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唐聲詩-(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18978
- 條形碼:9787550618978 ; 978-7-5506-189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聲詩-(上下冊) 本書特色
《唐聲詩(上下)》為《任中敏文集》之一種,乃任中敏先生“唐藝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與《唐戲弄》堪稱“姐妹篇”。書稿全面論述了唐代齊言入樂歌辭——聲詩這一特殊體裁的發生與發展,并輯錄了大量唐代聲詩,開創了“聲詩學”這一新的學術領域。是書分上下篇,山篇為“理論”,主要考察了唐聲詩的范圍與定義、構成條件、歌辭、舞蹈及其與當時大曲、長短句等音樂體裁的關系,下篇為:“格調”,根據上篇的范圍判定,按體裁輯錄了唐代一百五十余調聲詩,可視作一部唐代聲詩集。
唐聲詩-(上下冊) 內容簡介
《任中敏文集:唐聲詩(套裝上下冊)》為《任中敏文集》之一種,乃任中敏先生“唐藝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與《唐戲弄》堪稱“姐妹篇”。書稿全面論述了唐代齊言入樂歌辭——聲詩這一特殊體裁的發生與發展,并輯錄了大量唐代聲詩,開創了“聲詩學”這一新的學術領域。是書分上下篇,山篇為“理論”,主要考察了唐聲詩的范圍與定義、構成條件、歌辭、舞蹈及其與當時大曲、長短句等音樂體裁的關系,下篇為:“格調”,根據上篇的范圍判定,按體裁輯錄了唐代一百五十余調聲詩,可視作一部唐代聲詩集。
唐聲詩-(上下冊) 目錄
弁言
**章 范圍與定義
第二章 構成條件
第三章 形式
第四章 歌唱
第五章 舞蹈
第六章 與大曲關系
第七章 與長短句辭關系
第八章 雜歌與聲詩
第九章 雜吟與聲詩
第十章 待訂資料
第十一章 紀事
第十二章 平議
附存
**、聲詩集凡例
第二、聲詩集編余札記
下編
弁言
凡例
** 五言四句四十九調
第二 五言六句七調
第三 五言八句二十三調
第四 五言十二句一調
第五 五言十六句二調
第六 五言二十句一調
第七 六言三句一調
第八 六言四句五調
第九 六言六句一調
第十 六言八句三調
第十一 六言十句一調
第十二 七言二句一調
第十三 七言四句四十九調
第十四 七言六句一調
第十五 七言八句九調
第十六 七言十句一調
第十七 七言十二句一調
附一 同調異格一覽表
附二 表解專題目錄
附三 樂舞圖譜目錄
跋
- 主題:系統論述唐聲詩的開山之作
講真,作為一個門外漢,這部書讀起來是很吃力的,一頭栽進去,資料和論述無邊無際。如果不先讀作者自敘《唐聲詩上下編簡介》,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概括地說,唐聲詩涉及辭、樂、歌、舞,體裁是齊言體,主要斷代在唐并聯系了五代。上編是概論,建立理論,兼表歷史;下編則是對具體材料的分析,著錄格調,辨別154個詩調。作者自稱“此稿特性在主聲,不主文”。意思是追求體現的不僅是歌詞的文字,而在“聲與容之制作與演奏”。這樣說來,本書側重聲詩的音樂性而非文學性。書中述及歌辭形式時,也提到劉堯民“音數說”。詞曲興盛于聲詩之后,研究詞曲也不可不研讀這部《唐聲詩》。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