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03432
- 條形碼:9787559603432 ; 978-7-5596-0343-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那些在宗教研究領域僅有一點或毫無基礎的學生們準備的。全書分為“基本宗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起源于中國和日本的宗教”“起源于中東的宗教”四部分,廣泛地覆蓋了世界范圍內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別介紹各個宗教的教義、倫理價值觀、禮儀及其發展歷史,以及它們在與現代性的碰撞中產生的問題。
本書介紹*基本的宗教知識,既不刻意剪短或簡化各個宗教,也不會過深探討專業的細節。原始文獻的大量引用使得本書可以更好地呈現宗教傳統的原貌;對當今宗教現狀的描繪則相當得益于馬克? 伍德沃德的寫作——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自己與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處的經歷,對本書進行了更加周密的編輯,并對其中宗教現狀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更新,使這本書更加全面、易讀。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前言
當我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教授“世界宗教”這門課程的時候,我與其他許多人發現,很有必要向大學生們解釋為什么研究宗教這一問題。我們經常講一些話來肯定宗教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促進持不同信仰的人民之間的和諧與理解的必要性。在2001 年9 月11 日之后,已經沒有必要對宗教學術研究的必要性提出質疑了。政策的制定者、學生和廣大民眾很快認識到,宗教已取代經濟,成為冷戰之后意識形態上*強大的力量。正像宗教包含著和平的種子,它們也為仇恨和暴力提供了潛在的可能。覺得大家只要相互理解,就能(在*基本的人性的層面上)寬容和接受彼此,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大多數宗教的一些解釋本來就是不寬容和具有暴力傾向的。但不管怎樣,對陰暗面的理解對于戰勝它來說是必要的。如果我們要避免因少數人的暴力行為而誤解該信仰之下的所有信徒,理解其他民族的宗教而不是僅僅理解我們自己的宗教——即使我們自己什么宗教也沒有——也是必要的。
在準備劉易斯·霍普費這部著作第11 版的出版時,我已經利用了在過去十年中我向數千名大學生教授世界宗教的簡介課程的經驗,以及在亞洲的基督教、佛教、儒教和伊斯蘭社會中長期生活與工作的經驗。從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宗教與沖突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和研究項目中,從與印度尼西亞日惹的加查瑪達大學的宗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近年來我在這里持有客座教授的職位——的教員與學生的對話中,我也獲益匪淺。
我試圖將這本書與對世界宗教的研究帶入“9·11”以后的時代,并跟上在世界其他傳統和地區的宗教變革的步伐。這里的內容經進一步的擴充和增補后,涵蓋了更廣范圍的“新興宗教”與傳統宗教的新變種。在中國與海外華人中發生的迅疾變化使我對第八章做了較大的修訂,這一章是關于中國宗教的。本書也對全球宗教之本土形式與上座部佛教之世俗形式的內容進行了擴充。我不幸地發現有必要增加對宗教與暴力問題的闡述,“簡介與概覽”中的一部分便是關于這一可悲主題的學理性解釋。每一章中也包含了對宗教與暴力問題的討論。選讀書目的單子已做了修訂。這一版中,我加入了更多敘事性的歷史和歷史故事,以使這本書更易于非專業讀者閱讀。
《世界宗教》的這一版獻給世界各地的這樣一些信徒:面對那些頻頻以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宗教之名進行傳播的偏執和仇恨,他們從根植于其自身宗教里的同情之理念中尋找解毒的試劑。這本書也是為了紀念努爾霍利什·馬吉德博士(Nurcholish Madjid,1939—2005),他是一位印度尼西亞的穆斯林學者,將自己人生的*后十年獻給一個被種族和宗教暴力折磨的民族的和平與和解事業。在我與努爾霍利什的*后一次談話中,他說:“馬克你知道,我希望不再當政治家了,而是回家著書立說。”不幸的是他再也沒有得到機會。
