人之愛
“我沒有別的方法,我就有愛;沒有別的天才,就是愛;沒有別的能耐,只是愛;沒有別的動力,只是愛”。
這是詩人徐志摩傾盡全部生命喊出的“愛情宣言”。
詩人風流,風流便不免多情。
詩人,極盡優美的言語和句子,歌頌愛情,贊美愛情。
詩人,用盡一生追求夢幻愛情,純碎、青春,還帶有幾絲哀傷。
因為詩歌,愛情絢麗多彩。因為愛情,詩歌從來黯然。
斯人不在,誰來歌頌愛情?
第八章 當愛情遇上婚姻
愛情是行而上的、精神的,而家庭是形而下的、物質的。
相愛的人走進了婚姻,組成了家庭,愛情的神秘光環褪色不少。當不再包容,少了責任,再甜美的愛情,也會生出一攤尷尬的瑣碎和避之不及的隱晦。
人在情海,身不由己,愛仇難卻,恩怨無盡。
幸福的婚戀是相似的,不幸的婚戀各有各的不幸。
或許,愛情的世界,沒有是非;又或許,婚姻的鞋子,冷暖自知。
此時,愛,或被愛,都成了傷害。
其實,在愛情里,我們有幾個人能做到只為喜歡的人付出,讓他(她)幸福,而不索取呢?所有的苦痛,都因為索取而生。
愛情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向對方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第九章 愛上*好年齡的人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好年齡的人”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
民國有這樣一批文人,也許沉浸研究,也許埋頭著述,但他們心底*柔軟的地方,始終為一個“*好年齡的人”保留。
俠骨柔情的男人是*男人的男人,為愛而生的女人是*女人的女人。
這樣的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才會拋開亂世的紛擾,縱心隨性,風輕云淡。他們點燃的愛情之火,比煙花還要絢爛。
愛是人性的美的力量,愛是愛你年少時的桃之夭夭,更愛你年老時的白發蒼蒼。
*美的愛情在民國。
而如今,物欲橫流,愛情已成奢侈品,試問:世上還剩多少真心人?
情愛民國-民國文人的婚變微紀錄 作者簡介
陸陽,1970年生人,江蘇省作協會員。生性慵散,年輕時好勝,然隨著年歲增長,對世事之爭紛,漸覺了無意趣,唯對讀書、寫書尚有幾分癡迷。著有《中國企業的成功與失敗》、《窮人也可以富》、《蘇南的變革與發展》、《長三角批判》、《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無錫國專》。
- 主題:
近代史部分算是我的短短版,但是民國大家的吸引力又太強。民國的那一代人在激蕩中生活,自然忍受著亂世中的巨變,跌跌撞撞前行著。生活方式,婚姻啊,意識形態啊都在開明和保守中碰撞。 印象比較深的有辜鴻銘的茶壺理論,一代大家,居然喜歡女人的小腳,還得越臭越好。主張妻妾論卻又懼內,任教北大期間尋花問柳之事一點也不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先進中國人”嚴復也會感嘆“世間女子難養也”;徐志摩的情史不描述也罷。郭沫若多次背叛愛情多次拋棄愛情對象,多次進入…場所,靈感創作怕是來自他的“多情”。一手締造了民國氣質的胡適反倒最終與小腳夫人廝守一生,無關愛情與風月。 這么看來,民國的大師、才子才女們印證了“愛情之選,無關對錯”。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