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敘事-(第五輯)-中國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07922
- 條形碼:9787566807922 ; 978-7-5668-079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敘事-(第五輯)-中國版 本書特色
唐偉勝主編的《敘事(中國版第5輯)》(中國版)的另一個特色是增加了“國內學者論壇”的分量。本輯共發表了4篇國內學者的論文,包括國防科技大學外語系柳曉教授對梯姆·奧布萊恩(Tim O'Brian)小說《戀愛中的湯姆卡特》的重讀,北京大學英語系博士生李榮睿對文學空間的綜合研究,暨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楊曉霖老師對自傳文學中“空間敘事”及“敘事空間”的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周凌敏老師從醫學敘事的角度對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羅莉·摩爾(LorrieMoore)小說《這兒只有這種人:兒科腫瘤病區咿呀學語的兒童》進行的研究。4篇論文中,既有理論闡述,也有文本解讀,理論歸納完整,闡釋角度新穎,體現了國內敘事學中青年學者的較高水平。《敘事》(中國版)的重要宗旨之一是提供交流平臺,因此在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國內學者論文發表量,望廣大敘事學研究者不吝賜稿。
敘事-(第五輯)-中國版 內容簡介
《敘事(中國版)(第5輯)》共發表了4篇國內學者的論文,包括國防科技大學外語系柳曉教授對梯姆·奧布萊恩(Timo’Brian)小說《戀愛中的湯姆卡特》的重讀,北京大學英語系博士生李榮睿對文學空間的綜合研究,暨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楊曉霖老師對自傳文學中“空間敘事”及“敘事空間”的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周凌敏老師從醫學敘事的角度對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羅莉·摩爾(Lorrie Moore)小說《這兒只有這種人:兒科腫瘤病區咿呀學語的兒童》進行的研究。4篇論文中,既有理論闡述,也有文本解讀,理論歸納完整,闡釋角度新穎,體現了國內敘事學中青年學者的較高水平。《敘事(中國版)(第5輯)》的重要宗旨之一是提供交流平臺,因此在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國內學者論文發表量,望廣大敘事學研究者不吝賜稿。
敘事-(第五輯)-中國版 目錄
前言
焦點:短篇小說的敘事理論
短篇小說的意義產生方式:以愛麗絲·芒羅的《激情》為例
虛無的口袋:愛麗絲芒羅《激情》中的“形而上的孤獨”
《激情》中情感強化和讀者投入——短篇小說情感沉浸片段的語法結構
《激情》的故事:一份實證研究
關于《激情》闡釋的對話
激情
《敘事》*新論文選譯
美國長篇小說的第二次提升:當代敘事中的種族、形式與后種族美學
“非自然敘事學”有多自然:什么是非自然敘事學的非自然?
什么是非自然敘事學的非自然?對莫妮卡弗魯德尼克的回應
敘事理論新視界
經典/后經典敘事學
博爾赫斯與數學
國內學者論壇
越戰小說中的話語控制:再讀《戀愛中的湯姆卡特》
文學空間研究
后現代視野下的空間自傳敘事與自傳敘事空間
這兒只有這種故事——論《這兒只有這種人:兒科腫瘤病區咿呀學語的兒童》的反醫學殖民敘事
書評
敘事學研究的新拓展:評《審美文化敘事學:理論與實踐》
換個角度“話”敘事:評《敘事虛構作品中的奇特聲音》
教育敘事研究新視野:評《敘事研究教與學:行走在邊界上》
敘述學入門的好幫手:評《敘述學詞典》的中譯本
認知敘事學研究的新突破:評《整合與敘事研究:方法與實踐》
敘事-(第五輯)-中國版 節選
一、內容簡介 《整合》由14篇論文組成,除去前言,剩余論文中的前7篇比較偏重理論,余者則偏重實踐,當然此劃分并非涇渭分明;其中亦不乏理論與實踐并重之作。它們的具體內容如下: 前言部分條理清晰地從3個方面對本論文集的主要內容作了一番簡介:**部分介紹概念整合理論的基本內容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說明敘事研究領域中能與整合理論相關的方面或要素。兩位編者強調,他們著力關注的是“整合理論對于敘事作品創作與接受方面的貢獻”。 (11)。第三部分概述文集內各篇論文的主要內容。 第1篇論文重點關注時間概念和敘述時序性的問題。在作者看來,敘事作品里的事件都是按照一定的時間性或者因果關系連接起來的,但不論是時間順序還是因果關系,都是人親身體驗后的認識,其中記憶要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2篇論文討論電影中敘事懸念的創作手段。文章通過對比不同的懸念電影,說明了懸念的制造離不開整合的手段,其中包括:①讓電影影像成功合為一體以呈現動因和過程的整合空間;②讓電影內容和表征合一并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整合空間;③讓鏡頭視角和觀者視角合成共同注意力集合的整合網絡。在現實認知中,單憑觀者一方,是不可能將兩個視角投注到一個注意力共同體上的。 第3篇論文的作者提出了整合論基礎上的人物交流認知模式。作者描述了閱讀過程中,人們如何在頭腦中構架起人物的觀點和心態。該整合模式不同于以往對故事人物的認同或者排斥觀。 第4篇論文聚焦負面事實(counter factual)推理,認為它既是人類的普遍心理,又是標準的敘事作品情節動機。作者用整合理論將負面事實概念化,他不是簡單地將負面事實的各種版本羅列出來,而是通過整合說明在各種敘述作品(包括小說、戲劇、電視等)中,負面事實呈現出血肉豐滿的多層立體整合模式。 第5篇論文所針對的敘事研究對象是文體;切人點是很通俗易懂的暢銷小說《堂吉訶德》。敘事層面上的文體框架可以提前鉗制文本內的各個敘事要素,但《堂吉訶德》的敘事層面整合了兩種文體框架——流浪漢小說和浪漫史,從而形成了新的一種文體,而另一方面,大層面上文體的整合也和具體文字層面上的整合相互關聯。文章標題中那個斜體的新造詞就是明證。該論文證明了整合理論可以同時運用到敘事作品的宏觀和微觀層面,而非僅能運用于其中一個層面。 ……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