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03287
- 條形碼:9787566003287 ; 978-7-5660-032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 本書特色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是先生親筆寫的回憶錄,曾在《舞蹈》雜志上,以“舞蹈人生金千興”為題,連載長達3年之久,受到讀者關注與好評。現在這本裝幀精美的《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就是在“舞蹈人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潤色,并增加了后面的部分而成的。作者金千興先生出身寒微,從進入雅樂部,為第二期學員開始,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傳統的藝術事業,在漫長的70年的藝術生涯中,他辛勤地耕耘著,不愧為我們崇敬的長者。這本書是先生的回憶錄,但它記錄的也是這段歷史時期我們共同經歷過的事情。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 內容簡介
《心韻金千興舞樂70年》是先生的回憶錄,但它記錄的也是這段歷史時期我們共同經歷過的事情。我確信,對于韓國音樂、舞蹈的現代史,《心韻金千興舞樂70年》的意義也是非凡的。我的這篇拙文,能放在這本書的卷首,是我的榮耀,謹此對心韶的辛勤努力,表示深深的敬意。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 目錄
一、童年——難忘的均明學堂
二、踏上樂舞之路——雅樂生的生活
1.成為雅樂部第二期生
2.雅樂部——奉常所
3.雅樂部教程——“文廟樂”與“宗廟樂”
4.我的舞蹈生涯從這里起步
5.為純宗皇帝五十大壽演出
6.主攻奚琴兼修洋琴
7.雅樂部演奏團赴日公演
三、結束雅樂生學習。雅樂部任職
1.雅樂生畢業考試
2.雅樂手補期間的聲樂學習——學習歌曲與時調
3.歌曲巨匠河圭一
4.繼河圭一老師之后是林基俊老師
5.除聲樂外所學的其他課程
6.昌慶宮晚間露天劇場
7.京城放送局播放雅樂—實習演出—佾韶堂
8.為偽滿洲國建國制造編鐘、編磬
9.為崔承喜伴奏音樂錄音
10.為新舞蹈伴奏做出貢獻的樸成玉
11.梨花女子專科學校講授國樂
12.府民館西洋樂和國樂**次同臺演出
第二部
一、離開雅樂部之后
1.我從雅樂部退職
2.朝鮮正樂傳習所和水曜日會
3.韓國正樂院成立
二、教坊
1.去朝鮮教坊工作
2.“漢城教坊”和“朝鮮教坊”
3.藝伎“出花”
4.藝伎的舞蹈
5.三個教坊聯合
三、礦山巡回演出
1.產業戰士慰問團
2.全國各地巡演
四、巫堂樂手
五、日帝末期的國樂
1.灌制唱片
2.朝鮮音樂協會
3.和朝鮮演劇協會的分歧
4.移交情報科管轄的朝鮮樂部
5.大和塾主持下的慰問演出
六、朝鮮音樂協會活動
1.征用通知和不在證明書
2.關于玄哲先生的幾件事
3.糧食和生活日用品匱乏
4.伽倻琴大師樸相根
七、光復后國樂院成立
1.雅樂部—李王職舊王宮
2.國樂院創院紀念演出《大春香傳》
3.唱劇團體的成立和女性國劇團
4.學生國樂同好會
5.全國農樂競演大會
八、草臺班子演出的悲與歡
1.“回婚日”慶典
2.光復后的街頭戲班子
3.娛樂業主金奉業
4.大韓國樂院的演出陣容
5.當娛樂業主的經歷
6.從月薪制開始
7.關于樸春載翁
8.地方巡演失敗
九、大韓國樂院的創立
1.東洋劇場和金斗七
2.亂世中的國樂藝人心態
3.國立國樂院和大韓國樂院
4.講習會的女士名流
第三部
一、避難地時期的國立國樂院
1.“6·25”事件爆發和避難生活
2.沒有糧食的日子
3.踏上歸鄉路
4.只身去釜山
二、戰爭中的舞蹈講習班
1.釜山生活的開始
2.舞蹈講習會
3.學生鄭丁戌
4.組織民謠團
5.與家人相逢
三、休戰前后的國立國樂院
