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22624
- 條形碼:9787516122624 ; 978-7-5161-226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 本書特色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由緒論、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化保守主義傳統、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學社團與傳媒、和“文學南京”的獨特性四部分組成。南京文化是多種地域文化的融合體,具有獨特的城市氣質和強大的文化包容力,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學生態既不同于京派的學院化,也不同于海派的商業化,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分化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延續了20年代文化保守主義傳統,強調文學的獨立價值,不斷加強文學的傳播和研究;一部分不完全贊同國民政府的政治主張,形成評論干預時事的公共領域;另一部分則將文學視為政治的宣傳工具,作品在題材選擇上具有強烈政治傾向,還隱含著政治權力運作機制及政治行為。總體看來這一時期南京文學形態多元化,新舊文化理念并存,成為南北文化之間的過渡。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 內容簡介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由張勇所著,“文學南京”既指文學作品中呈現的南京這座城市的風貌,也是致力于重建南京的歷史想象的文學努力,《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由緒論、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化保守主義傳統、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學社團與傳媒、和“文學南京”的獨特性四部分組成。南京文化是多種地域文化的融合體,具有獨特的城市氣質和強大的文化包容力,民國時期南京的文學生態既不同于京派的學院化,也不同于海派的商業化,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分化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延續了20年代文化保守主義傳統,強調文學的獨立價值,不斷加強文學的傳播和研究;一部分不完全贊同國民政府的政治主張,形成評論干預時事的公共領域;另一部分則將文學視為政治的宣傳工具,作品在題材選擇上具有強烈政治傾向,還隱含著政治權力運作機制及政治行為。總體看來這一時期南京文學形態多元化,新舊文化理念并存,成為南北文化之間的過渡。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 目錄
緒論
**章 民國時期南京文化保守主義傳統
**節 南京文化保守主義的傳統底蘊
一 綿延的國粹思潮
二 南社的余緒
三 國學研究會與《國學叢刊》
第二節 西方文化保守主義觀念的引入
一 西學對于復古派的影響
二 《學衡》與新人文主義精神
第三節 文化保守主義與政治保守主義的關聯
一 民族主義思想傾向
二 文化保守主義與政治保守主義的差異
第二章 民國時期南京的校園文學社團與傳媒
**節 南京校園文化變遷與社團、傳媒的變革
一 南京高等師范一東南大學一中央大學的社團及刊物
二 金陵大學的社團與媒體
三 輻射于校園之間的社團及刊物
第二節 教育變革引起的新舊文學并存與沖突
一 新舊文學的并存
二 國語運動帶來的新舊文學觀念的論爭
三 關于詩歌審美標準的論爭
第三章 民國時期南京的政治文學社團與傳媒
**節 二三十年代政治影響下的南京報紙
一 官方報紙
二 民辦報紙
三 報紙副刊
第二節 南京的政治文學社團與刊物
一 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社團及刊物
二 國民黨右翼黨派文學社團及媒體
第四章 文學南京的獨特性
**節 南京城市文化傳統的獨特性
一 作為政治中心的南京
二 作為教育文化中心的南京
第二節 新舊文學作品中的南京形象
第三節 南京文學與“京派”、“海派”之間的差異
一 南京文學與“京派”的異同
二 南京文學與“海派”的異同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文學南京-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文學生態 作者簡介
張勇,山西靈石人。200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在職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文史哲》、《文藝爭鳴》、《名作欣賞》、《當代戲劇》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