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44383
- 條形碼:9787562044383 ; 978-7-5620-443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件 本書特色
詞語與語言是許多人類沖突的起因,也通常是沖突斗爭的戰場。這對于民法來說尤其如此。在這一領域,詞語的用法與含義形成了辯論的漩渦,這些辯論通常由精確的分析和解讀來解決。因此,民事案件為探討語言在法律中的作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通過研究民法中的特定案例,羅杰·w.舒伊教授表明r如何運用語言學分析技巧解決語言含義的爭議,以及民法案例對于語言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舒伊教授收集并分析了許多案例,包括合同、廣告、產品責任、版權侵犯、歧視、商標爭議和欺詐爭端。在每個案例中,他都運用了形式語言學研究手段來表明語言學如何像自然科學一樣協助解決法律爭端的。 對于語言學家——社會語言學家、法律語言學家、法律與社會學學者與學生——以及律師和法律專業學生來說,《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例》存在著一定研究價值。
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件 內容簡介
詞語與語言是許多人類沖突的起因,也通常是沖突斗爭的戰場。這對于民法來說尤其如此。在這一領域,詞語的用法與含義形成了辯論的漩渦,這些辯論通常由精確的分析和解讀來解決。因此,民事案件為探討語言在法律中的作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過研究民法中的特定案例,羅杰·W.舒伊教授表明如何運用語言學分析技巧解決語言含義的爭議,以及民法案例對于語言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舒伊教授收集并分析了許多案例,包括合同、廣告、產品責任、版權侵犯、歧視、商標爭議和欺詐爭端。在每個案例中,他都運用了形式語言學研究手段來表明語言學如何像自然科學一樣協助解決法律爭端的。對于語言學家——社會語言學家、法律語言學家、法律與社會學學者與學生——以及律師和法律專業學生來說,《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例》存在著一定研究價值。
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件 目錄
法律與語言:交匯處(代總序)
譯者序
導論
**部分 商業合同糾紛
**章 集體保單中的“or”
第二章 獨家營銷服務
第三章 關鍵雇員協議條款
第四章 州法的詮釋
第二部分 欺詐貿易行為
第五章 競爭性輸送裝置廣告
第六章 尼古丁貼片廣告
第七章 存單廣告
第三部分 產品責任
第八章 清潔產品造成的腦損傷
第九章 一氧化碳中毒
第十章 衛生棉條引發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癥
第十一章 駕駛艙里的有毒氣體
第四部分 版權侵權
第十二章 書變成手冊
第五部分 歧 視
第十三章 房地產公司的種族導向
第十四章 年齡歧視
第十五章 報復性終止合同的歧視
第六部分 商 標
第十六章 “wood roasted”一詞的所有權
第十七章 防凍劑糾紛
第七部分 采購欺詐
第十八章 政府合同中的虛假陳述
附錄
參考文獻
索 引
文字之訟-語言與民事案件 作者簡介
羅杰·W.舒伊,喬治敦大學語言學榮譽教授,著作包括《法庭上的語言學:實務指南》(Linguistics in the Courtroom: A Practical Guide,OUP,2006)和《創造語言罪行:法律執行使用的語言》[Creating Language Crimes: How Law Enforcement Uses and Misuses)Language,OUP,2005]。
- 主題:
本書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的“法律與語言譯叢”的一種,原作列舉的各種案例到有案件背景簡介、證據資料和語言學分析三部分,結構清晰,組織嚴密,是一部理論性和實用性的法律語言學著作。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