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精)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家秩序的建立(八品-九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6363
- 條形碼:9787520156363 ; 978-7-5201-563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家秩序的建立(八品-九品) 內容簡介
與開放多元的唐帝國相比,兩宋的政治文化給后世留下了封閉內省的印象。但譚凱認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緣政治遺產所賜,宋代的政治精英擁有空前的國際化視野。通過分析宋、遼、西夏的文獻與考古證據,譚凱闡述了一種常態化的國家間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遼分治華北的現狀又如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邊疆意識與族群觀念——這些發生在國際關系領域的“唐宋變革”將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們對“中國”的認知。
(精)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家秩序的建立(八品-九品) 目錄
北宋與周邊政權形勢圖
導論
現代以前的國族主義與國族意識
士大夫階層與十一世紀的“想象的共同體”
東亞世界秩序
史料與方法
全書概覽
部分 政治空間
章 外交與跨境社交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
兩朝共同的族群觀
慶祝北方邊陲的和平
小結
(精)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家秩序的建立(八品-九品) 節選
導論(節選)
在十一世紀,仕于宋朝的官員漸漸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構想他們所屬的政治體。他們開始更加精確地界定政權的版圖——現在在他們看來,自然地貌特征,以及歷史上的長城,都可以是明確的政權邊界。換而言之,此時他們不再拘泥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主權理念。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同質化的文化與生態領域,其邊界未必與王朝的實際領土相重合。在他們看來,屬于這個文化領域的人即他們所說的“漢人”;無論他們實際生活在哪里,即使處在周邊王朝的統治之下,都應該效忠同一個漢人政權。這些信念繼而點燃了一種情緒:宋廷有責任去收復位于其控制之外的“故地”。凡此種種的新觀念,又以北宋時期(960~1127)日臻成熟的東亞國際體系為背景。宋與其東北強鄰遼和平共處長達百年,這本身已是史無前例的事情;北宋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個以對等外交的原則與草原政權相往來的王朝。與此同時,大規模、系統性的勘疆立界活動在各處邊陲展開,這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前所未有。本書旨在追索、定位并解釋這些顯著的發展。
(精)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家秩序的建立(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譚凱(Nicolas Tackett),現任教于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1998年畢業于斯坦福大學,2002年、2006年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后執教于田納西大學(2006-2007)、斯坦福大學(2008-2009)、伯克利加州大學(2009-)。
譯者簡介
殷守甫,1987年生于上海。現為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