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創作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3592
- 條形碼:9787516113592 ; 978-7-5161-13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作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 本書特色
《創傷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選擇梯姆奧布萊恩的作品為研究客體,在國外批評界新近研究的基礎上,以修辭敘事學理論為框架,在兼顧其前期作品的情況下,著重對他九十年代以來的敘事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重新解讀。本研究關注不同文本中隱含作者、文本策略和讀者判斷這三者之間的動態性交流,并結合作家本人的創傷化經歷,揭示出這些作品在性別、種族、暴力和愛情婚姻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作家本人創傷化的內在矛盾,以及由此體現的作家深切的道德、現實關懷。本書由柳曉著。
創作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 內容簡介
作為當代*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梯姆奧布萊恩因其越戰老兵身份在美國文壇發出了獨特的聲音。他在記錄越戰經歷的同時,也展現了一種歷史的關懷和文化的深度,被批評界譽為“美國的康拉德”。《創傷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以大量的原文文獻為依據,基于國外新近的相關研究,將修辭敘事批評與創傷理論相結合,在兼顧其前期作品的情況下,著重對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小說創作進行重新闡釋與解讀,揭示出這些作品在性別、種族、暴力和愛情婚姻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作家本人創傷化的內在矛盾,以及由此體現的作家深切的道德和現實關懷。《創傷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對我國讀者了解美國越戰后文化和社會精神狀態很有幫助,具有較強的認識作用和社會意義。本書由柳曉著。
創作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 目錄
**章 修辭敘事批評與奧布萊恩的越戰敘事
**節 修辭敘事學基本理論和修辭閱讀原則
第二節 創傷理論的興起與創傷小說的創作
第三節 奧布萊恩的創傷敘事與越戰經歷
第二章 人物敘述中的創傷化與性別、種族話語:《他們攜帶之物品》(1990)
**節 越戰創傷與人物敘述者的創傷化講述
第二節 敘述交流情境中的性別話語
第三節 敘述交流情境中的種族話語
第三章 人物敘述中的個人創傷、民族暴力與暴力呈現:《林中之湖》(1994)
**節 人物敘述中的創傷化人物:約翰韋德
第二節 一個文本,兩重敘事,多重目的
第三節 創傷敘事中的暴力呈現與讀者判斷
第四章 人物敘述中的創傷恢復、講述目的和倫理判斷:《戀愛中的湯姆卡特》(1998)
**節 人物敘述者與作者的創傷與恢復
第二節 可靠/不可靠敘述、多重講述與隱含作者的講述目的
第三節 敘述者話語中的女性與讀者的倫理判斷
第五章 走出個人創傷的敘述:《七月,七月》(2002)
**節 客觀、冷靜的全知敘述模式與集體創傷的講述
第二節 敘述距離、多重聚焦與隱含作者的講述目的
第三節 敘述的力量和集體創傷的利用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創傷后緊張應急綜合癥診斷標準
appendix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l
后記
創作與敘事-越戰老兵奧布萊恩20世紀90年代后作品研究 作者簡介
柳曉,湖南長沙人,文學博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敘事理論與批評、小說文體學和美國戰爭文學。近幾年來在外語類核心期刊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出版合著部。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