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59093
- 條形碼:9787303159093 ; 978-7-303-1590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本書特色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按中國歷史發展順序列卷,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論述了自遠古以來隨著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中華藝術生成演變的全過程,囊括了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繪畫、書法、雕塑、建筑等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門類,從宏觀的層面審視中華藝術的發展走向,從通史的角度探討各藝術門類之間的關系。 李希凡主編的《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1卷)》為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重大課題《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版的**卷,結合歷史遺存、文化典籍以及出土文物實物,系統介紹了原始社會及夏商周三朝我國藝術的發展歷程,內容廣博、圖文并敘。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重大課題《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版的**卷,結合歷史遺存、文化典籍以及出土文物實物,系統介紹了原始社會及夏商周三朝我國藝術的發展歷程,內容廣博、圖文并敘。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目錄
**編 原始
概述
一、藝術的發生
二、中華原始藝術的界定、分布和流變
三、中華原始藝術的基本特征
**章 原始音樂
**節 原始音樂起源探討
一、有關音樂起源的幾種推論
二、關于音樂形式、因素起源的研究
第二節 原始音樂的特點及其社會功用
一、原始音樂的傳說和記載
二、原始音樂的存在方式
三、原始音樂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考古發現的中國遠古樂器
一、擊樂器
二、吹奏樂器
三、遠古樂器的組合
第二章 原始舞蹈
**節 原始舞蹈的起源與特征
第二節 考古發現的中國原始舞蹈
一、彩陶
二、巖畫
第三節 近代民俗活動中的原始舞蹈遺存
一、生命歡歌,自然禮贊
二、敬天地,祀鬼神
三、生殖崇拜
四、與祭祀相關的其他舞蹈
第四節 古文獻和神話傳說中的原始舞蹈
一、樂舞的初創
二、“三皇五帝”時代的樂舞
**節 中華原始建筑的基本形態
一、目前所知中國*早的人工居住形式
二、原始建筑的基本形態:巢居與穴居
第二節 穿斗木構的淵源:巢居
一、巢居發展序列:從“構木為巢”到“干闌”(柵居)
二、河姆渡文化的干闌建筑
三、源于巢居的原始建筑藝術
第三節 土木混合結構的淵源:穴居
一、穴居的發展序列
二、原始建筑遺存狀態
三、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發達階段的聚落
四、原始建筑樣式與功能
五、源于穴居的原始建筑藝術
第四節 多樣的禮制建筑雛形
第四章 原始雕塑
**節 原始雕塑藝術分期
一、舊石器時代雕塑
二、新石器時代雕塑
第二節 陶器及其他器物上的雕刻紋飾
一、陶器上的雕刻紋飾
二、牙骨器和木器上的雕刻紋飾
第三節 玉雕的造型與紋飾
一、原始玉雕的造型
二、玉雕的紋飾
第四節 史前雕像
一、中國史前雕像
二、史前雕像的藝術演進
三、史前雕像的文化史意義
第五章 原始制陶及史前素陶
**節 原始陶器
一、中國原始制陶的特征
二、中華原始陶文化的分布與發展
第二節 素陶的造型與裝飾
一、素陶的分布與發展
二、典型器物的造型及精神內涵
三、豐富的器形變化
四、促使器形演變的幾種主要因素
五、陶的裝飾部位及主要裝飾手法
第六章 原始彩陶
**節 彩陶的分布和發展
一、彩陶的文化類型
二、彩陶藝術的特征與紋飾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象形紋飾
一、形象的創造
二、紋樣的發展
二、紋飾的內涵
第三節 韻律與圖像的啟迪
一、點畫到紋飾
二、線的韻律
三、圖像的啟迪
第七章 原始巖畫
**節 中國巖畫及其發現
第二節 北方巖畫
一、陰山巖畫
二、青海巖畫
三、甘肅巖畫
四、新疆巖畫
第三節 南方巖畫
一、連云港將軍崖巖畫
二、滄源巖畫
三、左江巖畫
第四節 巖畫的題材
一、動物與狩獵
二、祈禱和祭祀
三、兩性觀念的表現
四、腳印巖畫
五、人面巖畫
第五節 巖畫的藝術特點
一、濃烈的寫實風格
二、神秘的象征意象
三、自由的畫面構成
第八章 余論:中華原始藝術對后世藝術的影響
**節 中華原始藝術奠立了中華藝術中“天人相諧”觀的基礎
第二節 中華原始藝術的“寫意”特征
第三節 中華原始藝術的象征觀念
……
第二編 夏商周
年表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節選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1卷)》由李希凡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華藝術通史簡編-第一卷 作者簡介
李希凡,男,漢族,中共黨員。1927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紹興,原名李錫范,字疇九。195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1953年至1955年肄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1955年至1986年調《人民日報》歷任文藝部編輯、評論組長、副主任、常務副主任,1986年調中國藝術研究院任常務副院長、研究員、首聘終身研究員。全國第二、八屆政協委員,全國第四屆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54年加人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紅樓夢評論集》(與藍翎合著)、《弦外集》、《論“人”和“現實”》、《管見集》、《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形象》、《寸心集》、《題材·思想·藝術》、《(吶喊)(彷徨)的思想與藝術》、《紅樓夢藝術世界》、《李希凡文學評論選》、《文藝漫筆》、《文藝漫筆續編》、《燕泥集》、《說情》、《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貢獻》、《冬草》、《藝文絮語》、《沉沙集》、《傳神文筆足千秋——人物論》、《往事回眸》,主編《紅樓夢大辭典》、《中華藝術通史》、干部培訓教材《中國藝術》、《外國藝術精粹賞析》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