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內在的從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68711
- 條形碼:9787506368711 ; 978-7-5063-687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內在的從容 本書特色
★ 32開,作家出版社出版
★ 周國平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 匯集周國平三十年來寫下的感觸和思緒,里面對人生、生命、文學、婚姻等多個主題,做了深入的思考,讓你直面生活中的困惑、信仰、愛情、境遇、教育、心態等諸多問題
★ 征服千萬讀者,帶你與靈魂對話的“心靈之書”
內在的從容 內容簡介
《名家隨感:內在的從容》是周國平按時間順序結集的第三本隨感集。
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但是對于忙,應該有一種警惕。作者為自己確立了兩個界限:**要忙得愉快,只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保持一種內在的從容,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
內在的從容 目錄
上編 碎句
002 人性
007 人生
014 做人
017 處世
022 獨處與交往
028 愛
032 兩性之間
036 婚姻
041 孩子和教育
047 幸福與苦難
050 創造
057 精神生活
062 信仰和道德
069 哲學
078 文化和學術
084 文學和藝術
092 寫作
100 讀書
104 世態人情
109 個人態度
114 思絮
下編 短章
120 社會性的質量
122 兩種人性的單純
124 豐富的單純
126 敬畏自然
128 城里的孩子沒有童年
130 與萬物交談
132 海的真相
134 人類生活的永恒核心
136 感受生命的奇跡
137 珍愛生命
139 開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141 生命是*基本的價值
143 傾聽生命自身的聲音
145 不失性命之情
147 生命觀與人生意義
149 利己和同情
151 靈與肉的奇妙結合
153 情欲的卑賤和偉大
155 性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秘
157 差異中傾注了上帝的靈感
159 欣賞另一半
161 *優秀的男女是雌雄同體的
162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
164 愛造就豐富
166 情愛價值的取舍
168 婚姻中的利益考慮
170 尼采的鞭子
172 原罪的故事
174 人生的坐標
176 “定力”從何而來
178 擺脫日常生活的惰性
180 保持內在的從容
182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184 神圣的休息日
186 勵什么樣的志
188 成功是優秀的副產品
190 及早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
192 “三十而立”解
194 生命質量的兩個基本要素
196 幸福和運氣
198 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
200 檢驗人的素質的一個尺度
202 可持續的快樂
204 錢和生活質量
206 快樂與錢無關
208 可怕的不是錢,是貪欲
210 做錢的主人,不做錢的奴隸
212 哲學家與錢財
214 財富觀的進步
216 *高的物質幸福
218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20 *根本的責任心
222 擁有“自我”
224 解讀“性格就是命運”
226 成為自己的朋友
228 與自己談話的能力
230 認識你自己
232 多聽少說
234 為自己寫的日記
236 心靈土壤
238 永遠不成熟的人
240 靈魂之杯
242 兩種不同的夢
244 卵石和頑石
246 懷念和追求
248 “上帝”的含義
250 人生思考者的痛苦和快樂
252 野蠻的做法
254 教育的尺度
256 不可誤用光陰
258 童年的價值
260 向孩子學習
262 教師是神圣的職業
264 花開時節
266 熱鬧的空虛
268 媒體時代的悲哀
270 媒體對于大眾閱讀的責任
272 誠信與尊嚴
274 不愿意糾纏
276 “好人一生平安”
278 “ 世紀末”沒有感想
280 我看改革二十年
281 文化、商業與炒作
283 我的守株待兔
285 學而思,思而錄
287 靈感是思想者的貴賓
289 內在的眼睛
291 寫作與市場
293 因為它在那里
295 對譬喻的理解力
297 藝術的個性與人類性
299 關于美的兩個定義
301 一個文學家眼中的哲學
303 不同的哲學觀
304 對后現代的懷疑
306 雞年說雞
內在的從容 節選
人性
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華茲華斯說:“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我這樣來論證這個命題——
孩子長于天賦、好奇心、直覺,大人長于閱歷、知識、理性,因為天賦是閱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這個命題除了表明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之外,還可做另一種解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他的童年狀況也是他的成年狀況的父親,因此,早期的精神發育在人生中具有關鍵作用。
人是情感動物,也是理智動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類一切事業中,情感都是原動力,而理智則有時是制動器,有時是執行者;蛘哒f,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則做出取舍,進行加工。世上決不存在單憑理智就能夠成就的事業。
所以,無論哪一領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種強烈情感的人。區別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情感和理智是一對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樣,它們之間可能發生沖突。有幾種不同情況:
其一,兩者都弱,沖突也就弱,其表現是平庸。
其二,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情感強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發達而情感貧乏。在這兩種情形下,沖突都不會嚴重,因為一方穩占支配地位。這樣的人可能一事無成,也可能成為杰出的偏才。
其三,兩者皆強,因而沖突異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終于能駕御磅礴的情感,從*激烈的沖突中便能產生*偉大的成就。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一個人對于人性有了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容,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隱私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現象,一切個人經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
絕大多數人的生命潛能有太多未被發現和運用。由于環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里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驕傲與謙卑未必是反義詞。
有高貴的驕傲,便是面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不卑不亢,也有高貴的謙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傲視他人,它們是相通的。
同樣,有低賤的驕傲,便是憑借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趾高氣揚,也有低賤的謙卑,便是面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奴顏婢膝,它們也是相通的。
真正的對立存在于高貴與低賤之間。
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一端,而有一個論據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的,才智卻難改變。
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也許,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人性意義上的偉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贏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
耶穌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往往不受歡迎,而在家鄉之外卻受到尊敬。”套用他的話,我們可以說,只在自己的家鄉受到推崇,而在家鄉之外不受歡迎的榜樣是不夠格的榜樣。
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德的名義把人性當做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據我揣摩,人們的心理可能是這樣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裝成正義的憤怒猛烈噴發了。當然啦,決不能讓那個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場;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類似的事,那么,堅決向法庭認同,與罪人劃清界線,就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仿佛譴責的調門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處,人與人之間必定充滿殘酷的斗爭,人性必定扭曲,愛必定遭到扼殺。
……
內在的從容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當代著名作家、學者。
主要作品有: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詩集《憂傷的情欲》,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