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詞格律辨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0018
- 條形碼:9787516130018 ; 978-7-5161-30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詞格律辨惑 本書特色
萬木春編著的《詩詞格律辨惑》以宏闊的視野,追源溯流,尤其是從音律角度,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全書共分三篇。上篇分析了先秦時代“歌和音律之源”,《詩經》、《楚辭》的語音韻部、節奏音律,漢賦的鋪采摛文、體物寫志,樂府樸厚的自然美、音韻的節奏美,魏晉五言詩、七言詩以及對聲韻聲律總結提煉等;中篇更用大量的例證,從詩歌文本的闡釋出發,又超越對文本的解讀,重點論述了唐代詩歌格律的規范與創新;下篇細致解析了詞的流派、曲調以及句法、體式、用韻等。本書資料宏富,脈絡清晰,在對中國幾千年詩詞創作發展史系統回顧的基礎上,對于詩詞的體式、音韻、聲調、語法等的變化發展做了相當深入的解析,辨識了詩詞格律的真髓,解決了一個目前學界對格律詩詞的創作爭議頗多、各有取向的問題,提出脫離形式主義的束縛,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樹立時代性、科學性的創作心態,使格律詩詞這一中國古典文學的珍貴遺產得以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本從詩詞格律發展角度而寫成的詩歌史,有其獨特的理論價值。
詩詞格律辨惑 內容簡介
萬木春編著的《詩詞格律辨惑》以宏闊的視野,追源溯流,尤其是從音律角度,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全書共分三篇。上篇分析了先秦時代“歌和音律之源”,《詩經》、《楚辭》的語音韻部、節奏音律,漢賦的鋪采文、體物寫志,樂府樸厚的自然美、音韻的節奏美,魏晉五言詩、七言詩以及對聲韻聲律總結提煉等;中篇更用大量的例證,從詩歌文本的闡釋出發,又超越對文本的解讀,重點論述了唐代詩歌格律的規范與創新;下篇細致解析了詞的流派、曲調以及句法、體式、用韻等。本書資料宏富,脈絡清晰,在對中國幾千年詩詞創作發展史系統回顧的基礎上,對于詩詞的體式、音韻、聲調、語法等的變化發展做了相當深入的解析,辨識了詩詞格律的真髓,解決了一個目前學界對格律詩詞的創作爭議頗多、各有取向的問題,提出脫離形式主義的束縛,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樹立時代性、科學性的創作心態,使格律詩詞這一中國古典文學的珍貴遺產得以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本從詩詞格律發展角度而寫成的詩歌史,有其獨特的理論價值。
詩詞格律辨惑 目錄
上篇 古詩探源
**章 歌和音律之源
一 “歌聲即心聲”說
二 “以六律正五音”說
第二章 詩經與“樂”
一 “詩經即樂經”說
二 先秦語音韻部考
第三章 騷體之“體”
一 騷體的根與果
二 騷體藝術特色
第四章 漢宮之“變”
一 楚辭的流傳和向漢賦的轉化
二 民歌的采集和樂府詩的成長
三 文人變思路和五言體的濫觴
四 柏梁臺聯句和七言體的啟蒙
第五章 順理以成章
一 五言詩的成熟并躍居主流
二 七言詩的成型和蓄精待發
三 韻與四聲成律和八大禁區
中篇 律詩探體
第六章 詩唐的輝煌
一 音律、韻律和韻書
二 五言格律成長軌跡
三 七言律詩成長軌跡
四 五七言絕句和排律
五 古苑新葩
六 解放的詩體
第七章 律詩定體論辨
一 正體與拗體存疑
二 孤平的迷惘
三 傳抄和編輯功過觀
四 非古非律和亦古亦律
第八章 陽春唱后明月圓
第九章 余論
一 高峰難超說
二 路障難跨說
下篇、詞律探微
第十章 詞的基本屬性
一 詞的定義
二 詞的起源
三 詞的流派
第十一章 詞的樂園
一 詞的前奏
二 詞的曲調
三 詞的體式
四 詞的句法
五 詞韻與詞的用韻
六 詞的異趣
第十二章 詞的誤區
結語
一 詩魂說
二 風骨說
三 音韻說
四 多一些形象思維
五 萬紫千紅才是春
六 更高更快更強
參考書目
書外贅余
詩詞格律辨惑 作者簡介
萬木春,本名陳新。四川自貢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生,自幼顛沛于沱江、嘉陵江、漢江,尋求人生道路。寫有《S的初戀》、《阿P外傳》、《黎明前的黑暗》等處女作。新中國成立前入我黨培訓干部的中原大學政治學院學習,畢業后分配至中南新聞出版系統,任中南新華書店工會主席,并主持抗美援朝捐獻博古號飛機的常務工作;任中南新聞出版工會理事會理事,并被選為武漢市人民代表會議代表。1951年調任中南土改隊新聞出版大隊二中隊領隊,到湖南參加土改工作,著有《從頭收拾舊山河》等紀實文學作品。大區撤銷后調北京,仍在出版發行系統從事調研、審讀、編輯工作。1959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先后攻讀貿易經濟和哲學。十年浩劫中在文化部五七干校勞動改造期間,古詩詞成了“牛棚”抒情、調笑自娛的主要載體,著有《向陽湖情歌》等,為日后研究詩詞格律起了啟蒙作用。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參加出版社組建工作,任出版發行部主任、經理部經理。在此期間,在新聞出版署統領下,會同兄弟出版社著力研究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發表了《摸著石頭過河》等一系列文章,并與全國50余家出版社橫向聯合,組建中國圖書聯合公司,任總經理。離休后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專家咨詢服務中心理事兼編輯出版主任,參加主編改革開放論文集《換腦筋》。90年代中期開始自費出國旅游,涉足五大洲,已出版《跨海寫真》(西歐卷和北美卷),并和美國同行合作主編出版了《美國進出'口貿易指南》。晚年主要參加社科院秋韻詩社活動,編輯《秋韻詩萃》等詩詞交流讀物,參與編輯社科院老專家畢生積累的優秀詩文專集多卷。自選集有《咽日短笛》、《咽日詩稿》;合編《悠悠愛河》(修訂再版更名《中國古代愛情詩三百首》)等。現已近米壽之年,是做了一生“雜家”的副編審,仍受聘為秋韻詩社顧問。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