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61237
- 條形碼:9787520161237 ; 978-7-5201-6123-7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喬弗里·帕克,歷史學家,現(xiàn)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Andreas Dorpalen歷史教授,英國學術院院士,曾贏得2012年喜力歷史獎。
★一本環(huán)境史和全球史領域的劃時代著作。
★數(shù)據(jù)與文獻并重,探究氣候變化時代全球歷史的大轉折。
★卜正民、彭慕蘭、丹·瓊斯等名家力薦。
友情提示:本書非全新,有磕碰、磨損、臟污現(xiàn)象,介意的讀者慎拍
十七世紀中期,戰(zhàn)爭、災荒遍布世界,從歐洲到日本,從俄國到南部非洲,從北美到南美,人類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浩劫。
一流歷史學家杰弗里·帕克根據(jù)一手資料分析了從1618年到1680年代的政治、經濟、社會變局,運用氣候和人類本身的科學數(shù)據(jù)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近代早期世界的轉型危機。
帕克將氣候變化與350年前人類所經歷的大災難用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聯(lián)系起來,他的研究不僅開拓了世界史領域的新視野,也對正在面對新一輪氣候變化的當代人具有啟示作用。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喬弗里·帕克( Geoffrey Parker),歷史學家,現(xiàn)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Andreas Dorpalen歷史教授,英國學術院院士,曾贏得2012年喜力歷史獎(Heineken Prize)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前言
“這個冬季是如此之嚴酷,在所有人的記憶中都是前所未有……農民們只能等到復活節(jié)過后再下地干活,開始耕種。”
(漢斯·赫貝勒的日記,德意志烏爾姆,1627年)
(東印度公司官方信件,印度古吉拉特,1631年)
(弗朗西斯科·沃爾西奧修士,
《瘟疫日記》,意大利凱拉斯科,1631年)
(漢斯·康拉德·朗《日記》,德意志南部,1634年)
[陸世儀《志學錄》(日記),中國南方,1641年]
(維塞羅伊·堂·胡安·德·帕拉福克斯·門多薩,墨西哥,1641年)
(杰里米·惠特克《安魂書》,英格蘭,1643年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目錄
彩插及插圖/Ⅰ
英文平裝版序/Ⅰ
前言:有人說過“氣候變化”嗎?/Ⅷ
導論:“小冰期”和“總危機”/ⅩⅨ
1“小冰期”/5
2“總危機”/51
3“饑餓是的敵人”:危機的核心/107
4“世界的三分之一都死去了”:在17世紀掙扎求生/147
5中國“明清鼎革”,1618~1684年/211
6“大震動”:俄羅斯和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1618~1686年/275
7“奧斯曼悲劇”,1618~1683年/341
8“德意志的哀歌”及其鄰國,1618~1688年/391
9伊比利亞半島的苦難, 1618~1689年/472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節(jié)選
(精)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全二冊)(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歷史學家,現(xiàn)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安德烈亞斯·多帕倫歐洲史教授、莫尚國際安全研究中心成員,英國學術院院士,曾獲得2012年喜力歷史獎(Heineken Prize for History),2014年憑《全球危機》獲得英國學術院獎章(British Academy Medal)。另著有《腓力二世的大戰(zhàn)略》《軍事革命》《莽撞的國王》《皇帝》等書。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