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京韻大鼓-音樂.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38269
- 條形碼:9787104038269 ; 978-7-104-038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韻大鼓-音樂.歷史 本書特色
京韻大鼓是我國北方鼓曲中一種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曲種,如果從這種鼓曲真正形成獨特的形式和風格算起,至今它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關于京韻大鼓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該曲種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主要的創造性人物、主要的藝術流派、基本藝術形態和風格等方面,觀點和看法似乎基本統一。比如,京韻大鼓是由木板大鼓吸收清音子弟書演變而成的;*初由于木板大鼓藝人的演唱帶有河北省河間、滄州一帶口音,被稱為“怯大鼓”,把怯大鼓的鄉土口音去掉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并把它一板一眼的唱腔改為一板三眼,是劉寶全在1900年后所為;劉寶全創立劉派京韻大鼓是在1910年;早期京韻大鼓是以男藝人為主體的,以女藝人為主體的現象出現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京韻大鼓的演唱風格是京腔京韻的等等。
京韻大鼓-音樂.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京韻大鼓音樂發生、發展到成熟規范的過程中有著與其他曲種相同的途徑和過程,也存在著與眾不同的遭遇。共五章,內容有:子弟書音樂探索、清末民初的京韻大鼓音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的京韻大鼓音樂、京韻大鼓音樂的語音特征等。
京韻大鼓-音樂.歷史 目錄
**章 子弟書音樂探索
**節 關于子弟書
一、子弟書
二、牌子曲中的[硬書]、[石韻]、(南城調]音樂
(一)[硬書]音樂
(二)[石韻]音樂
(三)[硬書]與[石韻]的聯系
(四)(南城調]音樂
第二節 衛子弟書和西城板
一、衛子弟書音樂
(一)衛子弟書在天津的流行情況
(二)衛子弟書音樂
二、西城板音樂
第三節 子弟書與衛子弟書、西城板之關系
一、衛子弟書與西城板是兩種不同的鼓曲藝術
二、西城板是以石韻為基礎衍變而成的
三、西城調與東城調的聯系
(一)子弟書唱調的稱謂
(二)西韻與東韻的聯系
四、東城調不傳天津是一種誤識
五、衛子弟書是東韻的衍變形式
六、衛子弟書與西城板和石韻的聯系
七、[南城調]、[慢西城]與衛子弟書和西城板的聯系
八、衛子弟書與[硬書]
九、衛子弟書的子弟書屬性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京韻大鼓音樂
**節 木板大鼓與怯大鼓
一、木板大鼓
(一)木板大鼓
(二)木板大鼓與天津
二、怯大鼓
第二節 京韻大鼓的唱詞
一、句式
二、辭格與轍韻
(一)頂針體
(二)疊字體
(三)嵌字體
(四)重句體
第三節 清末民初的京韻大鼓音樂
一、慢板
(一)慢平腔
1.[慢平腔]落5.音下句
2.[慢平腔]上句
3.挑腔
4.低[挑腔]下句
5.低變體[挑腔]下句
6.預備腔
7.甩腔
8.大下句
9.起伏腔
10.長腔
……
第三章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的京韻大鼓音樂
第四章 京韻大鼓音樂的語音特征
第五章 對京韻大鼓音樂、歷史的重新認識
附:早期京韻大鼓唱段
后記
補記
京韻大鼓-音樂.歷史 作者簡介
陳鈞,研究員。1946年出生,天津人。1969年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從事評劇音樂創作多年,1993年調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工作。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40多年曾參與《花木蘭》、《村南柳》等47個評劇劇目音樂創作。出版專著《評劇音樂史》(中國戲劇出版社1997年出版)、《評劇著名唱段選析》(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出版)、《蓮花落音樂研究》(天津楊柳青畫社2002年出版)、《中圖評劇發展史》(中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合著)、《京韻大鼓音樂·歷史》(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出版)、《戲曲音樂五題》(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出版)六種,和主編文集《唱片研究寫存目》(天津楊柳青畫社2002年出版)。《評劇音樂史》獲第二屆全國戲曲音樂論文評比專著一等獎、天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發表藝術理論文章80余篇。多次在全國和華北地區獲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