1.正式批準成立國立國樂院
2.晉州開天藝術節
3.國立劇場開館三周年紀念演出
4.美國新聞局贊助的國樂演奏會
5.韓國舞蹈基本圖譜出版
四、設立國樂士養成所
1.國樂院回到漢城
2.國立國樂院附屬國樂士養成所的設立
3.釜山國樂院的創立和與吳相淳先生的相逢
4.講習班學員應邀演出
5.再次回到漢城
五、開設舞蹈研究所
1.開設金千興古典舞蹈研究所
2.兩面鏡子和僧舞鼓
3.23年研究所搬了15次家
六、**次舞蹈發布會和大學講學
1.**次金千興韓國舞蹈發布會
2.幾件小事
3.舉辦舞蹈發布會遇到的困難
4.出講梨花女大
七、成立舞蹈人協會
1.韓國舞蹈藝術人協會和韓國舞蹈家協會
2.舞蹈藝術人協會的金潤鶴
3.舞蹈家和評論家的矛盾
4.退出韓國舞蹈協會
5.全國民俗藝術競演大會
八、設置國樂科和韓國假面劇研究會
1.德成女大*初設立的國樂科
2.漢城中央放送局培養女國樂研究生
3.創建韓國假面劇保存會
4.舞蹈教育研修講習會
九、成立大韓民俗藝術院
1.辭退大韓國樂院理事職務
2.成立大韓民俗藝術院
3.半島劇場開館紀念演出時民俗藝術院遭遇的困境
4.大韓國樂院和民俗藝術院合并問題上的糾紛
5.經歷1960年的動蕩時期
……
第四部
第五部
結束語
心韶金千興舞樂70年 節選
這不僅僅是出于對演出節目的喜愛,更主要的是,表達了他們的一種心情。光復后,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混亂和苦難,他們思念故鄉和祖國,現在祖國的親人來了,他們怎么能不來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呢! 演出一場趕一場地進行著,一場演出完畢,立刻打包裝箱,趕往下一站,到了地方,又是二番折騰。道具中金文淑九鼓舞的鼓架*麻煩,門字形鼓架,一邊掛三面鼓,每次拆裝都費一番工夫。 我們就這樣馬不停蹄地一路走下來,雖然十分辛苦,但心情一直非常興奮,*后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演出任務,如期回國。在金浦機場,大家懷著愉快的心情分手。 我的舞蹈研究所當時在秘苑敦化門臥龍洞一個小樓的2層,是租的房子。我不在的時候,研究所由我的二女兒貞元和樸貞淑(藝名美花)兩個人留守。 樸貞淑與我們1940年在朝鮮樂部時就認識了,光復后,她也是大韓國樂院會員。“6·25”使她失去雙親,一個弟弟也失去了行蹤,就剩下她孤單一人。1956年我開辦舞蹈研究所后,她幫了很多忙。樸多才多藝,唱、跳、杖鼓、鼓、樣樣出色,是演出時一人可多用的角色。我們舞蹈研究所演出發布會時,她常擔當杖鼓。1962年韓國民謠團赴日演出時,她也參加了。這次我去日本正好貞元大學畢業在家,就由她們兩個人幫助照看研究所。 我在日本時,就開始牙痛,忙于奔波,顧不上看醫生,回來后,疼得厲害,不能吃飯,才去看了醫生。醫生說我的牙全部衰老,需要整理,然后包金,全部做完要30萬元。30萬元實在拿不出,只好作罷。后來常來研究所練習杖鼓的一位年輕人,給我拿來一劑(20副)藥,讓我試試。我吃完藥,果然好了。我如今80歲,什么都還可以吃。遺憾的是給我拿藥來的年輕人,以及年輕人找的那位開藥的醫生,我竟然忘記了他們的姓名,但是我從內心里感激他們。 2.去臺灣演出 1967年秋,國立國樂院接到“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和中華國樂院學會的邀請,到中國臺灣去演出。追溯歷史,我們的傳統音樂和舞蹈還從來沒有在中國特別是臺灣正式演出過。所以我們這次的演出,應該是有生以來**次。這次去臺灣與以往的出國演出不同,我是帶著很大的期望去的。我自年幼起,進入宮中樂界,起步學的就是孔子廟祭享中的文廟樂,我現在要去的地方正是這個音樂的發祥地,迫切希望能領略一下那里的祭禮樂和佾舞。 9月20日出發,10月1日回國,全程12天期間內,將在臺北、臺南、臺中和新竹4個地方演出5場。 ……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