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29173
- 條形碼:9787516129173 ; 978-7-5161-291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 本書特色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意在從“地域空間的文學播散”這一角度出發,嘗試進行文學的地域學研究。先期出版的《唐五代文人入蜀編年史稿》(巴蜀書社2011年)作為文獻基礎,支撐起《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的框架。“地域空間的文學播散”這一角度的深入,必然涉及到具體的歷史時空。時間和空間表面上是這一問題的并列兩端,深層次看,二者有著內在的邏輯因果。**章和二至四章的關系就是這樣。作為全書重要內容的“入蜀文人的巴蜀書寫”一部分,始終圍繞著文學與地理的關系做文章,巴蜀文學的外來輸入性,以及入蜀文人與巴蜀大地的人地關系則是兩個“基本點”。第七章主要以賈島和杜甫二人為例,初略探討“入蜀”這一文學史現象對巴蜀文學發展的重大影響。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 內容簡介
本書意在從“地域空間的文學播散”這一角度出發,嘗試進行文學的地域學研究。先期出版的《唐五代文人入蜀編年史稿》(巴蜀書社2011年)作為文獻基礎,支撐起本書的框架。“地域空間的文學播散”這一角度的深入,必然涉及到具體的歷史時空。時間和空間表面上是這一問題的并列兩端,深層次看,二者有著內在的邏輯因果。**章和二至四章的關系就是這樣。作為全書重要內容的“入蜀文人的巴蜀書寫”一部分,始終圍繞著文學與地理的關系做文章,巴蜀文學的外來輸入性,以及入蜀文人與巴蜀大地的人地關系則是兩個“基本點”。第七章主要以賈島和杜甫二人為例,初略探討“入蜀”這一文學史現象對巴蜀文學發展的重大影響。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 目錄
一 “自古詩人皆入蜀”
二 詮“蜀”
**章 文人入蜀的時間規律及動因
一 基本數據統計
二 小地方與大歷史:文人人蜀的宏觀動力
三 入蜀動因的微觀構成
第二章 文學播散的移出場
一 總論
二 分論
第三章 文人入蜀的移動路徑
一 北線蜀道
二 東線三峽
第四章 文學播散的移入場
一 入蜀文人蜀地創作相關數據統計
二 唐前巴蜀本土文學
三 唐五代巴蜀本土文學
四 從輸入到自生:唐五代巴蜀文學的基本走勢
第五章 入蜀文人的巴蜀書寫(上)
一 金牛成都驛道沿線的文學創作
二 梓州及其鄰近諸州
三 巴山以南諸州
四 大江沿線
第六章 入蜀文人的巴蜀書寫(下)
一 唐五代成都文學概觀
二 西川幕府的文學活動
三 西蜀景觀書寫:以杜詩為例
四 成都故事
五 錦里新聲
六 成都繪畫:以大圣慈寺壁畫為例
七 綜論
第七章 澤被巴蜀,風流千載
一 唐五代人蜀文人對巴蜀文學影響力的評估
二 長江永駐瘦詩魂
三 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唐前巴蜀地區文學家簡況
附錄二 唐五代入蜀文人巴蜀地區創作篇目統計(第三稿)
附錄三 唐五代入蜀文人蜀地著作及文集編纂情況
后記
唐五代文人入蜀考論 作者簡介
張仲裁,四川劍閣人,文學博士,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唐代文學與文獻,巴蜀文化與文學。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