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古文觀止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6651384
- 條形碼:9787806651384 ; 978-7-80665-13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文觀止 本書特色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古文觀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并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后學”,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古文觀止》選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煉,便于誦讀,其中不少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古文觀止》的流行性與通俗性、權威性至今難以動搖,仍影響巨大,是普及性古文選本,一版再版,依舊常售不衰。
古文觀止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二卷,收錄了《古文觀止》中周至明代的古文百余篇,除了原文外,還附有白話譯文詳盡的注釋及文章的內容概要。本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融知識性及可讀性為一體,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對古漢語的閱讀理解能力。《古文觀止》自周、秦文迄明文為止。本書專輯有清一代之文,以與《古文觀止》相銜接,名曰《清文觀止》。凡已讀《古文觀止》者得此一編,斯成完壁。 本書所選清文,根據下列標準:(1)適應時代需要。(2)所選除名家傳誦之作外,其意義深長,有功世道之文,亦在被選之列。(3)所選各種文體,求其完備,使讀者舉一反三。《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后學”即給青少年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蘅塘退士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們也不妨說:“熟讀《古文觀止》中的大部分文間,就熟悉了文言的詞匯、語法現象和文章布局謀篇的道理,具有了大量感情知識,打下了閱讀乃至寫作文言文的基礎,并把握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大體輪廓,進一步深造也就有門徑了。而且,這兩百多篇文章篇幅短小,大多膾炙人口,易于記誦。所以三百年來,它受到了讀者的勢烈歡迎,在一般群眾中流傳之廣,可以說在清代就壓倒了桐城派大師姚鼐編選的《古文辭類纂》,成了初學文言文的課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學校用它作為國文教材。
古文觀止 目錄
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
百碏諫寵州吁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剛論戰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愛胙
陰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之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于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立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論政寬猛
吳許趙成
卷之三 周文
祭公諫證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
鄭伯克段于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
……
卷之四 戰國文
卷之五 漢文
卷之六 漢文
卷之七 六朝唐文
卷之八 唐文
卷之九 唐宋文
卷之十 宋文
卷之十一 宋文
卷之十二 明文
后記
古文觀止 作者簡介
《古文觀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乘權、吳調侯叔侄倆。吳乘權,字楚材。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輔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學習古文,后竟以授館終其一生。除參與選編《古文觀止》外,他還同周之炯、周之燦一起采用朱熹《通鑒綱目》體例,編過一個歷史普及讀本——《綱鑒易知錄》。
大職,字調侯,也是嗜“古學”而“才器過人”。他一生的主要經歷,是在家鄉同叔父一道教書。
二吳編撰《古文觀止》費時有年。起初,他們只是為給童子講授古文編了一些講義。后來逐年講授,對古文的見解越來越深,講義越編越精,以致“好事者手錄”而去,“鄉先生”讀后有“觀止”之嘆,勸他們“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這樣,他們才“輯平日之所課業者若干首”為一書。書稿編好后,即寄往歸化(今呼和浩特市)請吳興祚審閱。
興祚,字伯成,號留村,為乘權伯父。他官至兩廣總督,時任漢軍副都統。他“披閱數過”,以為此書于初學古文者大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節為書做序,且“亟命付諸梨棗”。這樣就有了《古文觀止》早的刻本。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