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漢.曹全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25849
- 條形碼:9787548025849 ; 978-7-5480-2584-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曹全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本書特色
《曹全碑》賞析
文師華
隸書本來是一種民間流行的“以赴急速”的書體,它源自古篆,趨用于秦。到漢代已成了官方文書通用的字體。從書寫筆畫看,定型后的隸書有了*能體現隸書標準體的波、磔筆畫。從體勢上看,隸書由縱勢長方的小篆,漸次變為正方,再度為橫勢扁方。文字學家把隸書的定型化過程叫作“隸變”。隸變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了不起的偉大變革。
漢代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篆書漸退,隸書大盛,成為實用書體。其中,西漢的隸書作品以竹木簡、帛書等為代表,東漢隸書的代表則是碑刻。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本漢第七》中,根據藝術特點的不同,將漢碑分為八類,即:駿爽、疏宕、高渾、豐茂、華艷、虛和、凝整、秀韻。其中“秀韻”一類的代表作有《曹全》、《元孫》兩塊碑刻。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漢靈帝中平二年(185)由王敞等人鐫立。明萬歷年間出土于陜西郃陽城外,出土時字畫完好如初,為漢石中損泐*少者,出土后廣為流傳,影響極大。此碑曾保存在郃陽縣孔廟,1965年移藏西安碑林。碑高253厘米,寬123厘米。碑文20行,每行45字。碑的正面,記述曹全的家世、經歷,歌頌其功績、品德;碑的反面刊刻參與立碑者的身份、姓名。
碑主曹全,字景完。其祖先是周武王的弟弟叔振鐸,因封于曹國而以曹為姓。秦漢之際,曹參輔佐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并繼蕭何之后擔任丞相,曹氏家族成為西北望族,世代為官。曹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有“賢孝之性”,為人清正剛直。漢靈帝建寧二年(169)舉孝廉,擔任郎中、西域戊部司馬,在征討疏勒國國王和德的戰斗中立下戰功,升為右扶風槐里縣令。因遭遇同母兄弟病逝,棄官回家,潛隱七年。漢光和六年(183),又舉孝廉,擔任郎中,酒泉郡祿福長。張角領導農民起義時,他受命于危難之中,轉任郃陽縣令。他整頓殘兵,鏟除叛逆之徒。拜訪才智出眾的長者王敞、王畢等人,慰問老者,關心孤男寡女,用自家的錢賣糧食接濟老弱病殘的人,調制刀傷藥神明膏送給患有疾病的人。他的愛民之心、惠民之舉很快傳遍四面八方,許多在外地逃難的老百姓成群結隊地回到郃陽縣。他還改造郃陽縣舊城,開辟南寺門,使縣城的坐向更合理;把城樓升高,在城樓上遙望華山,視野開闊。他拓寬縣衙的廳堂,修筑回廊樓閣,卻沒有搜刮老百姓的錢財,也沒有干擾老百姓正常的農業生產。他為官期間,造福一方,政績顯著,吏民稱頌。他的部下王敞、王畢等人為記錄他的武功、政績,歌頌他的道德節操,特地鐫刻此碑。
此碑應規入矩,法度井然。其用筆剛柔相濟,藏多于露,圓多于方,含蓄中時見波磔筆畫的縱逸姿態;結體平扁,左右甚為開張舒展,寓險絕于平正;章法整肅、寧靜,縱行橫列,井然有序。上下字距寬,左右行距窄,是東漢隸書章法的標準格式。從整體看,《曹全碑》含蓄秀逸,寓剛于柔,加上刻勒精良,實為娟娟可愛之作。
清人萬經評曰:“秀美流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康有為以“秀韻”概括此碑的風格。清初著名的書法家鄭簠,以《曹全碑》、《史晨碑》為宗,并參以行書筆意,形成秀逸飛動的書風,成為清初書法家中以隸書崛起的**人。其后,桂馥、丁敬、吳熙載、何紹基等著名書法家,無不受此碑的影響。
文師華: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政協委員,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
漢.曹全碑-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圖冊類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變化。高端畫冊質量不斷提高,影響逐漸波及普通讀物,今天一部中等價格的圖冊已堪稱精美。這對書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跡。以前作為稀世珍寶的名作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筆法的交搭、節奏的細微變化,歷歷在目,對于敏感的學習者,感悟其中的奧秘已不再是難事。對此人們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進步,大家或許關注較少。一位印刷專家說,書法類圖書*難印的是印譜。仔細想想,深有道理。雖然蓋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種顏色,但蓋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線的作用下,色彩變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難印出來。碑帖拓本與此相似,仔細觀賞過拓片實物的人們都知道,由于拓制時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跡有一種無法言傳的體積感。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這種體積感。一流的拓本中,點畫像是書寫出來的,只要稍加想象,與墨跡便幾乎沒什么差別。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開始表現出清晰的書寫的感覺。
書法學習者從這種高質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這是以往的時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極少數特權者、富有者有摩挲經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機會,其他人只能對著質量成問題的復制品冥思苦想。從這里幾乎沒有可能走向書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幾乎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開始我們對書法的感受與訓練。
江西美術出版社在眾多的書法出版物之外編選了這部碑帖選。選擇大的開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這正好暗合了臨寫的需要。臨寫時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過大,因為原帖筆畫尺度一般較小,原大臨摹時,筆尖一觸紙,不等你操縱毛筆完成應有的動作,已經到達應有的粗細,起不到練習的作用,但是如果臨寫擴放過大,筆畫內部運動的方式便完全改變,那也已經不是我們要求的臨摹了。因此臨摹的字跡應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這部碑帖選集正好符合我們的需要。
它們也可作為欣賞的對象。
欣賞有兩種方式。一是細細品讀,精微到一個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這種種變化的深層契機——運動、心理、材質、慣習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長此以往,感覺與形式糅合在一起,賞鑒力自然不斷提高,四五冊這樣讀下來,便是一位有經驗的鑒賞者了。也可以挑一冊喜愛的杰作放在床頭,每天入睡前翻開一頁,看一眼便合上亦無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覺,無論是身影,還是風度、氣息,都沒關系。莊子說:“目擊而道存。”這是從細處入手注意不到的東西。
希望這部碑帖選集的出版,為廣大書法愛好者不時增添一份發現的喜悅。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