馬克·R. 伍德沃德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目錄
簡介與概覽 9
**部分 基本宗教 1
**章 基本宗教與世界宗教 5
1.1 關于基本宗教的知識來源 7
1.2 基本宗教的史前開端 8
1.3 基本宗教的共同特征 12
第二章 美洲本土宗教 23
2.1 神靈世界 26
2.2 萬物有靈論 27
2.3 與靈界的接觸 29
2.4 死亡和死亡之后的生活 39
2.5 今天的美洲本土宗教 40
第三章 非洲宗教 49
3.1 本土宗教 51
3.2 非洲的非本土宗教 67
3.3 今天的非洲宗教 67
第二部分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 73
第四章 印度教 79
4.1 印度教的起源 81
4.2 吠陀時代 86
4.3 古典時期之后的印度教 103
4.4 穆斯林在印度的影響 114
4.5 現代印度教 115
4.6 印度教節日 120
4.7 今天的印度教 120
第五章 耆那教 131
5.1 大雄的生平 133
5.2 耆那教的教義 134
5.3 耆那教的宗派 138
5.4 耆那教的節日 139
5.5 今天的耆那教 140
第六章 佛 教 145
6.1 喬達摩的生平 147
6.2 佛陀的教義 151
6.3 佛教的發展 153
6.4 上座部佛教 154
6.5 大乘佛教 157
6.6 佛教節日 167
6.7 今天的佛教 168
第七章 錫克教 177
7.1 那納克的生平 179
7.2 那納克的教義 181
7.3 錫克教的歷史發展 182
7.4 錫克教內的派別 184
7.5 錫克教徒的宗教生活 185
7.6 錫克教的節日 186
7.7 今天的錫克教 187
第三部分 起源于中國和日本的宗教 193
第八章 中國宗教 197
8.1 基本的中國宗教概念 199
8.2 道 教 203
8.3 儒 教 212
8.4 中國傳統節日 220
8.5 今天的中國宗教 221
第九章 神道教 227
9.1 日本的神話 229
9.2 神道教的歷史 230
9.3 神道教的三種形式 237
9.4 日本人的節日 240
9.5 今天的神道教 241
第四部分 起源于中東的宗教 247
第十章 瑣羅亞斯德教 255
10.1 前瑣羅亞斯德時期的波斯宗教 257
10.2 瑣羅亞斯德的生平 258
10.3 瑣羅亞斯德的教義 260
10.4 瑣羅亞斯德教的歷史發展 269
10.5 瑣羅亞斯德教的節日 271
10.6 今天的瑣羅亞斯德教 272
第十一章 猶太教 277
11.1 《圣經》中的族長 279
11.2 《出埃及記》 281
11.3 西奈山與律法 283
11.4 西奈山之后的宗教制度 284
11.5 希伯來君主時代的宗教 285
11.6 流放和回歸 287
11.7 猶太人大流散 289
11.8 中世紀的猶太教 295
11.9 猶太教和現代世界 299
11.10 對現代化的回應 301
11.11 猶太教的節日 311
11.12 今天的猶太教 314
第十二章 基督教 325
12.1 公元1 世紀的世界 328
12.2 耶穌的生平和教義 330
12.3 早期基督教 339
12.4 羅馬教會的發展 348
12.5 中世紀基督教 352
12.6 新教改革 356
12.7 現代基督教 362
12.8 現代運動 366
12.9 基督教年歷和節日 370
12.10 今天的基督教 372
第十三章 伊斯蘭教 387
13.1 伊斯蘭教興起前的阿拉伯宗教 390
13.2 穆罕默德的生平 391
13.3 《古蘭經》 396
13.4 宗教制度 400
13.5 伊斯蘭教的傳播 407
13.6 哈里發制度 409
13.7 伊斯蘭教內部的教派分歧 410
13.8 現代世界的伊斯蘭教 415
13.9 伊斯蘭教歷和節日 418
13.10 今天的伊斯蘭教 419
第十四章 巴哈伊教 427
14.1 巴哈伊教的起源和發展 429
14.2 巴哈伊教的教義 430
14.3 巴哈伊教的宗教實踐 434
14.4 巴哈伊教的教歷和節日 436
14.5 今天的巴哈伊教 438
詞匯表 441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節選
為什么要研究宗教?從事世界宗教研究的學生——無論是研究一學期、一學年還是一生——都必定會提出這個問題。畢竟我們通常被告知,宗教是個人的私事,雖然我們應該知道我們自己的宗教的性質,但是我們幾乎無須關注其他人的宗教。我們聽到人們說,宗教是不太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們把時間花在學習具有直接、實際價值的學科上以謀求職業,那么我們會獲益更大。而且,在一個科學日新月異的世界上,宗教正在變成明日黃花。那么,為什么學生應從學術生涯里抽出一部分時間來研究世界宗教呢?
