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59190
- 條形碼:9787544059190 ; 978-7-5440-59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本書特色
米駿編著的《米芾蜀素貼苕溪詩》是歷代名碑法帖技法教程系列之一,精選了歷代名碑法帖的代表作,滿足了各階段學書者的不同需求。為了便于教學和自學,遵照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的原則,對每種碑帖的用筆特點、結構特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對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問架結構均運用圖例和文字講解,使學書者有一個比較完整、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內容簡介
北宋時,蜀地(四川)生產一種質地精良的本色絹,稱為蜀素。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個縱29.7cm,橫284.3cm的長卷,上織有烏絲欄,制作講究,只在卷尾寫了幾句話,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題詩,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競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一直到北宋元秸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米芾見了卻“當仁不讓”,一揮到底,寫得隨意自如,清勁飛動,真似如魚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題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詩,計七十一行,六百五十八字,署黻款,這就是《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此卷由于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折挑,曲盡變化,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米芾用筆如畫竹,喜“八面出鋒”。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結字也俯仰斜正,變化極大,并以欹側為主,表現了動態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日:“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此卷明代歸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恒之手,后入清內府,現存臺灣“故宮博物院”。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目錄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作者簡介
米駿,漢族,米芾的后裔,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圖書策劃人。幼承家學,多年筆耕不輟,對米芾、歐陽詢、柳公權、王羲之、何紹基等人的書法均有深入研究,兼習諸師百家,博采眾長。其書法汲取傳統書藝之精妙,融規范、美觀、個性于一體,擅長楷、行、草、隸等多種字體。曾在四川、北京等地成功舉辦過個人禪意書法展,并多次被邀在高校進行書法講座。擔任過中國書畫家聯誼會青少部副部長、少兒才藝委員會主任、全國書畫大展賽事評委等職。已出版暢銷字帖百余種。其編撰的書法字帖類圖書以專業、易懂、實用為特色而深受廣大讀者一致好評。個人簡介、主要著作和書藝特色已編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硬筆書法名家大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