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核醫學-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171984
- 條形碼:9787117171984 ; 978-7-117-1719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醫學-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 本書特色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核醫學(第8版)》編寫特點如下: 1.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在教育部、衛生部的領導和支持下,按照“5+3”為主體的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進行頂層設計,由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全國臨床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審定,院士、專家把關,全國各醫學院校知名專家、教授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高質量精品出版。 2.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根據教育部培養目標、衛生部行業要求、社會用人需求,在全國進行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和教材建設經驗,充分研究論證本專業人才素質要求、學科體系構成、課程體系設計和教材體系規劃后,科學進行的。 3.在全國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和汲取了前七輪教材的編寫經驗和成果,尤其是對一些不足之處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并在充分體現科學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更考慮其全國范圍的代表性和適用性。 4.教材編寫修訂工作著力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改革和教材體系的建設創新——科學整合課程、淡化學科意識、實現整體優化、注重系統科學、保證點面結合。繼續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以確保教材質量。 5.為配合教學改革的需要、減輕學生負擔和體現“干細胞”教材特色,全套教村精煉文字、壓縮字數,注重提高內容質量,并根據學科需要,采用大16開國際開本、雙色或彩色印刷,以提高印裝質量和可讀性。同時,在每一頁都增加了留白,便于學生記錄和標記書中重點知識。 6.為滿足教學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教材系列化、立體化和數字化建設,大部分教材配有配套教材和數字出版的教學資料,并實現了全套教材的網絡增值服務,方便老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實現了數字化資源共享。
核醫學-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 內容簡介
核醫學的主要特點可用"分子、靶向"來概括。即核醫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顯像診斷,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療,利用放射性核素靶向、靈敏特點進行醫學研究。 本版教材的主要指導思想是,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教學改革成果,貫徹以"5+3"為主體的醫學教學改革精神。注重訓練學生臨床實踐技能,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醫德培養和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醫學生運用核醫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打下基礎。 本教材的使用對象為國內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5+3" 模式)、基礎醫學、口腔醫學、法醫學專業的本科生及臨床醫學長學制學生。也適用于公共衛生、醫學檢驗、護理、影像等專業本科生的病理學教學。同時可作為重要參考書供研究生、青年醫師、教師、進修醫師使用。
核醫學-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 目錄
緒論
一、核醫學基本概念和學科分類
二、核醫學功能成像原理和與其他影像技術的比較
三、核醫學科學研究的特點和方法
四、核醫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篇 基礎篇
**章 核物理知識
**節 同位素、核素、同質異能素
一、原子組成
二、核素、同位素、同質異能素
三、穩定核素與放射性核素
第二節 放射性衰變
一、核衰變類型
二、核衰變規律
第三節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一、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核醫學儀器
**節 放射性探測儀器的基本原理
一、放射性探測的基本原理
二、放射性探測儀器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
三、y照相機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spect、spect/ct和雙探頭符合探測
一、spect基本結構
二、spect工作原理
三、spect成像特點
四、spect數據采集和斷層圖像重建
五、spect/ct圖像融合技術
六、雙探頭符合線路spect
第三節 pet、pet/ct、pet/mri及小動物pet
一、pet基本結構及原理
二、pet/ct
三、pet/mri
四、小動物pet
第四節 臟器功能測定儀器
一、甲狀腺功能測定儀
二、腎功能測定儀
三、多功能儀
第五節 體外樣本測量儀器及輻射防護儀器
一、y閃爍計數器
二、手持式y射線探測器
三、活度計
四、液體閃爍計數器
五、表面污染和工作場所劑量監測儀
六、個人劑量監測儀
第三章 示蹤技術及核醫學顯像
**節 示蹤技術及放射性核素顯像原理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技術
一、方法學原理
二、顯像類型與特點
三、圖像分析要點
四、核醫學影像在醫學中應用的特點和優勢
第四章 放射性藥物
**節 放射性藥物的概念及靶向作用原理
一、基本概念
……
第二篇 診斷篇
第三篇 治療篇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核醫學-第8版-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 作者簡介
李少林,男,1946年3月生于四川成都。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歷任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委員,重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協常委,重慶市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等。20世紀80~90年代,赴日本East Hospital of National Cancer Center以及Kyoto University等留學和高訪。 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l項,三等獎3項,教學成果獎1項,發明專利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156篇,主編專著3部,SCI收錄文章9篇。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干細胞靶向性、基因反義技術、腫瘤細胞內信號轉導干預對腫瘤生長、浸潤、轉移的影響,抗腫瘤人源抗體篩選,腫瘤蛋白質組學及用于核醫學顯像研究等。 連續14年擔任臨床醫學專業全國規劃教材主編。曾主編全國規劃教材10部,專著2部,CAI多媒體課件2部;其中“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現有在讀碩士生15人,博士生6人。 王榮福,男,1955年生于福建浦城。醫學和藥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教育部“核技術應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核醫學系主任和北大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影像中心主任,亞太核醫學學院中國負責人,第十屆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華醫學科技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兼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核醫學裝備與技術和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其他多個學術團體常委。 從事教學工作31年。承擔臨床醫學本科、長學制、研究生和進修醫師等教學,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學術骨干和優秀人才。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大會報告和會議主持,承擔多項國家級、部委級課題項目,主編核醫學教材10部、專著3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400多篇論文(SCI收錄40多篇),獲得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核醫學榮譽獎、北京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美國核醫學最佳基礎科學研究優秀論文獎、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大學《核醫學》精品課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人才計劃獎勵等。 張永學,男,1953年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核醫學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長,核醫學及PET中心主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協和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副會長,《中華核醫學雜志》副總編等。 從事教學工作3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校教學名師。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專著12部,副主編15部,任八年制及研究生規劃教材《核醫學》主編。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各1項、面上項目5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及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各1項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