我們用以證明莎士比亞或藝術史研究之合理性的方式,也可被用來證明宗教研究的合理性,即:只是因為學生對它感興趣,這門學科就值得研究。對世界史感興趣、并對自身文化的經歷感興趣的任何人,一定會發現研究世界宗教是絕對必要的。一位講授16 世紀和17 世紀歐洲藝術的藝術史學者展示那一歷史時期的一幅又一幅藝術畫作,而每一幅都被宗教主題占據。他對他全班的學生說:“請不要因為你們本身可能對宗教不感興趣,便假設過去時代的人也沒有這方面的興趣。”的確,如果我們不知道世界文化中的宗教主題,我們就不能理解其中90% 的藝術作品。同樣,學習世界文學的學生也必須懂得宗教。如果我們不懂印度教,我們就不能理解《薄伽梵歌》;如果我們不懂佛教,我們就不能真正把握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悉達多》(Siddhartha);如果我們不通曉基督教的主題,我們就不能理解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文學作品;如果我們不懂猶太教,那么即使是像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這類當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也會被我們誤解。
21 世紀的世界已把我們從相互隔離的境況中推出,并把我們推入與其他宗教越來越密切的接觸之中——在從前,我們將這些宗教視為異邦的和遙遠的。電視已可直播在地球的遙遠地區發生的事件。工業化使我們聚集在城市中心。在歐洲與北美,由于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伊朗人和巴基斯坦人的涌入,也由于歐洲和北美人民信仰的改變,發展*快的宗教是伊斯蘭教。在印度以外,印度教徒的*大集中地是英國的萊斯特。美國猶太人的數量比以色列本土的數量還要大。好萊塢的電影人物宣布他們皈依了佛教,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星皈依了伊斯蘭教。舞蹈俱樂部播放信奉蘇菲神秘主義的歌唱家錄制的唱盤。而在我們看來,曾是遙遠的、只能通過書本或電影才能知道的異邦人——如印度教徒、佛教徒、穆斯林或正統的猶太人——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們的鄰居、同事或同班同學。如果不了解這些宗教,人們就不可能成為這一時代中知識淵博的公民。
如果要在世界的各民族之間、各文化之間和各宗教之間實現和平,我們就必須了解和尊重不同宗教之間的差異。20 世紀60 年代初,一位年輕的教授(劉易斯·霍普費)與他的妻子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舉辦宴會。客人包括猶太人、天主教徒和穆斯林。主菜是火腿肉!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宗教禁止他們吃豬肉,而那一時代的羅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任何肉都不許吃。無須多說,這絕不是一次愉快的晚宴。食品的選擇是出于無知還是傲慢并不重要。客人確實因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而感到了冒犯。這次宴會只是一個縮影,在宴會之外的世界上正頻繁地發生著因這種無知而導致的類似事件。更為敏感、見聞更廣的主人會問他們的客人是否有任何“飲食上的禁忌”,或上一道在宗教層面“安全”的正菜,如鱒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熟悉猶太教的潔食(kosher)這一概念,保守的猶太教徒可以食用這種食品。我們在美國城市的超市和餐廳中也日益頻繁地遇到“清真”(halal)的招牌,伊斯蘭教中的清真食品便對應著猶太教的潔食。2002 年8 月,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附近的一位賣食品的街頭小販貼出一張招牌,說他的食品既是猶太教的清潔食品又是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在一個磨難深重的世界上,這真是一張充滿希望的小招牌。
雖然在北美和西歐,宗教可能是個人的私事,但是在世界的其他大多數地區卻絕不是這種情況。在非洲、俄羅斯和大部分東歐國家,在中東和亞洲大部分地區,宗教在公共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許多地方,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的集體身份就是圍繞宗教構建的。冷戰的結束和東歐劇變已極大地提升了宗教在世界事務中的重要性。對于那些試圖理解地區與全球政治、經濟和沖突的人來說,現在把一切筑基于宗教研究之上是非常必要的。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相關資料
如果不懂宗教,我們可能無法欣賞世界上的大多數文藝作品;
如果不懂宗教,我們很難真正理解生活在其他文化中的人群;
如果不懂宗教,我們甚至無法理解世上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
本書的作者專為那些在宗教研究領域僅有一點或毫無基礎的讀者寫作了此書,旨在提供最基本的宗教知識,作者馬克·R. 伍德沃德、劉易斯·M. 霍普費均為宗教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者,他們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與各種宗教群體相處的經驗,是值得信賴的作者。
世界宗教(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劉易斯·M. 霍普費(1935—1992)1956年畢業于美國貝勒大學,取得歷史學和宗教研究的學士學位;1960年,從美國西南浸信會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學位;1965年,從波士頓大學取得舊約圣jin研究的博士學位。此后于肯德爾學院擔任神學教員。在教學初期,霍普費博士意識到學生們缺乏一本學習世界宗教的指導課本。為學生們提供一本簡明適當、可讀性強的課本成為他的目標。基于此,第一版《世界宗教》于1979 年出版。霍普費博士是一位“作家、教師、牧師、考古學家、院長、舉重運動員,以及學生、同事和教區居民的精神導師”,他通過文字和語言深入詮釋了這些角色。《世界宗教》是他留給學術界的遺贈。
馬克·R. 伍德沃德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宗教研究領域的副教授,加札馬達大學(印度尼西亞)宗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比較宗教學客座教授。他從伊利諾伊大學取得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并曾在芝加哥神學院學習深造。他的研究集中于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東南亞的本土宗教。他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研究圍繞著東南亞和全球的宗教、沖突和暴力問題展開。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