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098428
- 條形碼:9787802098428 ; 978-7-80209-84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本書特色
陶曉龍編著的《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新時期土地市場政府干預理論與實踐》試圖從資源配置理論以及“政府”和“市場”兩種不同資源配置方式的功能分工的角度,剖析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內生性和必然性,通過對土地市場結構、均衡機制和效率分析,表明市場導向型土地管理制度變革和政府干預(調控)的路徑依賴。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內容簡介
土地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如何進行有效配置和節 約利用,始終是我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的一個全局性問題。在經濟 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過程中,土地資源的自然、經濟和社會屬性越來越發 揮重要作用,供需 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堅持和完善市場機制對土地資源 配置基礎性作用的 同時,政府干預理應成為一種調節有效供給和有效需 求不平衡的不可或 缺的重要手段。 陶曉龍編著的《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新時期土 地市場政府干預理論與實踐》試圖從資源配置理論以 及“政府”和“市場”兩種不同資源配 置方式的功能分工的角度,剖析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 控的內生性和必然 性:通過對土地市場結構、均衡機制和效率分析,表 明市場導向型土地 管理制度變革和政府干預(調控)的路徑依賴;從土地 引發的財政稅收、 土地金融引發貨幣供應等理論和實踐的宏微觀經濟效 應分析,闡明土地 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運行機理和傳導機制;在此基礎 上,《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新時期土地市場政府干 預理論與實踐》進一步闡述土 地供應與固定資產投資及經濟增長的關聯性,進而表 明土地供應變化對 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作用和影響,為土地政策參與宏觀 調控提供理論基礎 和實證分析,也為宏觀調控手段差異性選擇和土地政 策參與宏觀調控的 政策體系創新奠定基礎。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目錄
第1章 土地資源配置與宏觀調控概述
1.1土地資源配置概述
1.1.1土地資源配置的作用
1.1.2土地資源配置與國民經濟運行
1.1.3土地資源屬性與配置方式
1.2資源配置的理論分析
1.2.1資源配置的理論基礎
1.2.2資源配置方式的簡要回顧
1.2.3“政府”與“市場”的功能分工
1.3土地資源配置特點與效率
1.3.1土地資源配置特點
l.3.2土地資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1.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回顧
1.4.1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
1.4.2我國土地資源宏觀調控的歷程
1.4.3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由來
第2章 土地宏觀調控的土地市場結構分析
2.1土地市場結構與均衡
2.1.1土地市場結構
2.1.2土地市場層次結構
2.1.3土地市場組織結構
2.2土地市場均衡與價格調節機制
2.2.1土地市場均衡
2.2.2土地市場價格調節機制
2.3土地市場結構效率分析
2.3.1壟斷效率損失模型
2.3.2土地供應市場單頭壟斷與折線需求分析
2.4國外土地市場制度與土地調控
2.4.1美國土地市場與土地管制
2.4.2日本土地市場與土地調控
2.5市場導向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5.1土地市場化進程回顧
2.5.2新時期土地制度市場化改革趨勢
2.5.3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演變過程中的“路徑依賴”
第3章 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傳導機制(一)
3.1土地引發財政擴張的宏觀經濟效應
3.1.1土地引發財政擴張的情況分析
3.1.2土地引發財政擴張的宏觀經濟效應
(稅費、財政、收入)
3.2土地財政性收益分配實證分析
3.2.1政府規費和稅收情況
3.2.2土地收益分配情況分析
3.2.3土地收益分配存在問題和政策建議
3.3土地儲備制度的宏觀效應分析
3.3.1土地儲備制度變遷
3.3.2土地儲備制度環境的變化
3.3.3宏觀調控聯動新機制的構建
3.3.4土地儲備宏觀調控作用
3.3.5土地儲備理論基礎與政府干預作用
3.3.6政府土地儲備制度創新
3.4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制度分析
3.4.1現行基金制度建立運行情況
3.4.2現行基金及其關聯制度分析
3.4.3探索建立新型基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4.4國外和我國港澳地區土地基金經驗與啟示
3.4.5建立新型基金制度的思考與建議
第4章 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傳導機制(二)
4.1土地金融實踐——開發性金融
4.1.1開發性金融與基礎設施土地抵押貸款
4.1.2城市土地開發利用模式分析
4.1.3金融創新(開發性金融)模式分析
4.2國內外土地銀行制度總結與借鑒
4.2.1國內外土地銀行發展概況
4.2.2國外(地區)土地銀行制度的啟示
4.3土地與金融結合的多種類型分析
4.3.1土地資產特性及其對資金運行機制的要求
4.3.2土地金融實踐與多種結合類型分析
4.4土地金融的宏觀經濟效應
4.4.1土地金融實踐
4.4.2土地金融實踐的理論基礎
4.4.3貨幣供給擾動的影響
4.4.4貨幣供給擾動的短期效應(價格黏性假說)
4.4.5貨幣供給擾動的長期效應(價格靈活假說)
4.5銀行貸款的微觀經濟效應
4.5.1貨幣供給擾動下完全競爭型企業價格和產量的變化
4.5.2貨幣供給擾動下壟斷競爭型企業價格和產量的變化
第5章 土地供應與宏觀經濟增長
5.1土地與gdp增長
5.1.1gdp的定義及內涵
5.1.2土地與gdp增長的關系
5.2土地供應與固定資產投資
5.2.1土地供應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
5.2.2投資引致性土地供應的擴張
5.3土地供應與經濟增長
5.3.1土地供應與經濟增長的時滯效應
5.3.2土地管理對經濟增長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作用
5.3.3土地供應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度量
5.4我國經濟增長中土地供應的特點
5.4.1固定資產投資引致土地供應總量擴張
5.4.2耕地轉為建設用地與經濟增長的周期波動密切相關
5.4.3經濟增長中土地制度的改革
第6章 土地投入與宏觀經濟周期波動
6.1經濟周期理論
6.1.1經濟周期的含義
6.1.2我國經濟的周期性變化
6.2土地供應的周期性變化
6.2.1土地供應周期性特點
6.2.2周期變化中耕地減少量的變化情況
6.3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
6.3.1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6.3.2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
6.3.3房地產經濟周期的成因
第7章 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政策與體系創新
7.1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手段差異性分析
7.1.1財政貨幣政策與土地政策差異性分析
7.1.2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7.2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作用與成效
7.2.1土地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調控作用
7.2.2土地宏觀調控的成效
7.3強化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機制與體系創新
7.3.1土地宏觀調控的機制創新
7.3.2建立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創新體系
參考文獻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作者簡介
陶曉龍,安徽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就職于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兼任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常務副秘書長。1994年9月經國家教委選拔進入中國人民大學中美經濟學國際交流中心(福特第十期),接受中美經濟學教育交流委員會與美中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委員會聯合培養。2001年6/9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宏觀經濟研究方向,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土地經濟和土地金融等研究工作。參著中國經濟發展研究論叢第二輯《微調論》、中國當代中青年經濟學家論著文庫《新政府干預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中共中央黨校《土地經濟學教程》、 《土地管理制度與政策》等。2001年以來,先后主持或參加了國土資源部《土地收購儲備與建立政府土地基金研究》、 《改革土地制度與防止重復建設》、 《土地供應與GDP增長關系研究》等20多項重點課題研究工作。參加了《土地儲備管理辦法》、 《關于加強土地儲備與融資管理的通知》、《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起草工作。曾獲中國能源化學工會全國委員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