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觀眾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468550
- 條形碼:9787535468550 ; 978-7-5354-6855-0
- 裝幀:75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觀眾心理學 本書特色
中國**本從觀眾心理入手,系統地研究戲劇家如何了解觀眾、適應觀眾、征服觀眾、提高觀眾等問題的專著。余秋雨認真鉆研了以德國為基礎的接受美學和藝術心理學,融會貫通后,由此編成一部教材,并把長期被濫捧或狂貶所歪曲的中國藝術,作為與接受美學碰撞的重要素材。為了避免過于抽象,舉了古今中外藝術家的實踐來證明。作為學科,它們是新的,但作為學科所傳達的審美心理范疇,卻從人類擁有藝術以來就一直在發揮作用。因此,它們與藝術實踐的遇合,將會兩相滋養:既讓藝術獲得全新的思維高度,又讓學術獲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觀眾心理學 內容簡介
★ 本書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 ★ 當代美學的起點是"接受美學",也就是審美心理美學。本書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奠基之作。 余秋雨編寫這部教材的主旨在于:為藝術表現尋找觀眾的心理依據。 這個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為藝術表現找到美學自覺。
觀眾心理學 目錄
心理美學引論
一 什么是心理美學
二 心理美學的立足點
三 對&"觀眾&"的誤解
四 &"正常觀眾&"
五 心理美學的首要范疇
六 心理美學中的悲劇美和喜劇美
七 悲劇美為何發生轉型
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九 這一對范疇融合了
十 又從心理學通達了哲學
十一 審美心理機制
十二 以&"注意&"為例
十三 隨意注意
十四 屏風之爭
十五 心理空間
本論 觀眾審美心理
**章 學理基礎
一 心理研究是一種思維升級
二 接受美學與心理學相遇
三 接受美學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視域
第二章 綜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度對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對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饋流程
一 反饋的意義
二 集體心理體驗
三 劇場內的多角反饋
四 劇場內外的反饋
第四章 觀眾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強度
二 變異
三 感知真實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觀眾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續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與故事結構
第六章 觀眾情感的卷入
一 戲劇情感的特點
二 觀眾情感的卷入過程
三 負面情感和復雜情感
四 共鳴
第七章 觀眾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觀眾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層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厭倦
一 適應與厭倦
二 對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劇目
觀眾心理學 相關資料
我一生投過稿的報刊不計其數,但我始終覺得《明月》最令我有親切之感。自由、獨立、中國情味大概是我對《明月》最欣賞的幾點特色!嘤r(著名學者) 《明報月刊》不在場的時候臺上冷場、臺下蕭條,他每再一次在場,鑼鼓絲竹便應著幕起而響起,無他,文化的價值觀也。——鄭愁予(詩人) 《明月》是一本真正的知識分子刊物,她的價值中立立場和中性態度是一貫的!獎⒃購停ㄏ愀鄢鞘写髮W中國文化中心榮譽教授) 《明月》是海內外華文世界中,最多人文關懷、最嚴謹、最公道、最可信賴、可讀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柏楊(作家)
觀眾心理學 作者簡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 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等。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