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百色革新橋--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35533
- 條形碼:9787501035533 ; 978-7-5010-355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色革新橋--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精裝 本書特色
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百色市百色鎮東筍村百林屯東南面約300米,東距百色市約10公里,離上宋舊石器時代遺址500米之遙。因遺址東南角有一座名為革新橋的公路橋,故名。遺址于2002年4月在因百色一羅村口高速公路建設進行的文物調查中首次發現…… 這本《百色革新橋(精)》(作者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是關于介紹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專著。
百色革新橋--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精裝 內容簡介
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百色市百色鎮東筍村百林屯東南面約300米,東距百色市約10公里,離上宋舊石器時代遺址500米之遙。因遺址東南角有一座名為革新橋的公路橋,故名。遺址于2002年4月在因百色一羅村口高速公路建設進行的文物調查中首次發現…… 這本《百色革新橋(精)》(作者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是關于介紹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專著。
百色革新橋--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精裝 目錄
序**章 自然環境及歷史概況第二章 發現、發掘與資料整理第三章 石器制造場第四章 文化遺物第五章 石器工藝技術第六章 墓葬及人骨觀察第七章 動植物研究第八章 年代和分期第九章 結語參考資料附錄附表英文摘要后記
百色革新橋--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精裝 節選
**階段,取材。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選取合適的礫石作為素材;另一種是先選取長條形礫石,再從礫石上截取一段作為素材。這段礫石一端為斷裂面,另一端為礫石的自然端。雖然礫石很粗,且是滾圓的,但砸擊痕跡只有一個,且往往不清楚,斷裂面也非常平整,由此可見工匠的砸擊非常準確,砸擊技術也相當嫻熟。 第二階段,制坯。采用琢擊法打制,個別標本還兼用砸擊法。在我們觀察到的所有屬于這類的標本中,都無一例外地使用此方法進行打擊,如標本T308②:3170,屬于毛坯,除器身中部較平的部位保留礫石面外,通體都經過琢打,加工的部位全為琢打的疤痕(圖二七二)。 從觀察到的標本看,印章形研磨器所用的素材似乎都是完整礫石,且以輝綠巖居多,制坯時只使用琢擊法進行琢打,包括器身的縮減、頸部的成形以及研磨面的平整。如標本rl308②:3170,幾乎通體琢打了一遍,靠近器身較小一端已初步打制出一個“肩”,形成一圈略呈弧形的凹槽,而研磨面所在的一端也形成一個小的平面(圖二七二)。另外,由于素材與要制作的印章形研磨器在形狀上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需對素材作較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只能通過琢打來實現。可見,革新橋人制作此類研磨器光是在制坯階段就要花費很多時間。 第三階段,磨制。研磨器制成毛坯后,經過磨制才變成*后的產品。雖然通體磨制,但器身的磨制通常比較粗糙,以至于制坯時的琢打疤痕仍隱約可見,有的甚至非常清楚,但研磨面卻經過精磨,表面十分光滑。如標本rl206⑤:4414,通體加工,先琢打,后磨制,研磨面光滑,略呈弧凸,器身和把端彌漫性布滿琢打疤痕,這些坑疤都被不同程度磨過(圖二七三)。 至于研磨器磨制的方法、方式,仍不大清楚。由于研磨面一般是圓形或近圓形,表面平整,直徑也不算大,因此在磨制研磨面時,可能是礪石置于地面或平臺上,手握研磨器進行來回推磨或作旋轉式磨制。而器身的磨制可能是邊磨邊滾動研磨器,使器身各部位得到均勻的磨制;但由于器身表面不是平直的,中部或上部弧凹,作滾動式的磨制也相當困難。研磨器如何磨制的問題尚有待今后的深入研究。 ……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