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樣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08479
- 條形碼:9787565508479 ; 978-7-5655-084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樣為例 本書特色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 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校為例》以“北京模式”為 代表,考察由政府獨立開展參與式農民培訓項目的合 理性和必然性,研究影響“政府主導”模式的各種制 度要素以及這些制度要素的影響機制。《政府主導下 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校為例》 從賦權視角出發,從宏觀的制度設計、中觀的精英實 踐和微觀的農民參與入手,結合理論綜述和案例分析 ,重點闡述了7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①關于參與 式農民培訓與農民田間學校的理論綜述和實踐;②有 關農民培訓和參與式農民培訓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研究 ;③北京農民田間學校項目的實踐概貌;④農民田間 學校項目中在多元制度要素影響下的單中心與多中心 制度嵌套結構;⑤農民田間學校項目中的精英參與和 賦權;⑥農民田間學校項目中的農民參與和微觀項目 產出;⑦國內外農民田間學校項目中相關利益群體合 作的策略與價值比較。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樣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闡述了7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參與式農民培訓與農民田間學校的理論綜述和實踐;農民培訓和參與式農民培訓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研究;北京農民田間學校項目的實踐概貌等。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樣為例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1.1 國際背景
1.1.2 國內背景
1.2 研究綜述
1.2.1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模式
1.2.2 參與式培訓的政府供給
1.2.3 農民田間學校:賦權之道
1.2.4 綜述評論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問題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理論
1.3.5 多中心治理理論
1.3.6 成人學習理論
1.3.7 研究路徑
1.4 研究意義
1.4.1 理論意義
1.4.2 實踐意義
1.5 概念界定
第2章 參與的嵌入
2.1 農民培訓的屬性和供給主體
2.1.1 農民培訓的公共物品屬性
2.1.2 不同類型農民培訓的屬性
2.1.3 農民培訓產品的政府供給
2.2 我國農民教育的回顧與現狀
2.2.1 我國農民教育的歷時性回顧
2.2.2 我國農民培訓現狀
2.3 參與式農民培訓概論
2.3.1 參與式農民培訓的本質
2.3.2 參與式農民培訓
2.4 農民田間學校概況
2.4.1 農民田間學校的源起
2.4.2 我國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概況
2.4.3 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訓特點和課程設置
2.5 小結
第3章 北京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概述
3.1 北京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歷程
3.1.1 2005年
3.1.2 2006年
3.1.3 2007年
3.1.4 2008年
3.1.5 2009年
3.1.6 2010年
3.1.7 2011年至今
3.2 北京農民田間學校發展成效
3.3 小結
第4章 制度的建構
4.1 參與式干預的制度性解讀
4.1.1 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分析
4.1.2 參與的制度屬性
4.1.3 多中心治理下的制度結構
4.2 發展干預的策略選擇與制度化
4.2.1 作為策略的參與式培訓
4.2.2 發展干預策略的制度化
4.3 多中心制度結構與參與空間讓渡
4.3.1 培訓物品供給的制度性保障
4.3.2 農民田間學校的多元供給主體
4.3.3 參與的制度性保障
4.3.4 多中心制度結構中的參與空間
4.4 小結
第5章 精英賦權
5.1 精英資源的整合
5.1.1 后官僚時代的行政管理體制
5.1.2 賢人政治與精英政治
5.1.3 精英的“參與”
5.2 精英主導下的運行機制
5.2.1 上游政治精英的號召
5.2.2 下游政治精英的落實
5.2.3 知識精英的介入
5.2.4 經濟精英的支持
5.2.5 鄉土精英的涉足
5.3 精英賦權的產出
5.3.1 精英能動性的激發
5.3.2 精英合作機制的構建
5.3.3 精英參與下的政府治理
5.4 小結
第6章 目標的落實
6.1 知識的吸納與擴散
6.1.1 鄉土知識的創新與擴散
6.1.2 下游創新路徑的阻塞
6.1.3 上游路徑的錯位
6.1.4 對接界面的構建
6.2 培訓中的學員行動
6.2.1 參與培訓
6.2.2 課堂互動
6.2.3 技術示范
6.3 培訓的外在性產出與內在性效果
6.3.1 定量產出
6.3.2 能力建設與賦權
6.4 小結
第7章 策略與價值
7.1 國內外策略模式的現狀研究
7.1.1 殊途同歸的策略選擇
7.1.2 國外農民田間學校的策略演進
7.1.3 國內農民田間學校的模式選擇
7.2 合作價值的比較
7.2.1 策略的價值
7.2.2 國際組織推廣策略的價值
7.2.3 政府推行策略的價值
7.2.4 價值的競合與滲透
7.3 價值引導下的治道之變
7.3.1 政府自我價值求證的策略選擇
7.3.2 參與:治理的“第三條道路”
7.3.3 政府再造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7.4 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建議
8.1 結論
8.1.1 對參與式農民培訓的重新檢視
8.1.2 “參與悖論”下的政府角色
8.1.3 本土模式生成的制度要素
8.1.4 參與式農民培訓的運行機制
8.1.5 從課堂到田間的效度
8.1.6 合作策略與合作價值的協調
8.2 建議
8.2.1 借助農民田間學校推廣參與式理念與方法
8.2.2 培訓供給模式從政府主導向社區主導過渡
8.2.3 參與式農民培訓的“服務包”式供給
8.2.4 異質性農民群體的干預策略
8.2.5 政府主導下的農民田間學校集群建設
8.2.6 社區公共空間的營造
參考文獻
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式農民培訓研究-以北京農民田間學樣為例 作者簡介
趙迪,1982年9月30日出生,河北省衡水市人,管理學博士,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農民培訓模式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