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微距北京舊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96119
- 條形碼:9787302296119 ; 978-7-302-2961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距北京舊城 本書特色
《微距北京舊城》(作者朱文一)揭示了當代北京舊城空間存在的五個方面的特征:**,當代北京舊城空間處在變化之中,是所謂現在進行時態的空間:舊城中的很多地塊正在建設中,空間發展構成了主旋律。第二,當代北京舊城空間中,建筑及空間的形式古今中外無所不包、無奇不有,空間類型相當齊全。第三,舊城空間品質良莠不齊,精致和低劣品質的空間魚龍混雜、共處一地。第四,北京老城故事多,空間中呈現生活百態,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美態和丑態、雅態和媚態、常態和病態等多態共存。第五,從建筑的建造過程來看,當代北京舊城空間如同一場演示各階段建設的展示秀。建筑基礎大坑正在開挖,建設中的腳手架正在搭建,建筑主體結構封頂后立面裝修正在進行:建設中遇阻礙的建筑處于停工中,刷滿”拆”字、人去樓空的建筑正等待爆破,寫滿廣告并長時間擱置的偽爛尾樓正在出租:還有,居民自建或私搭亂建正在進行,各種市政基礎設施正在施工.等等。總體上,當代北京舊城空間立體豐富、多姿多彩,亂象中見活力、無序中顯規律。
微距北京舊城 內容簡介
《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叢書(7):微距北京舊城》以“微距空間隨機取樣”研究方法,對北京舊城中87個地塊進行了共時態研究,以此還原了當今北京舊城的整體空間狀況;為更全面、更準確、更客觀地認知當代北京城市空間提供一種研究視角和平臺,探索了整體提升北京舊城空間品質的理論和方法。 《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叢書(7):微距北京舊城》適合于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學科領域的專業人士和學生,以及相關專業的愛好者。
微距北京舊城 目錄
目錄
混搭
“死地”
人來人往的商貿空間
留園
少見的護城河
進不去的街頭綠地
小綠地大世界
車吃人
街道空間決定城市品質
籃球場的悲劇
遠離“靜土”的課室樓
城區中的“廢地”
“鋼架”胡同
槐柏樹街話市樹
細致的設計悲催的結果
城市失憶
江山如此多“交”
空間阻隔
“話題”立交橋
寂寞的綠洲
“臨時”建筑
普通建筑
逝去的武定侯宅
原生態空間
馬路上的大槐樹
三塊板道路
胡同故事
胡同“名”垂青史
隱藏的基礎設施景觀
居者有其屋是不夠的
大雜院
串連購物空間
街道的失落
停車場及監督亭
我拆一我拆一我拆拆拆
“919”的困惑
陶然眾樂樂
高效率的操場
機動車交通與1日城刀
“”空間
神秘的空間
北海邊的念珠
珍惜既有的“有序”
宏大廣場的日常活動
欄桿的故事
保和殿
轉換功能的壽皇殿東配殿
運送垃圾
雜院
封閉的單位
兼容并蓄
封閉的文物建筑修繕
胡同的消失
胡同游
不可調查的調查
世遺和奧遺
精心設計微環境
名人故居保護
矛盾中求保護
沒(煤)有污染
四合院旅館
空間分割
舊城中的高架橋
環割樹木
城墻遺址公園
嚴格管理之道
走向荒蕪的胡同
“坑”
領域感的形成
地鐵口
十字路口
空載出租車
*后的南城
五岔路口
單位大院
井蓋
空間兼容性
空間的可識別性
寵物空間
垃圾桶
標志性空間
首都“國境”
報刊亭
高深莫測的地塊
寂靜與喧囂
交通標識及分隔帶
丁字路口
后記
微距北京舊城 作者簡介
朱文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建筑與城市設計理論研究、課程教學及創作實踐,主持當代北京城市弱勢空間課題研究20年;出版《空間符號城市:一種城市設計理論》等13部著作,發表文章185篇:建筑作品和研究成果獲得1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和行業協會獎勵以及國際競賽大獎.、他還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筑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建筑教育評估分會理事長、《堪培拉建筑教育協議》中國代表等職。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