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農學編 土壤卷3-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62811
- 條形碼:9787504662811 ; 978-7-5046-62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學編 土壤卷3-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本書特色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石,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維護生態環境健康的基礎。土壤科學不僅在提高農田生產力和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區域環境治理、污染環境修復、生態系統維護以及應對全球變化等諸多方面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全球面臨資源緊張、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土壤科學已經成為人們尋找解決途徑的重要切入點之一。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沒有土壤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可能就無法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可能就無法實現生態和環境的安全,也就不能保障人類的生活與健康。 國際土壤學研究起源于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之后,以李比希的礦質營養學說(1840)、蓋德羅依茨的土壤吸附學說(1848)、法魯的農業地質學說(1865)、道庫恰耶夫的土壤發生學說(1874)和hilgard的土壤形成理論(1893)為代表的經典理論奠定了近代土壤學的發展基礎。隨著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技術科學的進步,土壤學形成了以形態、性質和功能為中心的獨特理論和研究方法,成為農業、資源、環境和生態科學的支撐性基礎科學。
農學編 土壤卷3-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內容簡介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石,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維護生態環境健康的基礎。土壤科學不僅在提高農田生產力和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區域環境治理、污染環境修復、生態系統維護以及應對全球變化等諸多方面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全球面臨資源緊張、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土壤科學已經成為人們尋找解決途徑的重要切入點之一。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沒有土壤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可能就無法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可能就無法實現生態和環境的安全,也就不能保障人類的生活與健康。 國際土壤學研究起源于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之后,以李比希的礦質營養學說(1840)、蓋德羅依茨的土壤吸附學說(1848)、法魯的農業地質學說(1865)、道庫恰耶夫的土壤發生學說(1874)和Hilgard的土壤形成理論(1893)為代表的經典理論奠定了近代土壤學的發展基礎。隨著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技術科學的進步,土壤學形成了以形態、性質和功能為中心的獨特理論和研究方法,成為農業、資源、環境和生態科學的支撐性基礎科學。
農學編 土壤卷3-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目錄
趙守仁(1925- )
張肇元(1927- )
張之一(1927- )
王文富(1928- )
郝文英(1928-2012)
陸景岡(1928- )
呂殿青(1928- )
姚家鵬(1929- )
鮑士旦(1930- )
徐盛榮(1930- )
劉孝義(1930- )
李金培(1930- )
丁瑞興(1931- )
李仁崗(1931- )
石元春(1931- )
朱鶴健(1931- )
須湘成(1931- )
莊作權(1931- )
陸申年(1932- )
李韻珠(1932- )
李學垣(1932- )
……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