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吉林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88762
- 條形碼:9787101088762 ; 978-7-101-0887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吉林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本書特色
《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是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編撰的一部大型叢書,以文為主,適當配圖,是在大量可信資料的基礎上加以論述的一部學術著作。它是**部我國全版圖的分省文化地圖,是**部按照行政區劃梳理地域文化脈絡和亮點、學術性和權威性兼備的大型叢書,也是為建設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體系所做的有益探索。 《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吉林卷)》是其中分卷,圖文并茂地反映了吉林的發展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以及語言、文化、民俗、藝術等方面的歷史文化演變,系統地展示了吉林地域文化的特點、屬性及文化藝術方面的成果。本書由谷長春主編。
吉林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內容簡介
《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吉林卷)》是中央文史研究 館組織各地文史研究館和館外專家用6年時間撰寫的 學術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 、澳、臺均有1卷。各卷上編縱向地描述當地文化的 發展史,下編重點描述當地文化的特點和亮點。上起 于遠占時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視為各地的 “文化地圖”。 《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吉林卷)》以學術性、現實 性、可讀性三者的統一為目標,可供學者參考,也可 供干部培訓及廣大讀者研習之用。尤其希望本書能對 當前各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本書由谷長 春主編。
吉林卷-中國地域文化通覽 目錄
總緒論/袁行霈
緒論
**節 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雄偉的長白山 富饒的江河湖泊 多彩的西部草原
第二節 多民族交融共進的發展史
以羈縻建置統轄時期的多民族交融
以州縣制建置為主時期民族關系的演進
第三節 吉林地域文化的形成及特色
影響吉林地域文化形成的諸因素 吉林地域文化的特色
上編
**章 吉林的遠古文明
**節 舊石器時代吉林的人類遺跡
樺甸仙人洞遺址——早期人類的足跡 榆樹人與榆樹周家油坊遺址
安圖人與安圖洞穴遺址 舊石器加工技術的改進與傳播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吉林的文化面貌
星羅棋布的文化遺存 之宇紋與華夏文明 獨具特色的細石器文化
第三節 青銅時代及早期鐵器時代豐富多彩的吉林文化
燦若繁星的青銅文化遺址 滅族與西團山文化
貊人與紅衣陶器 燕秦的遼東外徼
第二章 漢魏時期的夫余文化
**節 夫余國概況
卵生神話與夫余國的建立 以“六畜為官”的統治機構
與中央王朝及周邊民族的關系
第二節 古樸敦厚的吉林民俗
以“圓柵為城”的城郭建筑 崇尚厚葬的玉石文化
“迎鼓大會”與祭天禮 禮讓不爭的民風 農牧文化的形成及影響
第三節 夫余文化遺存
東團山南城 龍潭山山城 農安古城址 大坡老河深墓群
第三章 漢魏至唐的高句麗文化
**節 高句麗國概況
朱蒙神話傳說與建國 高句麗國的政治軍事
第二節 高句麗文化
“好祠鬼神”與儒、佛、道信仰 建筑與墓葬 漢語言與文學藝術
“高句麗樂”與“高麗伎” 節食、飲酒、厚葬習俗 壁畫瑰寶
第三節 高句麗文化遺存
國內城 丸都山城 千里長城 將軍墳
太王陵 好太王碑 毋丘儉紀功碑
第四章 唐朝時期的渤海文化
**節 渤海國概況
粟末秣揭與白山靺鞨 渤海舊國與后期歷史 仿唐的政治制度
第二節 絢麗多姿的文化
文治武功的建筑風格 漢字的通用與文學 民俗樂舞與新樂舞
儒學與佛教 冶鐵技術及影響
第三節 渤海文化遺存
……
第五章 遼文化與遼統治下的吉林
第六章 “金源內地"吉林與金文化
第七章 元明時期的女真文化
第八章 清代吉林的多民族文化
第九章 清代吉林的文化發展與文化遺存
下編
**章 采集與伐木
第二章 人參文化
第三章 山河漁獵
第四章 闖關東與民問百業
第五章 薩滿文化
第六章 美術工藝
第七章 曲藝戲曲
第八章 音樂舞蹈
第九章 民間風情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