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24120
- 條形碼:9787301224120 ; 978-7-301-2241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本書特色
本書記錄的是一名資深律師與一名法學教授就刑事辯護問題所進行的對話。對話的目的主要是對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進行一次系統的總結和整理。 本書主要是討論刑事辯護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沿著刑事辯護制度的發展脈絡,在對刑事辯護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則以及相應的理論問題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刑事辯護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詳細談論了刑事辯護的幾種類型、各種類型的刑事辯護的思路和技巧,以及在刑事訴訟各個階段的刑事辯護技巧,對刑事辯護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對中國刑事辯護理論的發展、對中國刑事辯護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對年輕律師的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內容簡介
田文昌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辯律師,陳瑞華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訴法學者。這兩位在各自領域具有鮮明號召力的人物,圍繞刑事辯護這一近年來*熱門的話題展開深入而具體的對話,系統梳理中國刑辯30年來的經驗與得失,全面展現中國刑辯道路的獨特歷程,涉及刑辯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國式刑事辯護的獨特模式、律師辯護實踐中的獨特經驗、被告人人權保護的獨特歷程與曲折進步以及*新的刑訴法修訂為刑事辯護帶來的新空間與新挑戰,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中國刑事辯護進行了全面總結。 該書預計在律師領域會形成強烈影響,同時也會吸引很多關心刑事辯護的法官、檢察官、學者、法學研究生的關注。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目錄
· 對話一 中國刑辯三十年的發展脈絡
· 辯護的概念與要素
· 法庭辯護與審判前辯護的并存
· 實體辯護與程序辯護的分離
· 實體辯護的分化
· 罪輕辯護與量刑辯護的關系
· 對話二 證據辯護
· 證據能力和證明力的法定化?
· 證據信息真實性的推定規則
· 證明責任的分配
· 證明標準
· 對話三 程序辯護
· 程序性辯護的困境
· 程序性辯護的技巧
· 對話四 無罪辯護
· 實體上的無罪辯護
· 證據上的無罪辯護
· 程序辯護向無罪辯護的轉化
· 對話五 量刑辯護
· 量刑辯護的技巧
· 消極的辯護與積極的辯護
· 罪輕辯護
· 對話六 辯護思路的形成
· 開庭前辯護思路的形成
· 開庭前與被告人的溝通與協商
· 一審中辯護思路的調整
· 辯護思路的再次調整
· 對話七 庭審前的辯護準備
· 會見的注意事項
· 閱卷權問題
· 閱卷的技巧
· 調查取證的困境與技巧
· 對話八 **審程序中的辯護(上)
· 法庭調查與法庭辯論的關系
· 對控方言詞證據的質證
· 對控方鑒定結論的質證
· 對控方實物證據的質證
· 法庭舉證技巧
· 對話九 **審程序中的辯護(中)
· 辯方證據的合法性問題
· 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
· 對話十 **審程序中的辯護(下)
· 法庭辯論技巧
· 法庭辯論的語言藝術
· 法庭應變
· 法庭辯論的風格
· 指導性案例的運用
· 第二輪辯論的技巧
· 對話十一 二審和死刑復核程序中的辯護
· 二審程序中的辯護
· 死刑復核程序中的辯護
· 對話十二 律師職業風險防范
· 律師職業風險的表現
· 《刑法》第306條問題
· 職業風險的防范
· 對話十三 刑事訴訟法修改為刑事辯護帶來的新空間與新挑戰
· 偵查階段律師辯護人地位的確立
· 律師辯護范圍的擴大
· 律師在偵查階段會見權的保障
· 律師閱卷權的保障
· 法律援助范圍的擴大
· 證人、鑒定人出庭與律師辯護
· 二審審判開庭審理范圍的擴大
·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程序辯護
· 對話十四 從刑事訴訟法新司法解釋扭刑事辯護
· 被告人閱卷權問題
· 辯護人提交委托手續問題
· 律師閱卷權問題
· 律師調查權問題
· 質證程序問題
· 非法證據排除中的錄音錄像問題
· 庭前會議
· 被告人委托律師的次數與人數限制問題
· 結語
· 附錄
· 刑事辯護律師執業技能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節選
田文昌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辯律師,陳瑞華是中國*著名的一位刑訴法學者。這兩位在各自領域具有鮮明號召力的人物,圍繞刑事辯護這一近年來*熱門的話題展開深入而具體的對話,系統梳理中國刑辯30年來的經驗與得失,全面展現中國刑辯道路的獨特歷程,涉及刑辯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國式刑事辯護的獨特模式、律師辯護實踐中的獨特經驗、被告人人權保護的獨特歷程與曲折進步以及*新的刑訴法修訂為刑事辯護帶來的新空間與新挑戰,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中國刑事辯護進行了全面總結。
該書預計在律師領域會形成強烈影響,同時也會吸引很多關心刑事辯護的法官、檢察官、學者、法學研究生的關注。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相關資料
本書記錄的是一名資深律師與一名法學教授就刑事辯護問題所進行的對話。對話的目的主要是對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進行一次系統的總結和整理。當然,任何律師都不能說自己的辯護經驗就等于“中國律師的經驗”,任何學者也不能說自己的研究就“完全總結了中國刑事辯護的經驗”,我們所說的“中國經驗”主要是對中國現階段的特定歷史條件即“中國特色”而言。我們兩人通過對話希望盡量展示中國刑事辯護的一般經驗,并使這些經驗上升為概念和理論。
我們力圖證明,即使是在今天中國法律制度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的背景下,律師的刑事辯護仍然有相當大的空間。在刑事辯護中,律師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認真研究刑事辯護的經驗和技巧,力求挖掘出每個案件的“辯點”,爭取在辯護工作中做到不留遺憾。與此同時,在法學研究中,法學家們與其“臨淵羨魚”,簡單引進西方國家的概念和理論,倒不如“退而結網”,認真聽取中國辯護律師述說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踏踏實實地進行理論的提煉和總結,由此推動刑事辯護理論的研究。
——田文昌 陳瑞華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增訂本) 作者簡介
田文昌: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主任,1983年—1995年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1985年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95年創辦京都律師事務所。全國律協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律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等欄目先后對其進行過多次專訪報道。2002年被美國刑事辯護律師協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曾出版著作:《刑罰目的論》、《刑事辯護學》、《控辯審三人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律師建議稿》、《律師制度教程》、《律師與法治》、《中國名律師辯護詞代理詞精選——田文昌專輯》(共兩輯)。 陳瑞華:北京大學法學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在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官學院、國家檢察官學院任兼職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有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證據法學、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礎理論等。獨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1997,2004);《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2006);《看得見的正義》(2000);《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論》(2005);《法律人的思維方式》(2007);《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2007);《論法學研究方法》(2009);《量刑程序中的理論問題》(2010)。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