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3740
- 條形碼:9787020143740 ; 978-7-02-014374-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本書特色
每當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會震動,我的鎖鏈就會掉落。
20世紀 美國文壇無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鮑德溫 James Baldwin 影響幾代人 探尋信仰、暴力和愛 的散文經典 出版56周年 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向詹姆斯·鮑德溫致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獲得奧斯卡提名
l 去世三十年之后,鮑德溫成為流行文化的偶像。——《洛杉磯時報》,2017 l 過去五年,西方世界被引用熱度*的作家之一。他曾是馬丁·路德·金*重要的伙伴和同行者之一,用毫不妥協的尖銳筆觸批判美國種族政治的扭曲和陰暗。 l 《下一次將是烈火》出版56周年之后,依然是批判美國種族主義影響*的文本之一。 l 2016年,哈烏•佩克執導的向鮑德溫致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l 2019年1月,世界*畫廊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推出大型展覽:God Made My Face: A Collective Portrait of James Baldwin ,呈現多位藝術家以鮑德溫為對象進行的肖像創作。展覽由著名作家希爾頓·阿爾斯(Hilton Als)策展。 l 2019年6月,鮑德溫在紐約上西區的童年寓所,被紐約市政府列為地標保護建筑。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下一次將是烈火》是詹姆斯·鮑德溫影響*為深遠的散文集,全書由兩篇信件組成。*篇《我的地牢在震動》*早刊登于《進步》雜志,是作家在美國黑奴解放運動100周年紀念時給侄子的公開信,講述了非裔美國人如何經歷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對黑人的狹隘定義,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早發表于1963年的《紐約客》,當時正值亞拉巴馬州發動的針對黑人的暴力事件,鮑德溫憑借其對“國家的黑暗現實尖銳劇烈的批判”登上《時代》雜志的封面。作家回憶了自己17歲時遭遇的信仰危機,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偽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領袖的一次分歧。鮑德溫深刻地指出種族歧視的根本來源于白人對權力的病態迷戀,以及他們面對公義和歷史的虛無與恐懼,號召黑人和白人拋棄黑暗的膚色政治,共同承擔起艱難的歷史責任。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目錄
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相關資料
如果愛不能讓這扇大門敞開,就沒有其他力量可以做到了。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愛感到絕望(還有誰沒絕望嗎?),那么就只剩上帝之愛。即便在當時,那么遙遠的過去躺在那塊可怖的地板上的我,已經極不情愿地感覺到——上帝也是白人。如果他的愛那么偉大,如果他愛他所有的孩子,為什么我們這些黑人被拋下這么遠?
我想說的是,教堂里根本沒有愛。愛只是仇恨、自我仇恨和絕望的面具。當布道結束,圣靈的神跡就結束了,走出教堂的門口救贖就不復存在了。當我們被要求去愛眾生,我以為那就是意味著所有人。但其實不是,它只適用于那些和我們持同樣信仰的人,而且根本不適用于白人。
美國黑人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他們從未相信過白人死守的那套神話——比如他們的祖先全是熱愛自由的英雄,比如他們都出生在一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美好國度,又或者美國人在戰爭中所向披靡同時又愛好和平,在和墨西哥人、印第安人以及其他鄰居或劣等種族打交道時美國人一直保持高風亮節,以及美國男人是世界上直率陽剛的男人,而美國女人是純凈的物種。美國黑人對美國白人的了解遠比這要多,事實上幾乎可以說,他們對白人的了解就像父母(至少是母親們)對孩子的了解那樣——他們確實常常這樣看待白人。也許正是這種態度,可以解釋為什么在他們承受、理解了那么多之后,直到近,他們才允許自己產生一點恨意。近真正的趨勢似乎是,黑人在可能的范圍內無視白人,把他們當作被他們自己洗腦的瘋狂受害者。對我而言,“二戰”后給予黑人的待遇,是黑人與美國關系的一個轉折點。簡單來說——也許這么說可能過于簡化,某種確定的希望破滅了,對美國白人的某種尊重消失了。黑人開始可憐他們,或者恨他們。你必須想象自己是這樣一個人,他穿著這個國家的軍隊制服,準備為了保衛它而赴死,卻被你的長官和戰友們叫做“黑鬼”,他永遠被指派去完成艱難、難堪、卑微的工作,他得知美國白人士兵們跟歐洲人說你們是下等人(這就是美國男人良好的自我感覺),他和白人士兵不能同一天在勞軍聯合組織跳舞,他們不能在同一個酒吧喝酒,他看守德國戰犯,卻目睹他們從美國人那里得到了比他這輩子享有的多得多的尊嚴。與此同時,作為一個人,他在這片異鄉的土地竟然比在自己的國家擁有多得多的自由。“家”這個詞從此在他耳里變得絕望而殘忍。你必須去思量這位公民所受的待遇,在他忍受了這么多之后,當他回到“家”,四處奔波找一份工作,找一間房子住;他親身坐上種族隔離的公交車;親 眼看見上面寫著“白人”和“有色人種”的標記,尤其是“白人女性”和“有色女性”的標記;看著自己妻兒的眼睛;親耳聽見那些關于北方與南方的政治演講;想象你自己被告知“繼續等著吧”。而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世界上富裕、自由的國度,發生在20 世紀。你心里也許會發生細微而致命的變化,你會意識到文明不是被邪惡的人所摧毀,人的邪惡并不必然導致這個后果,但人的怯懦會。如果愛不能讓這扇大門敞開,就沒有其他力量可以做到了。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愛感到絕望(還有誰沒絕望嗎?),那么就只剩上帝之愛。即便在當時,那么遙遠的過去躺在那塊可怖的地板上的我,已經極不情愿地感覺到——上帝也是白人。如果他的愛那么偉大,如果他愛他所有的孩子,為什么我們這些黑人被拋下這么遠?
下一次將是烈火(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詹姆斯•鮑德溫(1924—1987),美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生于紐約哈萊姆區,童年坎坷,生父有毒癮問題,后母親嫁給牧師大衛·鮑德溫,又生育8個孩子。
1938年,受其嚴苛的繼父的影響,14歲的鮑德溫成為了哈萊姆地區的一名牧師。17歲時,鮑德溫決定脫離教會。19歲生日那天,其繼父去世,當天哈萊姆地區也發生了暴動。 1948年,對美國的種族現實極度失望的鮑德溫選擇移居法國。1953年,鮑德溫出版了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的處女作《向蒼天呼吁》。此后的三十年里,他陸續出版了《 土生子札記》《喬萬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度》《下一次將是烈火》《告訴我火車開走了多久》《如果比爾街會說話》等著名作品。 1957年,鮑德溫回到美國,投入當時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運動。1987年12月1日, 鮑德溫因肺癌在法國去世。他一生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四部劇本、十幾部散文集、一本童書和一卷詩集。 2016年,哈烏·佩克執導的、以鮑德溫為主人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獲得奧斯卡獎提名。《諾頓美國黑人文學選集》如是評價鮑德溫——“以優美的藝術性,通過將自己個人經歷中隱秘的部分和國家及世界命運中廣泛的問題結合起來,刺透了美國種族意識中的歷史性障礙。”-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